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207-2010 乌鳢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150B52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207—2010乌鳢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OperatingManualontheTechniqueforRearingArgusSnakeheadFish(ChannaArgus)Larval2010-07-09发布2010-08-09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207—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河、周瑞龙、柴继芳、刘鑫、汪永忠、王晓斌、程诚。DB34/T1207—20101乌鳢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乌鳢(Channaargus,俗名乌鱼、黑鱼)鱼苗培育、鱼种培育、病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乌鳢苗种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DB34/T512-2005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3鱼苗培育3.1乌鳢鱼苗本标准所指乌鳢鱼苗是指体长1.5cm以下的幼鱼。3.2培育池水泥池,可采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产卵池或孵化环道,面积20m2~30m2,深1m,进排水俱备,池顶搭盖黑色化纤遮光网,遮光率约70%。培育池使用前以10g/m3高锰酸钾浸泡消毒24h,排干池水冲洗干净后注入新水80cm,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3.3放养密度将受精卵移入培育池中孵化,水温差不超过2℃,孵出后直接在培育池中培育至1.2cm~1.5cm,受精卵密度为每m3水体2万粒~3万粒。受精卵孵化按DB34/T512-2005规定执行。3.4投喂3.4.1饵料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数量不足时,可投喂熟蛋黄。3.4.2时间鱼苗孵出4d~5d卵黄囊基本被吸收能水平游动和摄食时开始投喂。3.4.3方法DB34/T1207—20102初始用100目~120目浮游生物网从专用饵料生物培育池或其它池塘中捞取浮游动物,经30目~40目筛绢过滤,把滤液均匀泼洒于培育池中,2d~3d后直接投喂。初始每天投喂6次,3d~4d后,随着鱼苗的生长和活动能力的增强,投喂量逐渐增加,次数减少至1d投喂3次。浮游动物饵料不宜一次性投喂过多,以免浮游动物与鱼苗争氧,造成鱼苗缺氧死亡。每天检查饵料生物的数量,育苗池中浮游动物数量维持在15个/ml左右。浮游动物数量不足时,可投喂熟蛋黄,每万尾鱼苗用熟蛋黄1个~2个,经30目~40目筛绢过滤,把滤液均匀泼洒于培育池四周。3.5日常管理3.5.1水质管理弱光条件下微流水培育,水源要提前用生石灰10g/m3~15g/m3水体或二氧化氯0.15g/m3~0.2g/m3消毒,进排水用100目筛绢过滤,每天清洗筛绢,使水流畅通。3.5.2驱散集群鱼苗鱼苗孵出后1d~7d有极强的集聚栖息习性,很容易导致集群内的鱼苗局部缺氧和摄食不均,造成死苗,当出现集群时,应及时用捞海等工具搅动水体驱散集群,动作要轻,以免粘附、损伤鱼苗。3.5.3排污及时捞除死卵、死苗,防止其腐烂和溢出油球,产生有毒物质和油膜,污染水质。及时吸出池底污物,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3.6分池培育鱼苗经8d~10d培育,体长达1.2cm~1.5cm,体色转黄,个体增大,密度增加,对饵料、溶氧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应及时分池转入鱼种培育阶段。4鱼种培育本操作规程所指乌鳢鱼种是指体长1.2cm~1.5cm至13cm的幼鱼。4.1土池培育4.1.1培育池要求土池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东西走向,面积667m2~1300m2,水深1.5m,池底平坦,淤泥不超过10cm,不渗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规定,配备增氧设备。4.1.2放养前准备鱼苗下池前一个月,铲除池边杂草,修补池埂,保留池水10cm~15cm,每667m2用生石灰60kg~80kg清塘消毒。清塘后在池塘四周移栽部分水草,如轮叶黑藻、苦草,面积控制在培育池面积的10%~15%,以供乌鳢栖息、隐蔽。