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离病区设置、防护措施及操作常规传染病区内区域划分根据污染程度及工作需要,把传染病区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并加装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各区之间用颜色区分,清洁区蓝色标志,半污染区黄色标志,污染区红色标志,以警示医务人员;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卸相应的防护用品。病区的设内外三条走廊,内走廊为工作人员专用,外走廊为病人和污物通道。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隔离病区必备的设施(1)入口处必须设有通过间,防护用品柜置于不同的区域。(2)有专用的洗手设备和单独的卫生淋浴设备。(3)配备专用的消毒设备及消毒药剂。(4)配备盛装各种污物的带盖污物桶、封闭式的污物车。隔离病区的通道管理进出隔离病区的各类人员、不同物品,应按规定走专门的通道,按规定的方向流动。医务人员、清洁的医疗用品应走医务人员专用通道,遵循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向,除非经过规定的消毒处理,不得逆流设置病人专用通道及污物通道。污衣、污物、病人标本和病人尸体通过污物通道送出,使用专用电梯。工作人员进入污物通道收集处理污衣、污物、标本前,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离开隔离区域时脱下外层防护用品,再跨入其他区域。进出隔离病区流程隔离病区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清洁通道→更衣室,穿戴内层清洁工作帽、防护口罩、衣、裤,换拖鞋→进入半污染区前更换工作鞋→进入半污染区,洗手,戴一次性防护帽子、口罩、穿外层防护服、戴护目镜、手套、鞋套、→进入污染区(隔离区)。离开隔离病区应遵循从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流向,按规范洗手消毒,脱卸隔离防护用品。在污染区内穿戴的外层防护用品,不能带进半污染区。病人资料包括病历资料、报病卡、处方、验单等不得随便跨区传递,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在半污染区(过度间)经消毒后方可外送。病人的管理病区应有明确的病人管理制度。护士应向新入院病人清楚交代如何配合实施隔离,同时也要注意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隔离的恐惧不安情绪。如病情允许,住院病人必须戴口罩,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隔离病区内完成。如特殊情况需离开隔离病区,必须为病人做好严密的防护,事后做好有关科室的消毒。病人进入隔离病区前换下的衣服、个人用品等须消毒后方可随病人或家属带回家。探视和陪护的管理病人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有病人危重等特殊需要,探视者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陪护人员采取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同样的隔离防护着装和消毒要求。医院污物的处理医院生活垃圾: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建筑物的维修中产生,按城市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用黑色塑料袋装。2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的类别,分置于不同的容器内,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的外表都有明显的中文标志,每天定时由专人收集放置在医院内中心废物暂存场所,再由省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专用车辆送走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再送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各病区排出的污水,通过下水道,集中于医院的污水处理站,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下水道。传染病病区的消毒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用皂液及流动水严格洗手。病人使用后物品的消毒病人用过的餐具,应遵循先消毒,再清洗,然后灭菌的双消法处理。病人使用过的被服、衣物、口罩等,应遵循先消毒、再清点、再次消毒、后清洗的原则处理。清点者应戴防护口罩、眼罩、帽子,穿专用隔离衣、防刺穿胶手套,同时在清点处理污染被服时要注意风向,选择背风的操作位置。运载病人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救护车运载病人时应开窗通风,随车的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应坐上风处。病人离车后,应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用有效氯为1000mg/L消毒剂溶液或强氧化电位酸化水喷洒、擦拭,密闭作用30分钟,再开门窗通风(或用流动紫外线照射1小时)。隔离病房的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病人解除隔离或已不再排出感染物,或病人死亡后的病室环境和室内空气消毒。因此消毒对象是那些与病人接触过的设施、器物及病人的分泌物、血、体液等。必须选用针对病人携带致病微生物特性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终末消毒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床单位、呼吸机、医疗器械等)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防护的具体措施:1、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洗手。4、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到时,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5、处理锐器时,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洗手制度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而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最难做好的技术。因此有必要经常、反复地宣传、教育全体员工:为了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按规范要求做好洗手。洗手指征·接触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3·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带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染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檫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强调自然风的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户外空气的交换。经常有人在的房间,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ICU等,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备餐用餐具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采取流通蒸汽消毒。病人餐具: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自己保存。痰杯(盂)的消毒痰杯个人专用,根据痰量及时更换,一次性痰杯用后焚烧。面盆的消毒个人专用,平时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先清洗去污消毒后,带走或焚烧。便器的消毒个人专用,每次用毕倒掉粪尿,刷洗干净继续使用,每周消毒2次。抹布和拖把的消毒病床单位抹布:采取一床一巾湿扫法,用后在25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以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拖把严格分区使用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传染病区,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清洗干净。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地面A、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次~2次,清除地面的污垢和部分微生物。B、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采用化学消毒液喷洒后拖擦。墙面消毒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用品有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氨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表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的消毒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4医院织物的消毒A、病人与工作人员被服严格区分收集、洗涤。B、严格分别使用污染推车与清洁推车。C、传染病人的被服先消毒后清洗。D、使用后的棉纱口罩先消毒后清洗,干燥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传染病尸体的消毒传染病死亡者,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消毒处理以浸有2000mg/L~3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开放处堵塞;并以浸有上述浓度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送殡仪馆焚烧处理。传染病区工作人员标准防护1、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污染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洗手。4、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到时,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5、处理锐器时,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烈性传染病分级防护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各项规章制度。3、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洗手及手消毒制度。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观察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3、严格遵守标准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工作帽、乳胶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5、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活全面型呼吸保护器。防护物品穿戴流程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前:洗手→戴工作帽→戴防护口罩→穿内层工作衣、裤→换工作鞋袜(工作帽必须要有效包裹头发)从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前:洗手→戴一次性工作帽→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戴防护眼镜→穿防护服或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防护物品脱卸流程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5消毒双手→摘防护眼镜→摘外层口罩、一次性作帽→脱防护服或隔离衣→摘鞋套→摘手套。从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清洁消毒双手→脱工作服→换工作鞋,清洁消毒双手。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防护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医院每月一次由监测人员对重点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以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监测内容包括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空气消毒效果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医务人员消毒效紫外线消毒效果污水处理效果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医院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在业务副院长的领导霞开展工作。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3、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4、主管部门负责对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5、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6、医院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7、医院每月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8、宣传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和手消毒方法,使之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主要职责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