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即列强的掠夺和侵略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2.“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D.马恩河战役3.到1914年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材料说明的是()A.美国参战的过程C.美国参战的目的B.美国参战的原因D.美国参战的结果4.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引发了一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威胁,这告诉我们()A.只有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就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出现是战争的根源C.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中国应该与俄罗斯结盟共同对抗美国D.应依靠大国的保护,维护自身利益5.欧洲火药桶指的是()A.马来半岛B.迈锡尼C.巴尔干半岛D.意大利半岛6.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A.六月革命B.巴黎公社运动C.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7.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B.重工业发展迅速D.完成农业集体化8.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9.到1933年,在四年多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上述成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废除农奴制C.实行“一五”计划B.实行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形成10.“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2.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3.普京曾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14.“它向全世界宣告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追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这评价的是()A.宪章运动C.二月革命B.巴黎公社运动D.十月革命15.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省略的文字是()A.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美国的“新经济”16.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模式()A.缺乏民主法制保障B.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C.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优先发展轻工业比例失调1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但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这两股政治力量是指()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无产阶级革命②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③英法掌控的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8.“它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它”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第二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D.苏联解体19.如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20.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在“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轻工业优先于重工业发展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21.根据下面内容,可知该条约是()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A.《凡尔赛和约》C.《五国条约》B.《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22.下列条约中,明显体现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意图的是()A.《凡尔赛和约》C.《联合国家宣言》B.《九国公约》D.雅尔塔协定23.“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2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长久维持,主要是因为该体系()A.暂时调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B.建立在对战败国的严厉惩治上C.依据各国当时的实力而确立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25.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结合社会背景看,该漫画反映的情况是()A.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B.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嘲讽C.反对“尊孔复古”,颂扬新文化运动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二.材料题(共3小题)26.美国政府的政策中经常出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方针,却是在威尔逊的利他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而此前,西奥多。罗斯福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旗帜,号召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却没能奏效。一一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大体上有两种评价。①理想主义认为它是高瞻远瞩的国际合作的结果,并指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复苏和增长;②而现实主义则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频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威尔逊打着“利他主义的旗帜”参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您更支持哪一种评价,并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27.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材料二:苏联的“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材料四: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请指出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请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28.【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1)分析图一,说明1921﹣1925年苏联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图二,说明1937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答案:C。2.【解答】1916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屠宰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答案:A。3.【解答】由材料“为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中的关键信息“这种情况必然产生了使美国参战的压力”可知,材料说明了美国参战的原因。答案:B。4.【解答】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出现是战争的根源表述正确。答案:B。5.【解答】一战爆发前,欧洲巴尔干半岛。矛盾错综复杂,成为了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答案:C。6.【解答】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7.【解答】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