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档案编研成果的体裁第一节档案编研成果体裁的基本划分重点:档案文献不同体裁的概念和要求。一、基本概念(一)档案编研成果1.经过编研人员编纂的,以(各种类型)文献提供给用户的最终劳动成果;2.对于公开的档案编研成果,则经编研者完成定稿,出版社以各种类型的文献形式提供给社会用户,是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最终完成的标志。(二)档案编研成果的体裁1.体裁:本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是随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上有其独特性和内在的发展逻辑,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并最终制约于社会关系。2.档案编研成果体裁:主要指档案编研成果中的正文主体部分,即档案信息内容以何种形式结构提供给用户。受档案信息内容、传播效果、社会传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二、文献学的三次文献类型划分(一)一次文献(primarydocument)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记录等。(二)二次文献(secondarydocument)文献工作者按照特定目的对数量庞大、内容繁多、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内容要点等元素进行著录、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主要是为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的有序化的文献线索体系的文献。如,检索工具书、网上检索引擎、题录(目录)。(三)三次文献(tertiarydocument)指按照给定的题目(或课题),在合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文献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三、档案编研成果的三次文献类型划分(一)一次档案文献:1.概念:主要指档案信息以档案原文形态及其复制件呈现在读者面前时的文献。如,以摘录、选编、汇编、全集、选集等形式编纂档案而成的文献。一般指根据不同用途确定的不同专题的“档案文件汇编”。2.编纂要求:(1)维护档案原文形态,保持档案文献信息与档案原文信息在文字、词汇、语序、结构上的高度一致(2)保证档案编研成果中的信息与档案原文中信息同值3.编纂者的劳动创造体现:(1)主要体现在编纂题目的选择(2)题目与各入选档案材料关系的判定(3)选编各篇档案内信息联系性、可辨性、可读性、有序性等(4)所选编档案整体对题目的阐释性。4.一次档案文献成果编纂的地位:是公布档案信息的重要方式。档案的公布是指通过下列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或者档案记载的特定内容:(一)通过报纸、刊物、图书、声像、电子等出版物发表;(二)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三)通过公众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四)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五)出版发行档案史料、资料的全文或者摘录汇编;(六)公开出售、散发或者张贴档案复制件;(七)展览、公开陈列档案或者其复制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二)二次档案文献编纂者按照特定要求抽取有关档案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点,经过提炼、加工、压缩等系统整理,汇集成的以归纳形式提供档案信息情况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检索性、宏观性、报道性和指导检索的功能。如,全宗介绍、档案文摘、档案馆介绍等。(三)三次档案文献主要指编纂者针对不同的需要,根据确定的题目(课题),按照一定的体例格式对大量档案信息内容加以筛选、对比、分析、采撷、综合和编纂,以反映某方面档案信息中的知识序列或知识体系而成的档案编研成果。主要包括人物(地方)简介、年鉴、专题概要、部门或地方发展史(志)、综述、述评等等。