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诗经》的艺术特点(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二)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特点1、基本句式——四言。间有二至九言句式。2、复迭。复迭又叫复沓或重章迭句。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如《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3、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如:参差——双声窈窕——叠韵关关——叠字4、词汇丰富《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此外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写景状物,拟形摹声,细致传神,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三)“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的手法运用:《卫风·硕人》第二章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uqi),齿如瓠犀(huxi),螓qi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柔荑——白嫩柔滑的茅芽凝脂——凝冻的脂膏,形容洁白而丰腴蝤蛴——一种体长而白的幼虫瓠犀——瓠瓜子,十分整齐洁白螓——一种小蝉,前额方正丰满蛾——像蚕蛾那样弯长秀美的眉毛兴句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1、有时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有时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3、有时起协调韵律的作用。《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2、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3、赋、比、兴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艺术借鉴。4、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六诗(六义)四家诗四书五经二、简答:1、如何评价《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分析《秦风·蒹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背诵:《关雎》《氓》《蒹葭》《七月》三、思考:汉民族为何没有宏伟的史诗?楚辞楚辞是楚文化观念文化当中的核心部分,它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辞”这个名称它既指称一种文学样式,又指称战国时南方的诗歌总集。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的产生得益于四个方面:(1)楚地巫风的盛行;(2)楚地民间音乐的浸润;(3)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4)天才诗人屈原的创造。屈原对楚辞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把短小篇幅扩展成鸿篇巨制;②在神话传说中融入了诗人深沉挚烈的个体情感;③把鄙陋的文词润色为高华秀朗的诗句;④改《诗经》的集体创作为自觉的个人创作。楚辞的特点(一)诗歌体制方面A句式参差,以五言为多,较少重章B章法多鸿篇巨制C虚词如“兮”大量使用D诗不配乐,而强调本身节奏、韵律、声调的旋律美(二)内容方面A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幻想为题材B文辞华丽铺张,多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C注重意境创造,以境传神D包含作者际遇,深沉炽烈的个体情感和作者个性的个人创作屈原的作品:据刘向、刘歆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离骚》1,《天问》1,《九歌》11,《九章》9,《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离骚》解题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云:“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与“罹”)。王逸云:“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游国恩:“离骚犹牢骚。”鲁迅亦云:“不得帮忙之牢骚。”离骚犹“劳商”,乃古乐曲名。离骚即与“骚”相离,告别忧愁之意。《离骚》的结构第一大段(至“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和失败。第二大段(自“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主要写了“叩阍”和“求女”两个情节,是两大主题在诗人想象中的变奏,突出诗人想象中的追求和幻灭。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占卜”和“降神”两个情节,又是两个主题的交替出现,最后设想去国而终不忍去,以“乱辞”归结全诗。思想内容(1)“美政”理想。(概括为“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两方面。)(2)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艺术成就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2、《离骚》以现实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3、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4、形式、语言的创新。九歌及其他作品《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抒情诗,依旧保留了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共11篇,其中《东皇太一》祭至尊之天神,《东君》祭日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礼魂》为祭祀结束后的送神曲。《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思想内容与《离骚》大体相似,区别在于《离骚》是综合性的自叙和抒情,而《九章》则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其中《橘颂》内容和情调颇为独特,它是屈原早期作品,借咏物以述志,以橘之“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的精神,激励自己。《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篇奇文。说它奇,是因为全诗纯以问句组成,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思想奇特,涉及日月星辰、山川地理、神话传说《招魂》是在楚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序言、招魂辞、乱辞三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形式和“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楚辞章句》)的正反对照写法,以及句尾通用极其特殊的“些”字,都显示了民间巫觋招魂辞的形式特征。其他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司马迁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宋玉、唐勒、景差三人中,唐勒无作品存世。而景差,王逸《楚辞章句》在《大招》一篇下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且《大招》又非出色之作,可存而不论。故可以具体评述的,宋玉一人而已。宋玉创作概况:生平不详。《汉书·艺文志》着录宋玉作品十六篇。《隋书·经籍志》着录有《宋玉集》三卷。王逸《楚辞章句》中有《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共五篇,都是文学史上的名作,在写法上体现了由楚辞向汉大赋的过渡。《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黑暗的现实政治,委婉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九辨》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凄凉寂寞的秋景和自身的惆怅失意、冷落孤独之情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高唐赋》、《神女赋》分别写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梦遇巫山高唐神女之事,内容相似。《高唐赋》以铺陈高唐的景物风光为主,《神女赋》以描摹神女之美为主,都写得情致飘渺,极富韵味。两赋文笔委婉曲折,状貌传神,肆意铺陈,而且曲终奏雅,略陈讽谏之旨,已开汉大赋之先河。思考题:名词解释:楚辞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了解和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了解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论述《离骚》的主要艺术成就。诸子散文诸子散文繁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其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奴隶制社会已经开始动摇,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相当激烈。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从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掌权者公开实行自己的主张;无权者也奔走游说,发表政见;观点对立者相互争辩不休;同时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又竞相着书立说,系统地阐述各自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诸子散文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语录体阶段,代表作是《论语》、《墨子》。第二阶段:对话体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第三阶段: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形式简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思想“仁学”是孔子思想的精髓1、“爱人”是“仁”的核心内容。在伦理关系中,“仁”既是一项重要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富于爱心,要相互关心爱护。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1)理解、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人。(《《论语》•颜渊》)。(2)关心帮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有所树立,也要使他人有所树立;自己要仕途通达,也要使他人仕途通达。(《论语•雍也》》。(3)关爱所有的人:“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论语•学而》》)2、“循礼”是“仁”的行为标志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孔子的贡献1、(历史)把中国思想文化的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2、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3、《论语》是孔子从事教育活动的产物。《论语》“论”字意义:(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先师孔子的语言)“论纂”起来的意思。(2)通“伦”。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即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论语》共20篇。《论语》每篇有多少不等的章。有的接近40章,有的只有3章,甚至1章。每篇取首章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内容没有明确的中心,也不构成完整的体系。每章是一条独立的内容,章与章之间互不连贯,甚至有的章内容、文字重复。《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论语》最卓越的价值在其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论语》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对弟子(包括时人)的简短教诲或应答。其总体风格是自然、成熟、老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解题: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编者取文章第一句作为标题。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二、内容分析:1、表现了儒家“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2、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3、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