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古诗词一、定风波(2016杭州中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都日旧迎。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二、临江仙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1分)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拓展】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④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②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③“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④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8.词的上片,词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9.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8.①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词人高歌楚词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②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出词人情绪的激荡和无人理解的痛苦和悲凉。③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三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9.“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仕途上无所作为、空有盖世才华却不得施展的落寞心情和慨叹。看似消极洒脱却难掩内心苦闷失落;(2分)而“试浇桥下水”表达出①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②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身世漂泊的感慨。(两点答对一点得1分,对两点得3分)①临江仙(2018江西中考)[宋]元好问②③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答案:6.D7.D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2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14.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15.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4.B.C(5分)(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C.“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概括不当)(1)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2)“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每点3分,意对即可)四、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描绘“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的画面。(3分)2.试赏析本词情景交练的艺术特色。(5分)参考答案:1.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2.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3【拓展】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①被酒:醉酒。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情深,志趣相投。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5分)参考答案: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2分)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1分)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情厚谊。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2分)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2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①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②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4参考答案: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2分,字义、效果各1分。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2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0.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11.思念家乡。①摊破浣溪沙李清照②③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11.①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分,每空1分)②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11.(6分)①比喻、颜色、叶子(3分,每空1分,如果学生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②”来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3分,答出“对比”或“反衬”1分,答出桂花清雅不俗,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答出词人的情感得1分)浣溪沙①(宋)张孝祥②③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5【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2分)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参考答案:6.C7.A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