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学思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体现了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选项B正确;因材施教与教育资格无关,排除A;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是学习方法,排除C、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的理解。2.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实行了A.宗法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实行郡县制,选项B正确;宗法制-1-是西周制度,排除A;科举制是隋朝创立制度,排除C;行省制始于元朝,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推断秦朝的制度,即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下图、2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铁犁资料。从铁犁使用的变化中说明了A.耕作技术的改进B.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C.产业结构的升级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汉代到唐代,耕作技术由二牛抬杠发展为曲辕犁,体现了农耕技术的进步,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B;材料只反映出耕作技术变化,未反映产业机构变化,排除C;从材料看,唐代依然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的使用,反映了耕作技术的进步。4.唐代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一个使用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的配方。与这一记载相关联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C-1-【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可知,这一配方与火药相关联,选项C正确;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材料中的配方无关,排除A、B、D。【点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是制作火药的材料。5.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写的是《西游记》,选项C正确;选项A作者是罗贯中,排除;选项B是施耐庵,排除;选项D作者是曹雪芹,排除。【点睛】常识类问题,准确记忆即可。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顾炎武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选项D正确;选项A是朱熹的观点,排除;选项B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选项C是李贽的观点,排除。7.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逆转的第一步”对中国意味着-1-的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意味着中国开始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A正确;选项B是《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选项C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选项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近代中国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到准确记忆。8.1894年,有位爱国将领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光绪帝为他所题的挽联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将领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黄海海战”可知,此将领是邓世昌,选项C正确;林则徐、左宗棠并未参加黄海海战,排除A、B;丁汝昌是自杀殉国,不是死于海战,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黄海海战”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熟悉掌握。9.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时间行业类别(单位)1912年卷烟业机械采煤业资本额(万元)矿产量(吨)1384165581920年1680327975的-1-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B.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在1912年至1920年期间,我国的轻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选项D正确;选项A、C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这一时期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选项B排除。10.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A.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B.传统文化得到发扬C.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D.自然经济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通商口岸出现,后形成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说明中国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能够形成特定的人群,说明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11.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其创办者是A.鲁迅B.蔡元培-1-C.陈独秀D.李大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选项C正确,鲁迅、蔡元培、李大钊均不是创办者,排除选项A、B、D。【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即可。12.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运动”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选项C正确;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未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农民阶级,排除B;国民大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1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说:“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与材料相对应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联俄C.联共D.扶助农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当时中国国民党主张扶助农工,选项D正确;材料中未提及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及俄国和共产党,因此选项B、C排除。-1-【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即国民党关注工人失业和农民无地现象。14.中国工农红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反映了红军创造“人间奇迹”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长征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农红军”“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长征,选项C正确;北伐战争时期、南昌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部队称呼不是工农红军,选项A、B、D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工农红军”这一称呼所处的时代。15.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54年、“国家根本大法”等信息可知,该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D正确;选项A、B都不是宪法,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未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涉及的时间1954年,以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解读。16.下图展现了现代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画卷。其中,时间定格在1971年10月的历史画面是-1-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选项C正确;选项A是在1949年10月,排除;选项B是在1955年,排除;选项D是在2001年,排除。【点睛】基础类试题,准确记忆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间即可。17.下表是1978—1990年中国农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农业总产值(亿元)(元)。1978年1990年A.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977662.1133.6686.3-1-【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978—199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均在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选项D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为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18.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主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南方谈话(3)中共十四大(4)中共十五大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邓小平理论,选项D正确;马克思主义与“南方谈话”不符,排除A;“三民主义”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排除B;毛泽东思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不符,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南方谈话”的解读。19.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成文法的点-1-是A.《十二铜表法》B.《权利法案》C.《论法的精神》D.《拿破仑法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选项A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排除B;《论法的精神》是启蒙时期孟德斯鸠著作,排除C;《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罗马法律体系的掌握,知道其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20.14世纪,欧洲出现一场反对神权至上,肯定世俗生活乐趣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4世纪,以及“反对神权至上,肯定世俗生活乐趣”可知,这一运动是文艺复兴,选项B正确;智者运动是古希腊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宗教改革并不反对神权至上,排除C;启蒙运动发生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1.15世纪末16世纪初,促成欧洲和非洲、美洲、亚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黑奴贸易C.资产阶级革命D.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1-【详解】根据“欧洲和非洲、美洲、亚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历史事件为新航路开辟,选项A正确;黑奴贸易主要是将美洲和非洲联系,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发生在欧洲,而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欧洲和非洲、美洲、亚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解读,尤其注意美洲,结合新航路开辟即可解答本题。22.如下图.6所示,推动采矿、交通运输业革命的动力是A.珍妮机B.蒸汽机C.发电机D.内燃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促进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是蒸汽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