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目政治课题第一课第二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课时1课时教学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深刻变革;掌握改革开放的内目标涵和意义;2.能力目标:具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方位及意义的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核心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素养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3.公共参与: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的力量。教学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含义和历史意义;重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点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课前教具:准备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2、多媒体教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上节课我们在三种建国方案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并且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最终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那中国共产党是否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带领中国更好的发展呢?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步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二、新课讲授(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探究一: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学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问题:谈谈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解。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过渡:那么,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呢?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吗?教师讲解:1840到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意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已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过家,为政治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借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那么我们知道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也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准备。过渡: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要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那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是何时建立的呢?教师讲解:前面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就是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那么接下来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呢?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过渡时期指那个时间段?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程教师总结:①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教师讲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问题: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的时间及会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过渡:那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让我们来看看毛主席当时是如何说的?探究二:毛泽东曾说过:“一九五O年到一九五七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就是抄苏联。这个抄是必要的,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所以,不能讲一九五O年对一九五七年那个临帖是错了。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而且,写草字的人先要写正楷,然后才能写草书,不可以一下子就写草书。看来,要有一个时期学习外国。现在还要学习外国,不能说现在连一点书都不抄了。人家书上是正确的东西,而我们没有书,这一部分还得抄。取经是一万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经,我取你的经。不能搞绝对化,所谓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观点。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学。”问题: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那我们当时是借鉴了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一步步的探索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过渡: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的艰苦奋斗,那么什么时候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探究三:家庭的变化是时代的缩影,山东省一个农民从1982年开始记录家庭账本,1982年12月账本记录的是面条酱油豆腐油条瓜子等食品,这一年他家总收入836.54元总支出574.90元结余261.64元,30多年过去了,他家消费支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肉蛋蔬菜的消费额明显增长,还增加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手机摩托车汽车等项目支出,账本显示,2018年,他家的结余是1982年的200多倍,小小的账本折射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变化。阅读材料,说说这个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改革开放过渡: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那么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问题:那些事件见证了改革开放呢?出示幻灯片: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过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探究四: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19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容学生:发表观点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是人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需要;享受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舒适与幸福生活的追求;发展需要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人对于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的渴望,如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等等。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无疑涵盖更广、层次更丰、跨域更多,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把握:一方面,“美好生活需要”代替“物质文化需要”而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并不意味着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可以予以否弃,相反,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必然被包含于美好生活需要之中,并在新时代呈现出升级态势:在物质相对充裕的今天,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改善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不仅包括客观性的生活需要,亦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主观性的需求纳入考量范围。迈向新时代,人民不仅在经济需求上由原来的基本生活满足型转向综合发展型和富裕提升型,更是在政治生活上要求民主法治,在文化生活上要求精神文明,在社会生活上要求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上追求美丽中国;迈向新时代,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固然是人民幸福的基础,但人民不仅希冀获得更高质量的社会产品,更期盼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绿色的居住环境,一个“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社会环境,一个民主有序、执法公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环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呢?教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寄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三、结束新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