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零库存梦想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自2000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VMI)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从2002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3-5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此外,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WEB)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实施VMI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供应商则不用备很多货,一般有能满足3天的需求即可。美的零部年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70-80次/年。其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库存周转率提高后,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风向标”也随之“由阴转晴”,让美的“欣喜不已”;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利用率提高、资金风险下降、库存成本直线下降。消解分销链存货在业务链后端的供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美的也正在加紧对前端销售体系的管理进行渗透。在经销商管理环节上,美的利用销售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到经销商的销售信息(分公司、代理商、型号、数量、日期等),而近年来则公开了与经销商的部分电子化往来,以前半年一次的手工性的繁杂对帐,现在则进行业务往来的实时对帐和审核。在前端销售环节,美的作为经销商的供应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结果是,经销商不用备货了,“即使备也是五台十台这种概念”——不存在以后听淡季打款。经销商缺货,美的立刻就会自动送过去,而不需经销商提醒。经销商的库存“实际是美的自己的库存”。这种存货管理上的前移,美的可以有效地削减和精准的鬼斧神工制销售渠道上昂贵的存货,而不是任其堵塞在渠道中,让其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2002年,美的以空调为核心对整条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更多的优秀供应商被纳入美的空调的供应体系,美的空调供应体系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依照企业经营战略和重心的转变,为满足制造模式“柔性”和“速度”的要求,美的对供应资源布局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供应链布局得到优化。通过厂商的共同努力,整体供应链在“成本”、“品质”、“响应期”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育,供应链能力得到提升。目前,美的空调成品的年库存周转率大约是接近10次,而美的的短期目标是将成品空调的库存周转率提高1.5~2次。目前,美的空调成品的年库存周转率不仅远低于戴尔等电脑厂商,也低于年周转率大于10次的韩国厂商。库存周率提高一次,可以直接为美的空调节省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美的已经在库存上尝到了甜头,2002年度,美的销售量同比2001年度增长50%-60%,但成品库存却降低了9万台,因而保证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维持了相当的利润。案例二:正泰的成本控制2004年初,1.2万~1.3万元/吨的矽钢片;10月份,涨到了2万元/吨;11月份,涨到了2.7万~2.8万元/吨;2005年初,涨到了4.2万~4.3万元/吨。仅一年时间涨幅超过200%。与此同时,浙江大范围电荒,很多地方已开始执行生产企业的“开三停四”的供电计划。霎时间将很多低压电器生产厂至于水与火的煎熬当中,很多企业产品尚未销售亏损便已成定局,更多的则是采取提高售价,向市场转移成本,以求暂避劫难。正泰却逆市飚扬,质量不仅没有因为压力而缩水,而且价格保持着足够的竞争力,“这是一次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产业集中的机遇,我们必须做到利润和份额的同步增长。挺过去,正泰就可以迈进行业第一!”“混合型”生产正泰所在的温州柳市虽然是个群山环绕的小市镇,但是由于浙江省整体闹电荒,加之上万家的电器厂如同发豆芽一样地挤在这个小镇中,电力供应的矛盾非常严峻,而这时人机交互式生产在保障订单的交付方面的优势就显而易见。同时,低压电器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影响。“毕竟设备又不会像员工那样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虽然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但是设备购置费是一笔最大的投入,终端车间的4条自动生产线,一条要500多万元人民币,设备的逐年折旧肯定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越是复杂的设备,维修成本也越高。目前终端车间的自动线每年的维修费也要几十万元。一条自动线一般能够替代五六十个工人,按目前正泰的工资水平计算,这些工人一年的工资才只有10多万元。”用人工还是机器,正泰的角度就是看成本。“人要比机械更灵活。比如在组装时,一个零件如果稍微有一点变形,人会自动调整一下方向把它安装上,但自动线就不行,会马上就淘汰掉,这样无形增加了采购质量和成本,同时生产的材料消耗也随之上升。”正泰生产采购中心总经理邓华祥说,这也是正泰上下的共识。在整个正泰工业园,只有12条全自动生产线,手工仍占70%以上,目前终端公司的装配仍是由手工完成。在正泰终端电器公司的第一间生产车间,通道右边是真正的手工生产线,一排排望不到头的工作台,没有我们惯常所见的传送带。