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物理上学期课堂笔记2走进实验室一.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二.国际单位制SI1.定义:国际计量组织制订的一套国际统一单位。2.我国法定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2.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换算关系:1000进制: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10进制:米、分米、厘米、毫米1m=106μm;1m=109nm3.测量工具(1)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2)常用测量工具: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6.刻度尺的使用(1)认: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量程:从零刻度线到末端刻度所表示的长度,即测量范围。(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3)测量方法①估计被测边的长度,选择量程合适的刻度尺。②将刻度尺紧贴在被测边,并与被测边对齐或平行。刻度尺要正放注:有一定厚度的尺子要立着放。③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边的一端,另一端所对刻度即边长。注:若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应从其他清楚刻度量起,用末端刻度减初端刻度,即边长。(4)读数方法3①观察时,视线必须正对刻度尺。②读数时,先读出准确数字,然后在分度值的后面加上一位估计数字。③读数之后,要写上单位。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1)基本单位:秒s(2)常用单位:时h分min(3)换算关系:1h=60min=3600s2.测量工具(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2)常用工具:钟表3.停表/秒表的使用停表读数时先读小表盘示数,再读大表盘示数。五.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本身的限制。3.特点: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4.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注: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3)改进测量方法六.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而且是能够避免的。七、特殊测法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一张纸厚,细丝直径)42.等量代替法:当物体的长度不便直接测量时,想办法将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硬币的直径、球的直径等。3.化曲为直:测量某个与被测物体相等的物体量,用以代替对被测物体的直接测量。如:地图上某条大河的长度,铁路的长度。海岸线的长度等。4.化直为曲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数可得曲线路径的长度。5第一章物体的运动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分类:做机械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3、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二.参照物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被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无变化,则是静止的。3.说明:(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的。(2)参照物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可选运动的,也可选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是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被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4)为研究方便,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5、相对静止:两个物体,选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称两个物体相对静止。6.找参照物(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3)分析研究对象以什么为参照物可描述成要求的状态。6第二节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大的就快)(观众)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裁判员)二.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即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4.公式变形:v=s/t→t=s/vs=v×t5.单位(1)基本单位:米每秒m/s或m·s-1(2)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交通运输中常用)㎞/h或㎞·h-1(3)换算关系:1m/s=3.6㎞/h1㎞/h=5/18m/s≈0.28m/s6.15m/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7.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三.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说明:a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且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b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中,V与S、t不成任何比例,但S与t成正比。72.变速运动:(1)定义:快慢不断变化的运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2)说明:a.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粗略表示,平均速度公式:v=s/t注:s:总路程t:总时间v:平均速度b.变速运动中每时每刻的速度与平均速度不同,不同时间间隔、路程间隔平均速度不同。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求。四、计算题格式:1.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2.如果相同物理量的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3.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8第三节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作用: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很小的坡度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4.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交流评估:在研究平均速度时,取的路程不同得到的平均速度一般也不同。1.典型例题:火车过桥问题:s=火车长+桥长相遇时间:t=s距/(v1+v2)追击时间:t=s距/(v大-v小)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9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发声的物体。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4.声音可以保存。二、.声音的传播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声音的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三.声速1.声速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影响因素(1)介质的种类: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温度相同时,一般V固>V液>V气(2)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3、人感知声音的途径(1)通过空气传导(2)利用骨传导。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定义:指声音的高(尖细)低(低沉)。2.频率(1)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10(3)单位及其符号:赫兹,简称赫,Hz。(4)公式:频率=次数/时间。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做法:控制按压尺子的力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尖细。方法:控制变量法(2)结论: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20000Hz。5.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6.声音的波形可在示波器上显示。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大)弱(小)。2.振幅:振动的幅度。3.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三.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四.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五.乐器1.分类: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2.打击乐器:(1)例:鼓、锣、编钟等。(2)以鼓为例:①鼓皮松紧决定音调:鼓皮越紧,音调越高。②击鼓的力量决定响度:力量越大,响度越大。3.弦乐器:(1)例:二胡、小提琴、钢琴等。(2)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决定音调高低:弦越短、细、紧,音调越高。(3)弦的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管乐器:11(1)例:长笛、萧等。(2)空气柱长短影响音调: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六.人耳听到声音应同时具备的条件:1.有声波传入人耳;(1)有声源;(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2.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20000Hz。3.声音要有足够的响度;第三节声的利用一.声可以传递信息1.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听到的响度。2.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2).形成原理:声音的反射。(3).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或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4)、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会加强原声。2.回声定位(1)定义: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应用:①声呐;作用:Ⅰ探测海深;Ⅱ探测鱼群②B超;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应用:(1)用超声波清洗机械;(2)用超声波出去人体内结石;12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1.定义:(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的。2.乐音有时能变成噪声,噪声有时也有好处。二.声强级1.定义:声音强弱的等级。2.物理意义: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3.单位及其符号:分贝dB。三.噪声的危害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四.控制噪声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2.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传播/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3.表面粗糙的物体和多孔的物体容易吸收声音。4.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1)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2)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3)将噪声大的工厂建在郊区;(4)限制工地的工作时间;13(5)植树造林;(6)市区内禁止鸣笛;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一.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2.分类:(1)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2)人造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3.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二.光的传播1.光的介质(1)定义:能够让光通过的物质;(2)特点:透明的物质。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1)定义: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2)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方法:建模法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激光准直;(2)排队;(3)射击时“三点一线”;(4)小孔成像;①特点:Ⅰ成的像是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实像;14Ⅱ像可比物体大,也可比物体小,也可与物体等大,像的大小与孔到光源的距离、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Ⅲ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②图示:(5)影子;①形成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就会被挡住,在物体后形成影子。②当光源距物体的水平距离相同时,光源距地面越高,影子越短。③当光源高度相同时,光源距物体越远,影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