档案部门常说的档案参考资料实际是三次档案文献。第二节-1档案文献的具体成果类型一、一次档案文献的成果类型(一)古代类型诏令集、实录、奏议集、政书(会要、会典等)、纪略、书札集、长编等。(二)现代类型1.按照单篇档案原文信息辑录完整程度分:1.1全录:对于筛选后确定入选的档案信息内容按篇全文加以辑录的编纂形式。1.2节录:编纂过程中,对于入选的某篇档案内容中与题目有关的原文,按照章节或相对完整部分加以抽取式辑录的编纂形式。注意:节录方式对档案编研工作中的档案信息公布有重要作用。编纂中,若干入选档案篇幅过长,但对于题目价值不大;或无全文公布价值;或不便于全文公布;或有的部分与题目无关,均可采取节录。此方式可增加具有重要价值的符合公布要求的档案信息的传播机会,充分发挥其作用。节录的要求:(1)一般要保留其原文时使用的标题,并在其后注明节录。(2)也可另拟标题,而以副标题、题解或按语等方式说明是某全文的节录。摘录:编纂中,将档案中与题目有关的完整段落或语句一一寻摘出来,分别辑录于档案文献成果设定的各章节、项目之中的编纂形式。注意:1.3摘录编纂的档案文献篇幅精练、要点集中、排比合理、检索方便,线索明确,参考启发性大。个人主观性作用比较明显,内容基本完全脱离档案原文,难免出现牵强附会或理解偏差情况。一般对研究人员不便使用。摘录时,除设定章节项目名称外,不再用其原标题,仅在其后注明出处则可。2.从辑录入选档案信息精全程度分:2.1汇编(1)概念汇编:汇编即汇总,就是将关于一个题目的篇数众多、文字客观的档案信息汇集在一起经过系统编纂出版的形式。一般的文献编纂工作中存在广义汇编和狭义汇编。广义指所有以书籍形式汇总出版的文献资料成果。狭义指针对某一特殊重大价值的选题,对主要相关的原始文献信息加以汇总而成的成果。区别:精练、精确以及信息完整性上不同。狭义汇编以材料完整、齐备为特色,凡与题目有关并具备公布价值的材料,一般均辑入。(2)作用:一次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的典型方式,也是档案编研学重点研究的问题。一次汇编类型举例1)收文汇编——将收到上级文件按一定的顺序汇编成册。例:《广州市教育局文件汇编》(1996-1999)专题文件汇编——将反映某一专题的文件汇编成册。例:《房改工作文件汇编》《XX学校管理制度汇编》《计划生育文件汇编》《公司合同汇编》《招生工作文件汇编》案例:《人事工作文件汇编》汇编目录及编号汇编目录——档案卷内目录目录夹编号2)图片汇编如,2007~2009六合区城市建设成果图片汇编--南京市六合区城建档案室.mht工作流程图汇编.doc(3)汇编体例的设定编排体例:指在汇总出版或组合出版档案文献时,对题目内各篇档案文献进行有序化处理的基本方式。编排体例要考虑汇编题目的内容、目的、史料种类的特点、编纂形式和篇幅大小。(4)类型:年编: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类编:先对入选档案进行区分,然后各类按一定逻辑进行排列,每类再按时间顺序或其他方式依次排列。(5)分类和排列形式1)依据繁简程度分单层分类编排;多层分类编排:按照两种以上的分类特征逐级分类的编排体例,多按问题从属关系先逐级分层设类编排;不设类别编排;2)依据分类特征分按历史事件分类按基本问题分类按时间分类按地区按作者按文种每类内档案史料排列的基本方法是依时间顺序。(6)编排类型的具体体现:1)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编排档案文献;2)根据题目的基本问题编排;3)根据档案文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4)根据档案文件的文种编排;5)根据地区特点编排;6)根据档案文件的作者或通讯者编排。3.全集3.1含义:将名人一生所发表或未发表过的作品全部收集整理而按内容或年代编成出版的文献,称为全集。如巴金全集。与汇编相似。3.2全集与汇编的区别:汇编一般涉及作者众多,属于总集的一种;全集则仅限于一个作者,属于别集,作者称为集主。全集往往只适合于在历史上有特殊重大作用与贡献的各界人物。4.选编4.1概念:选编也称简编、简辑、选辑、辑要等,将特定题目的基本原始信息择优汇总形成的出版物。4.2作用:是一次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常使用的编纂体例,也是一次档案文献编纂的典型方式。要求选编材料既要精练,又要有涵盖题目的广度和深度。对编纂者本身的要求更高,对编纂工作要深入研究,以防遗漏。4.3受制因素:题目本身意义;档案材料的实际价值的差别;出版实际条件;社会需求;效益的平衡;传播条件等。案例:《吴煦档案选编》简介:吴煦(1809~1872),浙江钱塘人。