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2——2013学年初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测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积累运用(共22分)1、把下面语段中用拼音表示的汉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jǐng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yì的事情。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如白驹.()过隙,充满惆.()怅;有的人的少年时代,五彩纷呈.(),乐趣荟.()萃。()()()()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2分)A:文学能将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B: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勇于改正,再接再厉....。C: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一定是考砸了。4、下列对课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社戏》中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的愉快的心情。B:沈从文的小说、散文如《边城》《端午日》等,带有浓浓的川西风情。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为思念其弟苏洵而作。D:《本命年的回想》是一篇具有浓郁黄土高原乡土气息的散文,文中有关过年习俗的叙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5、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1分)(2)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1分)(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1分)(4)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飞墓)(1分)(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2分)(6)《赤壁》中以小见大,以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是:,。(2分)(7)《成功的花》中表明“花”的“成功”来之不易的诗句是:,。(2分)6、综合性学习。(共4分)在“生活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下面的语言材料。请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和能力,先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改正。学校食堂因教师打饭窗口常常被学生挤占,贴出了一则告示:“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1)告示的语言中有什么语义错误或语法错误?(2分)(2)这则告示应修改为:(2分)二、阅读理解(共38分)(一)《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B: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D:全词深沉婉约,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常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共8分)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故.时有物外之趣()(2)捉蛤蟆,鞭.数十()(3)以.丛草为.林()(4)余年幼,方.出神()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以土砾凸者为邱B:项为之强C: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D:而置之其坐10、翻译句子。(2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11、“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句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故事,完成12~14题。(共6分)曾子杀彘曾子【1】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2】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3】。”妻适市来【4】,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5】与婴儿戏耳【6】。”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7】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8】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9】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0】。”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2】女:同“汝”,你。【3】彘(zhì):猪。【4】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5】特:不过,只是。【6】戏耳:开玩笑罢了。【7】待:依赖。【8】子:你,对对方的尊称。【9】而:则,就。【10】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12、与“曾子之妻之.市”一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加点字是()(2分)A: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B:而置之.其坐C:至之.市,而忘操之D:何不试之.以足13、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曾子什么样的品质?(2分)14、请你再举一例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要简单叙述清楚事件,40字以内。(2分)(四)阅读《社戏》节选,完成题目。(共11分)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5、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18个字以内)(2分)。16、找出选文第①段写开船时的一系列动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2分)动词:(1分)作用:(1分)17、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18、第③段中的“沉静”“自失”体现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3分)19、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的感受很独特,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说你自身的经历。(50字以内)(2分)(五)阅读文章,完成题目。(共11分)话说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20、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3分)21、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3分)22、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分)23、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2分)三、写作(40分)下面两个题目,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作文。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字数不得少于600字,不得超过答题试卷所给的作文纸的格子。(1)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请以“有你同行”为题作文。(2)题目:真有趣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请用XX代替。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2——2013学年初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2分)1、(2分)憧憬裨益2、(2分)(jū)(chóu)(chéng)(huì)3、(B)(2分)4、(A)(2分)5、(1)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分)(2)不知秋思落谁家。(1分)(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分)(4)白铁无辜铸佞臣。(1分)(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分)(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分)(7)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2分)6、(1)(2分)语义错误:“打”是多义词,有捶打、殴打的意思,也有材料中买卖饭菜的意思。容易造成误解的多义词要为其设置清楚必要的语境来消除误解。语法错误:本来的语言环境中,“打”这个动词的宾语应该是“饭菜”,而不是“老师学生”,而在句中不恰当的给省略了。(语义和语法上答出一点,意思相近即可)(2)(2分)本窗口先给老师打饭,再给学生打饭。(相近即可)二、阅读理解(共38分)(一)7、(C)(2分)(二)(共8分)8、(2分)(1)(因此,所以)(2)(用鞭子打,鞭打)(3)(把……当作)(4)(正在)9、(C)(2分)10、(2分)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