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应用文习作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含习作教材介绍)一、统编教材中习作教学的编排特点及思考下面我首先与大家交流第一个大的话题:统编教材中关于习作教学的编排特点及思考。自去年秋学期,统编教材3~6年级的语文全面使用以来,在座的很多任教中高年级的老师,一定已经在实际教学中感受到这套教材对于习作编排的匠心独具。(基于目前我们可能只是相对熟悉其中的某一个年级的教材,还未系统地关注整套教材中习作安排的体系,那我们不妨先一起浏览一下3~6四个年级8个学期的教材中关于习作的安排)我以表格的形式给大家一个整体的呈现——不知道大家在刚刚的整体感知中,是不是和我一样,对教材中的习作编排有这样几点扑面而来的感受呢:感受1:习作内容比较丰富有纪实类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写活动;有想象类的编童话、续编故事、我的奇思妙想;也有应用类的写倡议书、写信、故事梗概等,还有一些需要结合调查实践和搜集资料完成的研究报告。习作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感受2:习作训练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对于每次的习作训练,教材中不仅有关于习作内容和要求的描述(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也有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不仅有例文的直观出示,也有很多生动活泼的图片;不仅有习作前对选材、列提纲的引导,也有对习作后的修改建议(我的自画像)。感受3: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作为学生进入中年级的第一次习作,习作提示是这样呈现的: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这样,学生们的观察和表达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初看题目,我们会以为这是一篇写动物的习作,当我们读完习作提示和要求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篇写人的习作。我们以往都是直接指导学生写出人物的特点,但现在教材中要找出所描写的家人与某个动物的相似点,将熟悉的人与熟悉的动物建构起某种勾连,并且题目设置成“小小动物园”,一下子就增加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增强了动笔习作的乐趣。感受4: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中的习作,更多的将视角转向学生的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有一个想法》: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五年级上册《我想对您说》让学生通过习作倾吐内心的声音,表达真实的情感;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一些话题,使得学生的选材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主动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我手写我心,让习作成为心灵的歌唱。感受5:注重习作的读者意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有没有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再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再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想对您说》要求信写好以后,可以装在信封里送给爸爸妈妈,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这样的习作训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写好教师改的为习作而习作的现状,使学生在整个习作过程中都贯穿着较强的读者意识,能体验到写作在生活中是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存在。感受6:巧妙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写事情要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以图片的形式指导学生可以主要从样子和功能两个方面具体介绍自己的发明;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学会了——》以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写清楚事情的重点。)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心儿怦怦跳》还结合习作内容,提供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让学生运用在习作中。这样的指导贴近学生学情,能让学生有法可循。刚刚六个方面是教材在习作编排上给我们的一些较直观粗浅的感受。我们知道,教材作为课标的实施载体,它的编写一定是以课标为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中年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我们再重温一下。对照这样的习作要求,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发现统编教材习作编排上有以下几点新的变化:(结合教材对这六个方面进行解读)1、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统编语文教材为了强化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的八册教材中(除了六年级下册是第三单元,其他都是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分别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表达真情实感。这八个特殊单元,编排结构基本上是这样的:两篇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一篇习作。这一新动向,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习作教学已经被编者放到了和阅读教学平起平坐的位置,今后的语文教学对习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会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那么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读懂编者意图,围绕单元习作训练点,用好整组教材呢?这里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作一个说明。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编者为我们安排了两篇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接着配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最后才是习作训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如何创新整组设计,推进这一单元的教学呢?在学习《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细致观察以及如何做观察记录上,让学生简单掌握观察记录单的记录。经过《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掌握了记录观察的简单方法。接着,我们借助《金色的草地》,指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观察的,课后习题中有涉及,再通过“初试身手”练习,试着写一个片段,在同学间相互交流中,体会细致观察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细致观察。最后,指导学生练习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让尝试把前面学到的方法用到习作里。这种围绕一项习作能力,整体创新设计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有利于我们一线教师精准施教。