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必修Ⅱ经济专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识记)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唐朝铁农具与牛耕(发达地区)牛耕普及全国铁犁牛耕石器锄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发达地区)耦犁曲辕犁刀耕火种石、骨、木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的垄作法;西汉时的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小农经济的特点(理解):背景: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影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手工业(识记):冶铸业、制瓷业、丝织业我国古代手工业基本经营形态有: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市场。1)冶铸业:(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出现了小件青铜器。(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3)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4)西汉时期中国已掌握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5)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6)南北朝实行灌钢法。2)制瓷业:(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5)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3)丝织业(1)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2)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3)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5)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6)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7)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5、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理解):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明中后期,江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6、商人的来历(识记):商朝人善于经商。7、交子与商帮(理解):交子:宋朝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帮: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与晋商。8、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识记):商业活跃:市与坊的界限与经营时间被打破,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9、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理解)鲁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存在。10、“重农抑商”(运用)①、原因: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商农争劳力②、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③过程:A,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鼓励农业,限制商业)。[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B.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C,明清: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固守)措施:①明太祖和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②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④、影响:促进了农业(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1、“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理解):明朝: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识记):迪亚士:1487年到达非洲最南端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麦哲伦:1519——1522完成环球航行2、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运用):①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了一个整体。②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③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17C海上马车夫(识记)17世纪时,荷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它国家的总和,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4、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识记)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打敗荷兰;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打敗法国,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5、早期殖民侵略的影响:(理解)①抢掠、欺诈成为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②在美洲屠杀印第安人、罪恶的黑奴贸易;③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却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④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6、第一次工业革命(运用)开始的标志:18C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影响: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②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蒸汽机和在交通工具上的运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7、第二次工业革命(运用)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的进步影响:①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②电力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出现垄断组织(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④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⑤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⑥造成了环境污染。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运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安庆内军械所、李:江南制造总局左:福州船政局)、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南洋舰队、北洋舰队、福建海军)培养人才。(创办京师大学堂、派遣留学生)影响: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结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各阶段发展的原因(理解)(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人物:官僚、地主、商人原因:1)工业文明的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与劳动力市场扩大;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有一定的资本。(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原因: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1912—1919“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原因: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4)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较快发展原因:①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b.币制改革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5)抗战时期:(1937—1945)日益萎缩(6)抗战胜后(1946-49):陷入困境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美国的经济侵略,繁重的捐税负担3、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①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②主要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以轻工业为主。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第一个五年计划(识记):时间:1953—1957年成就:①一批重点企业(鞍山钢铁三大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理解)A、成功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两大矛盾与一大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两大矛盾:建立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任务: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理解)时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③作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工作中心为经济建设;④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成为实现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背景:高度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的农村试点意义: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采取的措施)a.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识记):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我国的对外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识记):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理解):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运用)变化的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近代中外交往的需要,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变化表现:①衣: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到五彩缤纷的休闲服饰。②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到讲究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③住:从传统平房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④风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由繁从简等。⑤特点:受西方影响明显,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