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备案号: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GZXHQ/GZXH0005S-2019替代Q/GZXH0005S-2016饮料浓浆2019-01-01发布2019-01-01实施广州市白云区先辉食品厂发布备案号:44010629S-2019备案日期:2019年06月05日Q/GZXH0005S-2019I前言本标准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作为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依据。本标准与旧标准相比,主要做了一下修改:---修改了产品分类与产品配方;---修改了理化指标;---按GB7101-2015修改了相关技术要求。本标准由广州市白云区先辉食品厂提出和归口。本标准由广州市白云区先辉食品厂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先辉。本标准于2016年02月首次发布,本标准于2019年01月首次修改。Q/GZXH0005S-20191饮料浓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料浓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第3章描述的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1886.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188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188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1886.1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1886.2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GB1886.2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1886.2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1886.2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GB1886.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47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448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Q/GZXH0005S-20192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88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T12143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126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5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GB19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255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255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GB255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255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T3112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2009)第123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产品分类3.1风味饮料浓浆以糖(含食糖、淀粉糖)、饮用水为主要原料,选择食用香精、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焦糖色(亚硫酸铵法)(仅限于果味风味饮料中添加)、柠檬酸、DL-苹果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仅限于果味风味饮料中添加)、胭脂红(仅限于果味风味饮料中添加)、亮蓝(仅限于果味风味饮料中添加)中的几种适量添加,经过溶解、灭菌、调配等工艺制成的用于饮料调制或食品加工的饮料浓浆。3.2果味饮料浓浆(含果肉、果汁)以糖(含食糖、淀粉糖)、饮用水、水果果肉或果汁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食用香精、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柠檬酸、DL-苹果酸、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β-胡萝卜素、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经过溶解、灭菌、调配等工艺制成的用于饮料调制或食品加工的饮料浓浆(果肉、果汁稀释后含量≤5%)。3.3奶味饮料浓浆以糖(含食糖、淀粉糖)、饮用水、乳粉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食用香精、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三氯蔗糖,经过溶解、灭菌、调配等工艺制成的用于饮料调制或食品加工的饮料浓浆。4技术要求4.1原辅料要求4.1.1饮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4.1.2淀粉糖应符合GB15203的规定。Q/GZXH0005S-201934.1.3六偏磷酸钠应符合GB1886.4的规定。4.1.4食糖应符合GB/T317、GB13104的规定。4.1.6黄原胶应符合GB1886.41的规定。4.1.7羧甲基纤维素钠应符合GB1886.232的规定。4.1.8焦糖色(亚硫酸氨法)应符合GB1886.64的规定。4.1.9乳酸链球菌素应符合GB1886.231的规定。4.1.10柠檬酸应符合GB1886.235的规定。4.1.11DL-苹果酸应符合GB25544的规定。4.1.12柠檬酸钠应符合GB1886.25的规定。4.1.13苯甲酸钠应符合GB1886.184的规定。4.1.14山梨酸钾应符合GB1886.39的规定。4.1.15甜蜜素应符合GB1886.37的规定。4.1.16阿斯巴甜符合GB1886.47的规定。4.1.17诱惑红应符合GB1886.222的规定。4.1.18柠檬黄应符合GB4481.1的规定。4.1.19日落黄应符合GB6227.1的规定。4.1.21β―胡萝卜素应符合GB8821的规定。4.1.22苋菜红应符合GB1886.110的规定。4.1.23胭脂红应符合GB1886.220的规定。4.1.24亮蓝应符合GB1886.217的规定。4.1.25乳粉应符合GB19644的规定。4.1.26果胶应符合GB25533的规定。4.1.27三氯蔗糖应符合GB25531的规定。4.1.28安赛蜜应符合GB25540的规定。4.1.29食用香精应符合GB30616的规定。4.1.30果汁应符合GB/T31121、GB7101的规定。4.1.31水果果肉应符合GB2762、GB2763、GB2763.1的规定。4.1.32以上原辅料还应符合GB2761、GB2762、GB2763、GB2763.1的要求。4.2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色泽具有该产品应由的色泽气味具该产品应有的香味、无异臭滋味酸甜适口,无异味性状稀稠适度,无分层杂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4.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5铅(以Pb计),mg/L≤0.3展青霉素,μg/kg≤50(仅限含苹果、山楂的产品)pH值2.1-6.82.1微生物指标Q/GZXH0005S-20194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表4的要求:表3指示菌指标项目采样方案a及限量ncmM菌落总数/(CFU/g)52102104大肠菌群/(CFU/g)52110霉菌/(CFU/g)≤20酵母/(CFU/g)≤15a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和GB/T4789.21执行。表4致病菌限量项目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g表示)ncmM沙门氏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CFU/g1000CFU/g注1: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注2: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为致病菌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为致病菌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4.4食品添加剂要求4.4.1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4.4.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用量应符合GB2760的要求。4.5净含量及允许负偏差要求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5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符合GB12695、GB14881的规定。6试验方法6.1感官要求检验取混合均匀的样品50ml于干净的烧杯中,观察其性状及杂质,嗅其气味,按标示比例稀释后品尝其滋味。6.2理化指标检验6.2.1可溶性固形物按GB/T12143规定的方法测定。6.2.2铅按GB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6.2.3展青霉素按GB5009.185规定的方法测定。6.2.4pH按GB5009.237规定的方法测定。6.3微生物指标6.3.1菌落总数按GB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6.3.2大肠菌群按GB4789.3平板计数法规定的方法测定。6.3.3霉菌、酵母按GB4789.15规定的方法测定。6.3.4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Q/GZXH0005S-20195按GB4789.4、GB4789.10第二法规定的方法测定。6.4净含量允许负偏差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7检验规则7.1原料入库检验原料入库前应由生产单位技术检验部门按原料质量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7.2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应由本厂质检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应附有合格证方准出厂。7.2.1组批和抽样同一批原料、同一生产线、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生产日期、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每批抽样数独立包装应不少于8个(不含净含量抽样),样品量总数不少于2kg,检样一式二份,供检验和复检备用。7.2.2检验项目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pH、可溶性固形物、净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标签。7.2.3判定规则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时,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中如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并不得复检。如其它项目不合格,允许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有1项指标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7.3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正常生产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前;b)原辅材料产地或供应商发生改变时;c)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的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f)更换新设备时。7.3.1组批和抽样同一批原料、同一生产线、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生产日期、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每批抽样数独立包装应不少于10个(不含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