2、全新的话语体系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里的习作训练,话语风格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更加亲切明了,表述方式大量采用图文并茂或图式化的非连续性文本,更加适合小学生阅读使用。这种话语风格、表述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导引,而且更贴近小学生。这种全新的话语体系,表面看改变的是引导方式,其内涵彰显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对学生的尊重。因为教材不仅是“教本”,更是“学本”。((三上第二单元日记、三下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记录卡的形式介绍植物、三下第六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呈现了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撰写这样一个系列的过程,让教师和学生一目了然。3、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统编语文教材从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到习作练习,目标指向非常清晰明确,让人一看就懂。更可喜的是每次习作训练的切口都非常小。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心儿怦怦跳”,练习重点是心理描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即景”,训练的重点是结合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描写景物的动态和静态美,写出景物的变化。阅读教学讲究“一课一得”,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安排可以说是“一作一得”,这样的训练,针对性强,有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习作教材的编排便于教学,易于操作。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乐园”。教材是这么编排的:先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你的乐园在哪儿;接着引导采用填表格的方式,把自己的乐园什么样,在那儿自己最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乐趣,通过填写表格,学生相当于做了一次习作前列提纲的准备;最后要求学生把写好的习作读给同学听。教材这样编排、呈现习作训练,使教师拿到的教材,不仅目标明确,而且操作步骤清晰。4、注重习作内容编排的梯度关于习作能力阶梯性的培养,我个人感触比较深。不妨举两个小例子,不知在座的老师们是否有同感:(1)就写人的习作,我们几乎是从三年级开始,就告诉学生写人一般要写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然后通过具体一两个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我们往往忽略了,其实我们可以从具体段的训练、具体某一方面的描写开始起步。比如,我们训练学生写外貌不必面面俱到,各个都是乌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再加一张樱桃小嘴,千人一面失去真实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因此我们需要紧紧抓住人物一两处独特的外貌特征写,让读者在阅读中知道写的是她而非她。(2)就记事的习作来说,几乎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次假期或寒假或暑假过来,我们的第一篇习作几乎都是假期记事。且忽略学生的年段特点和习作能力的具体学情,就是直接让学生写300字、400字、450字的习作。于是乎,写来写去,涛声依旧。暑假过来写游泳、旅游,寒假过来写堆雪人、打雪仗、贴春联、包饺子,哪怕这个寒假里没有下雪。这样的习作,只能让学生限于说假话、空话的境地。举这两个例子,只是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的习作教学中缺乏一种遵照某种规律的对学生习作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阶梯式培养和训练。现在,统编教材中对习作的编排注重了这方面的衔接。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关于四个例子——(1)关于阅读单元中写人习作内容统计三下《那些身边有特点的人》“小书虫”“智多星”“运动健将”“小问号”等。五下《他——了》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如:他的面部表情怎样?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细读七次训练的习作要求,不难发现,由第一篇到最后一篇,无论是在训练重点、字数要求,还是对人物特点的描写上,要求都是渐次提高的。(2)关于观察的序列习作离不开观察。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从三年级上册的观察要细致、要调动感官、看到事物的变化,三下借助记录卡写观察日记、学习有序的表达来写观察所得,再到四上写连续观察的日记,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观察训练。(3)关于想象这套教材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且关于想象的习作在每册书中都有体现,且成序列化安排。(课件出示)(4)关于写景的序列教材一共安排了五次写景方面的习作练习: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训练的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第二次出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训练的点是“尝试向同学推荐一个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第三次出现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训练点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把过程写清楚”;第四次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即景”,训练的点是“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写出景物的变化”。此外,在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则要求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不仅包括自然景色,也包括历史、文化等)。纵观5次写景的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渐次提高:在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有一定的观察方法的基础上,对写景逐步提出“按顺序写”“描写景物变化”“搜集资料”等要求,这种梯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和系统思维。要明确每一次指导学生练习的这个习作技能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在这之后,还会进行哪些相关地提升训练。既不能越位,随意拔高,去做未来年段的事,又不能总是“零起点”,忽略学生前面已有的学习基础。5、高度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文学家茅盾指出,为初学者设想,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四个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都阐述了对于“观察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统编教材在3`6年级的习作训练中,安排了多次专项训练。不仅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观察”专项习作能力的训练,还在其他几册教材里安排了连续观察、多角度观察等训练。(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更加重视应用文学习翻看统编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其不仅保留了过去小学语文教材中通知、书信、读后感等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