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1年度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例2021年关于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健康产业是覆盖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统称,贯穿一二三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环保生态的绿色产业,也是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6月上旬起,我委在XX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卫生健康委和文登、南海新区等地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部分区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以创建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为契机,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方向,围绕“医药养食游”重点领域,全域布局,强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实现了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益持续提升,涵盖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管理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编制了《XX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制订印发了《关于培育壮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体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健康产业集群,建立了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引领、一批示范企业项目带动、一个智库支持、一只基金支持的“五个一”协调推进体系,梳理细分医药医疗器械、海洋食品、钓具等优势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会议、现场调研大健康产业,并作为外出考察、双招双引的重要内容亲自推动;市直相关部门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全力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二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形成了梯次递进成长、集约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测算2020年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413.0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69%,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产业集群看,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34家,实现营业收入668.55亿元;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198家,实现营业收入298.23亿元;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227家,实现营业收入415.79亿元;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实现旅游总收入494.31亿元。三是优势产业特色鲜明。XX区位优势独特,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工业体系业门类齐全,城市宜居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基于良好基础和多重优势,全市大健康产业现出快速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高端医疗器械为主的健康产品制造优势产业,上市公司发展到4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地理产品标志98个,涌现出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威高集团位居全国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行业首位,吉威医疗药物涂层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钓具产量占全国70%、全球60%,刺参产量占全国25%,西洋参产量占全国70%,牡蛎产量居全国首位,XX已成全国最大的海洋食品、钓具生产基地。四是健康服务稳步发展。XX作为全国38个健康城市试点之一,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63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7家;实有床位19365张,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23.55万份,形成了发展一体化、服务同质化、管理网格化的卫生健康服务新格局。拥有养老机构158家,开放养老床位3.57万张,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8张,位居全省首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4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那香海文旅度假小镇、南海体育休闲特色小镇等高端精品康养项目相继建成,所辖区市全部获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市,市域一体、医养结合、跨界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市域统筹。着力培育医疗康复、温泉疗养、休闲旅游等养生产品,推出特色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康养旅游产品供给,全市A级景区数量发展到50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地级市。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成功举办了年度规模最大的乒乓球全国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XX铁人三项世界赛已成为中国铁三运动标杆赛事。五是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要求,把大健康科技创新列入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围绕高端医疗器械、现代生物医药、公共医疗卫生、海洋健康食品等领域,依托全市“1+4+N”创新平台体系,组织开展行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目前,全市拥有涉大健康产业高等院校7所、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3家,获批省级以上科技奖项18项,迪沙药业等3个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威高“多孔腔境手术机器人”打破达芬奇机器人全球垄断地位,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成为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城市医疗保健集团,引进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等高端医疗机构,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到8家,涵盖骨科、肿瘤、针灸等领域,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落户XX,共建XX健康医疗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健康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健康城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发展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大健康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产业门类,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存在把大健康理解为医疗服务的片面认识。大健康产业涉及行业和领域众多,相关职能分散在发改、农业、卫健等多个部门,虽然市级层面成立了相关集群工作专班,但存在分头规划、各有侧重、分散发力、缺乏统筹的问题,没有明确牵头推进机制,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文件尚未制订,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和政策供给,产业发展生态有待优化,城市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健康产业数据统计缺乏专门的分类和指标体系,数据零散、口径不统一,难以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产业规模看,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体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产业集群尚未达到千亿级水平,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从创新能力看,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企业研发意愿不足,大健康领域的前沿性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克难度较高,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尚待突破,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尚未广泛应用,数据赋能不够。从产业附加值看,我市是中国海参之都、海带之都、牡蛎之乡,西洋参、无花果等产量居全国前列,但大部分以初级加工甚至原料出售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以海带为例,我市海带产量占全国50%,海带丝、盐渍海带生产占90%以上,海藻酸钠提取不足10%;而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从8000元1吨的海带做成240万元的药用辅料,升值300倍。三是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从产业结构看,健康制造业比重为49.5%,健康服务业比重为37.0%,健康农业比重为13.0%,健康服务业比重远低于全市三产比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企业规模看,具有领军能力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全市大健康产业集群中,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仅有1家,威高集团独占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的80.1%;企业发展参差不齐,一批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大型健康产品制造项目、泰康之家等大型康养项目、方特主题乐园等高端旅游项目引进尚未破题,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大。四是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次产业跨界融合程度不高,大健康产业的关联性、带动力发挥不充分;健康产品、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休闲旅游、健康管理、健身养生等行业各行其是,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不够;部分规模较大的康养项目,没有融合中医药、养老、疗养等健康服务,目前仍以房地产消费为主;我市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多层次健康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大部分种植业、养殖业以产品简单加工和采摘为主,与二产、三产融合不够,荣成14家省级海洋牧场,旅游收入仅占养殖收入的1.9%,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不够,农民增收还有较大空间。三、几点建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冠疫情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治未病”“养未损”已成共识,疫情之危蕴含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之机;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民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蓝海。建议准确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建设健康城市为抓手,坚持前延后伸、高位嫁接、跨界融合,加快拓展全产业链条、全健康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实现健康资源全域优化、健康产业全链协同和健康成果全民共享,打造“四季XX康养福地”品牌,助力“精致城市·;幸福XX”建设。(一)着眼大健康,凝聚高效能一体化推进合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实施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的战略选择,是增进人民福祉、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建议抢抓发展机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合力攻坚,持续发力。一是健全机制聚合力。大健康产业涉及行业众多,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立统筹推动。建议理顺大健康产业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建立“统分结合、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对大健康产业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定期调度、通报、评估,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推进、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市区两级统计部门建立大健康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及时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推进提供参考。二是编制规划聚活力。借鉴湖北咸宁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我市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实际,高点定位,科学编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好产业发展目标、区域空间、重点领域等战略布局,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类力量参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科技水准高、竞争力强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三是完善政策聚动力。全面落实山东半岛高新技术示范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有关优惠政策,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挥各项优惠政策的叠加效应。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源和试点授权,争当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先行先试高地。(二)聚焦大集群,打造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链”式发展思维,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集群,实现大健康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现代化。一是做大骨干企业强链。围绕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等健康产业,坚持扶优培强,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促进企业快速裂变扩张,加快引进和扶持一批健康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环球渔具共享研发加工基地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难以替代的“撒手锏”产品,培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链主企业,增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带动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优势产业规模壮大、能级提高。二是依托产业园区延链。园区是产业集群区,也是产业生态区。立足我市健康产业、独特资源和良好生态,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布局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制造、康养医疗、海洋高新技术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蔚蓝谷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化、配套本地化行动,引导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引导相关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配套能力和规模优势,培育配套完善、链条完整、功能完备的健康产业生态体系。三是突出精准施策补链。关键部件、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是实现产业自主可控、打造核心优势的关键。围绕我市大健康产业的各个领域和重点方向,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