年轻的女工将工件拼装好后,就会用一根普通的橡皮筋轻轻捆起,放到一边,隔一段时间由搬运工送到下一个工序。几千个工作台上同时传来的“卡卡”的工件碰撞声,显得热烈而忙碌。另一边是四条纯粹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件由机器手传到下一个工序,长长的生产线上只有两个工人走来走去,来回巡视。除了拼装和包装工序外,中间的几个工序已经都由机器来完成。正是采用了这种混合式生产单元,不仅仅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效率,而且生产线更具有了弹性,在处理多品种多规格订单时有时更加明显。这里也因此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型断路器生产中心,目前日产量可以达到24万台。拆分流水线“不要迷信自动化。”在对人力的应用上,正泰仔细研究生产线分解与劳动力要素配置的关系,根据每一道工序对生产速度的要求,对上游的工序进行重新整合。“定型的、量大的产品就用自动线。”邓华祥说,“订单小的用自动线做效率反而低,特别是一些有客户附加要求比较特殊的产品,我们需要在生产线中间加工序,如果是自动线就无法加工序。”正泰对处理不同型号订单的生产方式别出心裁,由于订单的多样性,必然使固定的自动流水线生产变得困难,并且不经济,而采用人机混合的方式就可以合理调度这种变动。另外,对于一些经常自动流水线生产效率并不高的工序,也从整条生产线上抽离出来,采用密集劳力的方式单独进行加工,这样改进后发现效率提高很多。正泰对生产成本的敏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精确计算生产线上的某些环节是否适用引进自动线,这似乎不能被简单指责为拒绝技术升级的保守。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举措不仅体现在对生产线的生产要素分解、组合与替代的理解上,也体现在它们对生产损耗的控制上。“机器对标准的要求较高,而人就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正泰将原材料进行分级处理,充分利用人力和机器的不同特点实现原料的最大利用。在对纯粹人工操作的生产线上,一道工序和另一道工序之间的搬运时间都被精确测量,直至整体效率达到最佳。对于工序的设计,也是秉持最佳效率原则,经过实验,一个人负责的工序越少,速度才能更快,就将工序进一步细分,更密集地使用人力,从而使正泰的流水线保证了对大量订单的处理能力。人机合成模式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工人良好的素质,一切都白搭。特别是在中国大多数还是受教育水平很低、流动频繁的普通民工。为了保证新招聘员工快速上手,降低培训成本,对于包括技术文件等很小的细节,正泰也正在进行适当的修改。“让图形发挥更大的价值”,采用形象教育手段,工人在干中学,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在文件处理上,也尽可能采用让较低文化程度的员工看得懂的表达方式。此外,人的效率不同于流水线,需要不断摸索、改进和提高。而正泰通过劳动竞赛和奖罚制度、目标定人定岗承包等方式,不断调动非流水线部分的工人效率。同时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随时了解一线生产情况,包括每个员工的出勤,员工的到位情况,员工的生产情况,缺勤的原因等。案例三:百安居的成本控制节俭从来就不是个大问题,但却需要大本领才能做得彻底、做得不留遗憾。特别是对于当今零售行业来说,利润微薄的同时还要快速扩张,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难以生存,可谓成本决定存亡。百安居(B&Q),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拥有3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英国翠丰集团,从1999年进入中国内地,至今已开设了23家分店。中国公司2004年的营业额约为32亿人民币,利润达7000万人民币,如此财大气粗的公司却将节俭发展为一种生存哲学,在日常的运营中阐释着什么叫“细者为王”。客户不会为你的奢侈买单北京四季青桥百安居一楼卖场,偏僻的西南角摆了张小桌子,来访者在有些破旧的登记簿上签字后,通过狭窄的楼道,华北区的百安居总部就借居在此,与明亮宽敞的卖场相比,办公区显得寒碜。办公用品适用而不奢华华北区总经理办公室照样简陋,一张能容6人的会议桌,毫无档次可言的普通灰白色文件柜。没有老板桌,总经理文东坐的椅子(用“凳子”这个词也可以)和普通员工一样,连扶手都没有,就这几件物品,办公室已不宽裕。总经理手中的签字笔只要1.5元,由行政部门按不高于公司的指导价去统一采购——这听上去有些令人惊叹。而他们选用廉价笔的理由是,既然都能写字,为什么要用贵的呢?这就是百安居的节俭哲学:企业的所有支出,都是建立在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企业所有的投入都应该为客户服务,以提供以客户更多的让渡价值为本。于是有没有老板桌不成为问题,选择廉价笔也理所当然!对于那些对客户没有直接价值的支持部门进行照明控制,以及对空调温度的控制同样如此。因为客户不会为你的奢侈买单!正是这种节约的意识,百安居的营运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远低于同行。以百安居北京金四季店为例,京城另一家营业面积同样为2万平方M的建材超市,销售额只有金四季的1/2,营运费用却比金四季店多出一倍。价值分析的全球坐标价值分析的要义就是从客户的角度评估企业的所有支出,百安居的数据库不会让客户多花一分冤枉钱,这就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活动,百安居随时注意收集各地数据,并据此形成各种费用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标准,它包括核心城市、二类城市;单层店、二层店等不同参考体系。而且在已有的控制体系中,当标准同实际实施情况比较时,任何有助于降低成本的差异都能够被用来作为及时更正的依据。以百安居营运成本中的人事成本为例,他们对人事的成本控制,控制的是总量,特别是员工数量,而对员工的个人收入不加限制,简单的说,人力配置工程与人均利润息息相关。2万多平方M的卖场,只有230多名员工,平均100平方M配置1名。顾客所看到的店员由三部分人组成,固定员工、供应商所派过来的促销员、配送和收银中的部分小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