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微笑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种不会diāoxiè的花朵。无论生活多么匆忙,多么疲倦,我都会找个理由,让自己深深微笑。这就是微笑的zhēndì。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出水亭立、雅丽素洁的莲花,令诗人动情,画家倾心;可是我却衷心地爱慕着莲子。B.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C.《七子之歌》选自《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1948年版)。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即将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C.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①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③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⑤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上下阕之间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著阅读。(6分)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所用的典故出自《西游记》里的情节,《西游记》是明朝著名小说家_____创作的。(2分)⑵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4分)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情世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为了更好地了解荷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荷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⑴【活动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新竹虚心风霜难侵”为上联,要求用括号内的字(泥、沾、多、荷、夏、丝、污、不)对出下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活动二】《本草纲目•莲藕》云:“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捣破之。”陈基君《住耶溪南》有这样的诗句:“君爱莲有花,我爱莲有实。”你爱莲什么呢?请结合实际具体谈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活动三】小明曾是班上的好同学,但最近他怕苦畏难,一心想着玩,上课打瞌睡,作业要么抄,要么瞎做,成绩急剧下降,父母教育他时,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同桌也是这样,我是受他的影响。”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请你用荷专题学到的相关知识劝说他,让他迅速走上正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郑谷的《鹧鸪》一诗,第7题。(6分)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7.⑴诗歌中用景物和典故来渲染凄迷伤感环境气氛的句子是:(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说说颈联的表达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诗歌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一文,完成8—11题。(14分)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⑦昧行⑧乎?”平公曰:“善哉!”【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④戏:戏弄。⑤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⑥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⑦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⑧昧行:在黑暗中行走。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恐已暮.矣()②臣闻.之()③安.有为人臣()④壮而好.学()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B.放之山下(《黔之驴》)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盲臣安敢戏其君1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师旷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阅读王晓雨的《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完成12—14题。(10分)①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②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A③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④B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⑤C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D⑥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注】针鼹(yǎn):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通称鼹鼠。12.“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这句话应该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这句话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______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针鼹的主要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⑴选文第②段只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选文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点词“据估计”可以删去,不影响句意的表达。(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学会“拐弯”》一文,完成15—18题。(12分)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6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