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庵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案高一年级化学课改实验小组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诸佛庵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案高一年级化学课改实验小组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既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需要,也体现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一)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高中化学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努力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而且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高中化学新课程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了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其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全体学生成为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提供机会,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业化教育打下基础,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要在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树立发展性评价观。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教与学的全过程。(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化学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提高化学教学技能。二、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课程设置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层次构成,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具有模块化和主题性、多元化和层次性等基本特点。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对新课程的实施、具体模块的教学和评价实践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化学新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必修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学习内容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六大主题。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依据其内容和功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突出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第二类是集中体现化学科学三大核心领域的课程,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类是侧重化学实验的课程,即《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各课程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2个必修模块之间存在逻辑递进的关系;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6个选修模块之间是相对平行并列的关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位高中毕业生在化学科目必须修满6个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必须再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方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素养。按照《标准》的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四、课程实施(一)课程开设1.模块开设(1)高一上、下两学期分别开设必修1和必修2,每周3课时,两个学期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2)学校在六个选修模块中至少开设《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供学生选择,有条件的情况开设《实验化学》模块。(3)对于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必修模块学完后,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每周1课时,一学期完成。(4)对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在必修模块学习后,必须修习《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选修课程•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选择性必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必修课程•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5)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有特色的化学类校本课程。以上针对文科、理工科倾向的学生开设的教学模块,在高三上学期全部完成。方案如下:表1:诸佛庵中学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理工类科倾向)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高三下性质必修选择性必修内容必必选修4选修3、选修5总复习周课时修13修23化学反应原444学分2224表2:诸佛庵中学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文史类倾向)2.学生选课指导。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必修课学完后,指导学生选好第一个选修模块,是化学学科指导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制订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人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教师在指导选课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导”,在指导过程中,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2)因材指导原则。教师应该依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特点、成长记录、学业成绩等对他们的选课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性建议。在提出这些建议时,同时应充分考虑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不能一刀切,给学生提供雷同的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学生没有选择其他课程的自由;二是按学校和教师的现有条件选择统一课程模块,而不考虑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二)教学措施1.体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教师要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整体、全面地理解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从观念上充分重视每个维度的目标,通过分析《标准》和教材,在每个课时的教学中都能从三维目标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和有效实施。例如,在有关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物质研究思路和方法,又要结合相关STS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维的育人功能。只有整体把握并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此外,三维课程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因而不能将其机械、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要点。教师要善于根据《标准》、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性质内容周课时学分必须修习的模块必修132必修232选修1化学与生活12高二下建议选修模块选修2化学与技术12有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其叙述要清晰、简明、有操作性、有可测评性。2.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成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自学导引式教学等。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宜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差异等均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因势利导,加以利用。3.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分享精神,为他们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做准备。这三种学习方式既互为独立,又互为补充,也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