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CCSB05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2085—2021谷子白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downymildewintegratedcontrolofthemillet2021-01-25发布2021-02-25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5/T2085—2021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准格尔旗农牧局、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颖、张永虎、沈轶男、张姼、白晓雷、柴晓娇、王显瑞、刘艳春、温蕊、陈茜午、王权、丁鑫、张小霞、庞文婷、贺磊。DB15/T2085—20211谷子白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谷子白发病防治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谷子种植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525有机肥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谷子白发病themilletdownymildew由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graminicola)引起的土传、种传系统性侵染病害。谷子发病后不同生育时期可表现为烂芽、灰背、枪杆、白尖、白发、刺猬头等不同症状。谷子白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A。4综合防治技术4.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经农业农村部登记且抗白发病的谷子品种。4.2轮作倒茬选择麦类、薯类、玉米、杂粮杂豆等作物茬口,实行3年以上轮作。4.3改善播种技术根据土壤温湿度情况,适期晚播、浅播,播后镇压,促使幼苗早发快出,苗全苗壮。4.4施用有机肥施用经高温腐熟的有机肥料,应符合NY525的规定,每667m2用量1~2m3。DB15/T2085—202124.5种子处理可选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或30%甲霜•噁霉灵水剂,按照种子量的0.2%~0.3%对谷子生产用种进行拌种;亦可选用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3%~0.4%进行种子包衣。拌种方法详见各药剂使用说明。药剂使用符合NY/T1276的规定,包衣种子质量符合GB/T15671的规定。4.6拔除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并将病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DB15/T2085—20213附录A(资料性)谷子白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A.1症状A.1.1芽死种子发芽过程中被白发病菌侵染,幼芽变色扭曲,严重时导致腐烂,造成芽死,不能出土,从而引起缺苗断垄。图A.1芽死A.1.2灰背和黄斑从二叶期至拔节期陆续显现灰背苗。一种叫系统灰背,植株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背面密生粉状白色霉层(病原菌的孢子囊及包囊梗);另一种为黄斑灰背,在叶正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油浸状黄斑,病斑背面有白色霉层,有时甚至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边缘。植株越大,症状越明显。其中,系统灰背后期变成“枪杆”比例大,黄斑灰背变成“枪杆”比例小。图A.2灰背和黄斑A.1.3白尖、枪杆和白发灰背病株继续发展,抽穗前,植株顶部2~3片叶丛生,叶尖或全叶黄白,心叶抽出后呈卷筒状直立,黄白色,形成“白尖”;以后病株逐渐变成深褐色,枯死,直立田间,称为“枪杆”;枪杆顶部的叶片组织纵向分裂为细丝,内部包被的黄褐色卵孢子粉末散落,剩下的灰白色卷曲如头发状的叶脉组织残余,即“白发”,是白发病的典型症状。DB15/T2085—20214图A.3白尖、枪杆和白发A.1.4刺猬头发生于穗期。病穗短缩,肥肿,小花内外颖变长,呈小卷叶状,全穗蓬松,宛如鸡毛帚或刺猬,又称“刺猬头”。初为绿色或带红晕,后变褐色,组织破裂,也能散出大量卵孢子。病穗不结实或部分结实。图A.4刺猬头A.2发病规律白发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种子表面或未腐熟粪肥上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侵染谷子主要发生在幼芽期。种子萌发时,土壤中或种子表面的卵孢子也同时萌发,以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引起死亡或定殖其中,随着生长点的分化和发育,菌丝达到叶部和穗部,病株陆续出现灰背、白尖、枪杆、白发等症状。灰背时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灰背和局部黄斑症状。孢子囊进入顶叶,也可形成白发症状。低温潮湿土壤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速度慢,容易发病。土壤墒情差,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重。同时大气温湿度影响再侵染。田间饱和湿度,特别是有水滴的条件和20℃~25℃气温适于孢子囊生长,有利于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再侵染。此外,不同品种对白发病的抗性也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