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438—2006农产品质量安全辽粳9号种子繁育技术规程2006-06-01发布2006-07-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1438—2006I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本标准起草人:邵国军、张秀茹、邱福林、韩勇、丁芬、李跃东、李建国、沈枫、陈亚君、高淑英。DB21/T1438—20061农产品质量安全辽粳9号种子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辽粳9号种子繁育技术的术语定义、繁育体系、种子生产。本标准适用于省内中晚熟稻区辽粳9号水稻种子的繁育。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用于进一步繁殖原原种的最初一批种子。由育种者采用田间种植繁种圃和低世代低温低湿贮藏两种方法进行生产和保存。2.2原原种指育种单位育成的,经过审定合格的第一批优良种子。由育种家种子单株繁殖原原种,纯度达到99.95%。2.3原种指由原原种按原种生产程序直接繁育的种子,纯度达到99.8%。2.4良种由原种扩大繁殖的种子。种子来源必须是育种单位提供或经原种场繁殖,经检验合格的原种。3繁育体系3.1育种家种子由育种者提供。3.2原原种由育种单位负责提供,直至该品种在生产上被淘汰为止。3.3原种由省、市种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繁殖,统一调剂使用。3.4良种由县(区)统一计划,由良(原)种场、农场、良种繁育科技示范户繁殖提供。3.5种子提供种子管理部门与育种单位、种子繁育单位实行合同制,确保按质、按量、按时提供种子。4种子生产4.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块。4.2育苗4月上、中旬播种,原种生产每平方米播干籽100g,良种生产每平方米播干籽150g~200g。5秧田管理5.1温度管理DB21/T1438—20062出苗前以保温为主。秧苗长到1.5叶~2叶期间,苗床内最高温度控制在28℃左右;2叶后开始炼苗,每天9时左右揭膜,15℃时左右盖膜,苗床温度不超过25℃。当秧苗长至3叶期,外界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完全揭膜。5.2水分管理炼苗前尽量控制水分,如床面干裂或叶片打卷可适当浇水湿润床土;炼苗后及时补水,保持床面湿润,插秧前5d~7d进行晒床蹲苗。5.3施肥在插秧前5d~6d,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40g,对水100倍液喷施,及时用清水冲洗。5.4本田管理5.4.1本田整地——深翻整地。在土壤封冻前秋翻或解冻后春翻,耕深15cm~20cm;——旋耕整地。深度为12cm~15cm。移栽前放水泡田,泡透后进行水耙地,耙到寸水不露泥、上糊下松的程度。5.4.2移栽5.4.2.1移栽时间当气温稳定通过14℃,叶龄3.6片~4.5片时开始移栽。一般适宜移栽期为5月15日~25日。5.4.2.2移栽密度移栽密度以30cm×(13.3~16.5)cm为宜。原种生产每穴1株,良种生产每穴3株~5株。5.4.3施肥5.4.3.1施肥总量每667m2施N:15kg,P2O5:8kg,K2O:5kg,ZN:0.2kg。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小于1。5.4.3.2底肥有机肥、磷、锌肥、50%钾、40%无机氮可一次全部放入做底肥。5.4.3.3追肥5.4.3.3.1分蘖肥移栽一周后,追施第一次蘖肥,占总N量的20%,间隔10d追施第二次蘖肥,占总N量的30%。5.4.3.3.2穗肥7月初,追施穗肥,占总N量的10%。5.4.4灌溉返青期保持2cm~3cm水层,分蘖期采用浅、湿、干交替灌溉技术,分蘖后期适当晾田;幼穗分化期和灌浆前期一次灌水2cm~3cm,保持浅、湿交替状态;灌浆后期适当给水,不可断水过早。在盐碱地区适当加深水层,保持浅、湿交替。5.4.5化学除草水稻返青后用除草剂封闭灭草。5.4.6病虫害防治5.4.6.1病害防治拔节期,用杀菌剂防治纹枯病;破口前,选择晴朗天气,用铜制剂或杀菌剂防治稻曲病;破口期,用杀菌剂防治稻瘟病。5.4.6.2虫害防治6月初用杀虫剂防治稻水象甲。6月下旬用杀虫剂防治二化螟。5.5防杂草保纯在出穗后至成熟前,应进行去杂去劣,拔除杂株劣株。5.6田间检验检疫DB21/T1438—20063在收获前进行田间纯度检验和病虫害检疫。5.7收获霜前收获,单收、单打、单运,包装内外有标签,严防混杂。5.8种子贮藏贮藏在通风干燥的场所,防止混杂、虫蛀、霉变以及鼠、雀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