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古人谈读书优秀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古人谈读书优秀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三、教学目标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推荐,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吗?谁能为大家简单讲一讲?(生讲述故事)2.我们从故事中能够看到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请大家齐读课题《古人谈读书》。【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明示文体,明确学法1.本课是文言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今天,我们就先去学习前两部分。2.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学习。(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一)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前两则,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前两则,学生之间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关注“诲”、“识”、“耻”、“矣”、“岂”的读音。重点关注多音字“识”,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二)读通语句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用“/”作标记。特别提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已。2.自己练习读通语句。【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环节,关注多音字的字音,落实判断字音的方法。读通语句环节,关注对“听”的要求,落实边听边画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体现了读书训练的梯度。】四、再读课文,读懂读深(一)读懂文意1.自读课文,试着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前两则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2.小组合作,互促解疑。3.全班交流,师指导学生读懂文意。第一则重点关注:(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点“耻”:以……为耻。(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点“知”:前面几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表示智慧。(渗透学法:在理解字意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来判断。)(3)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点“厌”:满足。(渗透学法: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古今义区别较大的字。)第二则重点关注:(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已。要点“漫浪诵读”:猜一猜,怎样读叫做“漫浪诵读”?(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点“急”:出示“急”在字典中的意思: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②使着急。③形容发怒、急躁。④很快而且猛烈,急促。⑤急迫、紧急。⑥紧急严重的事情。⑦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着帮助。请同学们讨论,选择“急”在本课中的正确意思。(渗透学法:“急”在古文中表示重要,而现在常用的意识是着急。在学习时,这种古今义差别大的字要特别注意。)4.读课文。文意都读懂了,读的时候,要读出语气。(二)读深道理1.读完第一则,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来介绍读书的?预设:1.谦虚2.求实3.勤奋板书:(一)1.谦虚2.求实3.勤奋2.读完第二则,交流“三到”读书法。为什么要把“心到”放在最前面?谈谈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做到这三点。预设:做到了。追问:有什么好处能分享吗?预设:没有做到。追问:今后打算怎么做?板书:(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设计意图:读通文意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关注并落实了古今义差别较大字的学习方法,巩固并增强了借助注释理解字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能力。读深道理环节,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有生长点。同时训练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3.读课文。道理明白了,再读课文,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五、交流分享,拓展延伸1.学习了前两则,你有什么收获?2.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则,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顾学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言文的第三则。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步骤是什么?(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二、学法迁移,自主实践(一)同桌互助,读准读通1.出示学习提示。读准: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读通:与同桌一起读课文,针对停顿不一样的地方进行讨论。有问题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重点关注: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知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设计意图:学生学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教师只在难点之处进行指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二)小组探究,读懂读深1.出示学习提示。读懂:借助学习第一、二则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懂文意。遇到困难,记录下来,小组内互相解疑。读深:小组内用简要的话说一说曾国藩的读书要诀,并提炼出关键词。2.合作探究。3.小组汇报“读懂”。重点关注:(1)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要点“断”:猜想“断”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证。(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要点“《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故事。4.小组汇报“读深”。(1)曾国藩的读书要诀是什么?总结并板书:有志有识有恒(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预设:有志——不甘为下流。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3)曾国藩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预设: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4)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三点很重要。5.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设计意图:学法迁移,通过学习提示以及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做降低了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三、夯实基础,认真写字1.出示本课9个生字,观察并提出最需要指导的生字,全班交流书写要点。预设:窥:上半部分“穴”的捺变成点,要写的扁而宽。左下部分“夫”的捺变成点。右下部分“见”的撇要写舒展,穿插到“夫”的下面。缺:右半部分“夬”稍长于左半部分“缶”。“夬”字撇的收笔要在“缶”字的下面。2.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已经上五年级了,有一定的写字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抓住学生写字时的难点进行点拨和指导。】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1.链接曾国藩的资料。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私塾读书,14岁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突出。23岁中举,后考取进士,供职翰林院。曾国藩博学多才,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以《家书》(即《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所设计内容比较广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拓展读书名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五、再次读文,读书明智同学们,就像我们学到的,读书能让我们明智,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许多同学都爱读书,特别好。有的同学可能在读书的时候做的还不够,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在古文的诵读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齐诵《古人谈读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