鱼苗下塘前7d~10d,每667m2施经充分发酵的鸡粪肥200kg,之后注入新水60cm~80cm,注水时用6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4.1.3放养密度每667m2放养3万尾~4万尾,规格整齐。DB34/T1207—201034.2网箱培育4.2.1网箱要求4.2.1.1网箱结构一级网箱,双层,规格为5m×1.5m×1.2m,内层采用30目~40目的尼龙网布缝制,无上盖,外层网目大2.0cm,有节结聚乙烯线机制全封闭。二级网箱,双层,规格为5m×5m×2.5m,内层为无节结聚乙烯网布,网目16目/m2,无上盖,外层网目大2.0cm,有节结聚乙烯线机制全封闭。4.2.1.2网箱设置箱体用木料或竹子作框架,网箱四角固定在框架上,高出水面30cm。网底离地50cm以上,以石块作沉子,使箱体充分自由展开,并随水位自由升降。箱间行距4m~5m,便于箱内外水体交换。网箱设置的水域要有一定肥度,靠近进水口,离堤岸3m以上。在网箱内投放占水面20%面积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或水浮莲,以供鱼隐蔽和净化水质。4.2.2放养密度鱼苗先用一级网箱培育,每m3水体放养1000尾~1500尾,规格整齐。4.3投喂4.3.1饲料要求乌鳢鱼苗体长3cm以前投喂或培育浮游动物,使网箱或培育池中浮游动物数量维持在10个/ml以上。之后投喂鱼糜、乌鳢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要求38%~40%,质量符合NY5072的规定。4.3.2驯食当鱼苗体长达3cm时用鱼糜进行驯食,每个网箱或每100m2培育池设置1个1m×1m×0.2m的食台,食台沉至塘(箱)底。驯食时,敲击木桶、木板等,发出固定的音响信号,开始饲料投喂在食台周围,逐渐引诱鱼至食台摄食。驯食期间,每天投喂4次,每万尾鱼种投喂400g~500g,每次投饲时间控制在30min~40min。2d~3d后在饲料中添加乌鳢人工配合饲料粉料,添加量由配合饲料占饲料总量的1/5逐渐增加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4.3.3投喂方法根据鱼种的口径投喂不同粒径的颗粒料,投喂时将1kg颗粒料加清水0.5kg浸泡约10min,当颗粒料轻度软化时即可投喂。日常投饲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每天早、中、晚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以2h吃完为适。4.4分(池)箱培育经20d~25d饲养,培育池或网箱中鱼种个体大小出现差异,应及时过筛分稀,保持培育池或网箱内鱼种规格大小一致。网箱中分出来个体大的鱼种转入二级网箱中培育,每m3水体放养600尾~800尾。4.5日常管理4.5.1巡查DB34/T1207—20104鱼苗下塘(箱)后就应加强巡查,每天早晚各一次,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检查有无残饵,清洗食台,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有漏洞,以防外逃,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4.5.2水质调节鱼苗下塘后6d~7d将培育池水加深至1m,以后3d~5d加一次水,每次加深10cm~5cm,直至达到并稳定在1.5m,之后3d~5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4,先排后灌。加换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水底把水搅浑。保持培育池或网箱内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晴天中午、闷热天气以及缺氧浮头时开动增氧设备增氧。4.5.3清洗网箱每2d~3d清洗一次网箱,并移动位置,便于网箱内外水体对流交换。5病害防治乌鳢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鱼种培育主要生长季节用三黄粉、大蒜素等中草药连续拌饵投喂3d~5d。培育池每月全池泼洒一次二氧化氯制剂预防,网箱用漂白粉挂袋预防。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剂量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定期检查鱼体,发现病症及时对症用药治疗。乌鳢苗种主要病害防治参见表1。表1乌鳢苗种主要病害防治方法病名主要症状防治方法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如灰白色绵絮状。鱼种过筛分稀时用2%~3%的食盐水浸冼5mim~10mim;亚甲基蓝,一次量,每1m3水体,2g~3g,全池泼洒,每隔2d泼1次,连用2次。车轮虫病病鱼鳃、皮肤黏液增生,鳃丝充血,体表、皮肤具有出血小点,食欲下降,鱼体消瘦。硫酸铜,一次量,每1m3水体,0.7g,兑水溶化稀释后全池泼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