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曲阜市王庄镇中学2018年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精神,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为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四位一体”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面向全体,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内涵,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积极打造德育共同体,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创建“公勤致远”的学校特色德育机制,拓展德育途径,-2-实行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坚持“诚信立身、公勤致远”的德育理念,以“聚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丰厚人文底蕴,乐于探求科学真知,心怀家国天下的时代建设人才”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建“公勤致远”的学校特色德育机制,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涵,提高德育层次,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有温度、有文化、有情怀、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推动学校持续科学健康发展。三、工作措施(一)构建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立足于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成长需求,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富有特色,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1、建立指向“三个面向”的学生发展课程体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不缺乏课程,缺乏的是每一位学生对自我的准确定位、对兴趣的清晰认识,对梦想的一贯坚持。结合我校的实际,以实现“聚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丰厚人文底蕴,-3-乐于探求科学真知,心怀家国天下的时代建设人才”的育人目标,以“面向自我、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指引,确立校本研究的三大方向:修身课程、素养课程、拓展课程。(1)构建以班团队活动为载体的面向自我的修身课程。让学生拥有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理念、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各种节日文化活动等。(2)构建在活动体验中面向社会的素养课程。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以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达成自我提升与团队发展的协调统一,达成观察社会与践履认知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担当、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品格和能力,从自我走向社会。(3)构建以生涯规划为主线的面向未来的拓展课程。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校讲课、模拟招聘会等形式,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评估自己,制定发展方向和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使学生拥有实践创新、生涯规划、长远发展的能力。2、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华传-4-统文化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历来被称为“东方文化的发源地”、“东方圣城”。作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家乡、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曲阜具有发展研学旅游的独特优势。曲阜市荣获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全国首批10个、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我们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都组织学生进行“爱家乡,游三孔”研学游活动。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团队活动。制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手段,坚持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广泛利用相关节日教育契机,通过主题班会、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主题读书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2)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展现我校学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举办“构建文化校园,展示青春风采”主题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艺术节包括书法美术作品展评、创意设计大赛、经典诵读、才艺展示等多项活动项目。-5-(3)举行校园体育节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两次大型的校园体育节活动,师生共同在运动舞台上尽情体验竞赛的魅力,充分展现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全面发展的优良素质。(4)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运用寒暑假和大休时间,在生活小区、清水绿带、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地开展清除垃圾、清理张贴广告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营造爱护家园、共建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举行以“我和我身边的雷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通过深化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六大核心素养的渗透,找寻德育有效的契合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格局,将德育工作推进至新高度。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究德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教研组下设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小组,在各学科的业务培训、学科教研等期间,专门负责推进德育一体化,带动所有教师参与到德育课例研究中,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每学期学校、级部、学科三个层面分别开展一次开展德育课程优秀课例评选展示和交流研讨,选出优秀课例,并推举参加各级优秀课例评选。-6-2、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研究,加强学科德育。(1)突出政治学科德育元素的研究。在制定德育课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以政治学科教科研为主要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对德育范畴中的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经济追求、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明确目标设计中的德育目标,将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2)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发《国际关系热点透视》、《以案说法》、《中国哲学思想》、《时事解读》等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3)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每学期举行一次法制讲座、开展一次法制班会、举办一次法制宣传等,系统开展法制教育,包括宪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提高学生法治观念。(4)开展爱国主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坚持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广泛利用相关节日教育契机,通过主题班会、看爱国主义教育-7-影片、主题读书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5)开展道德规范教育,包括进行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3、逐步推进学科德育。(1)深化学科德育元素的研究。各学科以学科德育元素的挖掘研究为努力方向,加强对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课堂内容的渗透、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深入研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契合,形成学科德育特色。通过学科德育教研制度,每周有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教研,并有教研活动记录等过程化资料。(2)加强培训指导。各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实施方案,逐步推进。从级部、学科两个层面指导教师认真研究和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切实把握纲要指导精神和具体要求,全面提升教师德育水平。每位教师要有学习心得体会或学习记录。(3)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遵循“先育人目标、再知识目标”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教学实践。-8-3、传统文化课程(1)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我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课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过程中,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及时代价值。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及理性认识,提炼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角度予以阐发。(2)形成特色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课堂。在教学中贯彻并达成:知-文化积累、识-文化认知、法-经典入门、悟-自身成长、用-知行合一、敬-热爱尊重等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基于传统,环节俱全;基于探究,问题突破;基于思维,比较思辨;基于教化,激发渲染;基于拓展,活动实践等。采取诵读涵咏,合作探究,专题研讨,活动实践,读写结合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方式实现育人目标。(3)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又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4)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学-9-生的现实生活相勾联,创设情境化、体验性的课堂活动。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5)在实施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课程与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相互支撑、有机补充,并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4、建立系统的立足于学生成长的“致远”德育校本课程体系。(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五大领域的校本课程。各学科分阶段逐步推进自主开发包括人文素养(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科学探索(数学、物理、化学)、健康体艺(音乐、体育、美术)、创新应用(通用、信息)、心理健康在内的相关校本课程。每个领域、学科三月份确立研究方向,随即进行推进,在本学年完成。(2)落实因材施教。我校根据生源的巨大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使用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校本课程,保证因材施教的真正落实,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三)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评价机制1、分类建立课程评价标准。对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除了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10-案》开展以外,还要挖掘学科德育元素,突出学科优势和特点,符合学科德育范畴,体现学科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从而建立自己本位的课程评价标准。(1)德育课程的评价,应突出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行为表现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参与,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更为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2)学科课程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内容与效果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保证德育内容的落实和德育目标的达成。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第二,适时体现、恰当的方式方法;第三,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内心的认同。(3)传统文化课程要以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宗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突出齐鲁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4)实践课程,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侧重于活动设计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参与跟进程度以及活动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活动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活动的基本能力,已达到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和行为发展水平。要-11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