828~1862年间先后在浙江、江苏任幕僚、知县、署理苏松太道并监督江海关、苏松太道兼署江苏布政使等职,曾参与镇压上海小刀会,办理上海厘捐,商订与英、法等国通商税则,向英、美、法借洋兵抵抗太平军,与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及协助江苏巡抚李鸿章对太平军作战等活动。吴煦档案是吴煦在其活动中形成及抄存的文件材料。上起乾隆二十三年(1758),下至同治六年(1867),包括奏折、照会、函牍、记事、探报、译报、帐册等文种数万件,1953年在杭州发现,1959年后存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978年又得到补充。该书共选编档案2231件,其中书信1796件,按问题分成4个部分,各部分内按文体设类,类内按具文时间排列。第一部分为太平天国资料;第二部分为会党活动及农民抗漕斗争资料;第三部分为中外交涉及资本主义列强侵华资料;第四部分为清政府财政经济资料。内容涉及清代五朝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的情况。抄存乾隆、嘉庆年间河工、采办铜斤、军务事例官员铨选、奖惩抚恤及刑讼事例等资料;道光年间的,有浙江人民反抗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农民抗漕及地方钱漕、灾赈,江苏县府衙门交接清册、收支帐项刑讼案件等资料;咸丰年间,清朝及外国军队镇压上海、青浦、川沙、嘉定、宝山小刀会起义;罗掘镇压太平天国军费;清军及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捻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清朝政府屈辱投降等资料;有关同治年间“常胜军”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与英法、美、俄进一步勾结镇压太平天国等资料。《清末十三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共选档案334件,自光绪三年(187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多数是汉文档案史料,亦有少数满文和藏文档案。主要内容包括: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寻访、认定、受戒、坐床、亲政及选任经师等有关承传方面的档案史料。十三世达赖喇嘛北上、进京朝觐、加封名号、陛见祝寿、叩悼慈禧光绪丧事、进贡赏赐、来京返藏接待迎送等有关档案史料。十三世达赖喇出走印度、革去名号、派员劝令回藏等有关档案史料。反映和记载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民国时期活动的有关档案文献。目录1济咙呼图克图为认定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事致驻藏大臣松淮呈藏历火牛年(1877)三月2阖藏大众请认定达赖喇嘛呼毕勒罕免予金瓶掣签事公禀藏历火牛年(1877)三月3松淮奏据情代陈十三世达赖喇嘛呼毕勒罕免予掣签折光绪三年(1877)五月十一日4谕准转世灵童罗布藏塔布克甲木错免于掣签即为十三世达赖呼毕勒罕光绪三年(1877)六月二十九日5松淮等奏济咙呼图克图为达赖转世灵童免于掣签谢恩事折光绪三年(1877)十二月十九日6松淮等奏知会班禅来前藏为达赖呼毕勒罕披剃定名片光绪三年(1877)十二月十九日7松淮等奏八世班禅为达赖呼毕勒罕披剃定名折光绪四年(1878)二月十五日8松淮奏报达赖呼毕勒罕披剃定名后移住垫甲萨木丹寺情形片光绪四年(1878)八月十七日9松淮奏陈商上拟定达赖坐床日期折光绪五年(1879)二月初九日10松淮奏请达赖坐床后免换金册片光绪五年(1879)二月初九日。5.选集5.1概念:选集:相似于选编,也称文集、文选等。选编一般属于总集,选集则多用于别集,仅含一个作者,称集主。如,为纪念胡适诞辰111周年,由李敖主编的《胡适选集(全套五冊)胡适111岁诞辰【典藏版】》。5.2方法:选集一般所选作品体裁较宽泛,而文集和文选则侧重辑入主有重要价值的政论、学术作品,不包括诗词、书信、电报、指令、题词等材料,如《瞿秋白文集》。一般相当于全录、节录、摘录混合型汇编。将一个题目的相关材料尽全面按内容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可全可节可摘。以材料原文为骨干,又不局限于原文,材料之间不以单独占行标题相隔,而以编者加入适当的说明性、概括性、条目性、提示性、标题性、备考性等文字连接,以章节标题及分段方式,将有关信息加以组合与条理化。(三)一次档案文献成果的应用范围1.范围一般当代对具有重要法律凭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