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5课《伤仲永》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5课《伤仲永》综合练习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1)泯然众人矣A、mínB、mĭnC、mĭD、mén(2)日扳仲永A、pānB、bănC、fănD、bān(3)环谒于众人A、jiéB、hèC、yèD、ăi(4)卒之为众人A、cuìB、zúC、zhúD、cù2.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B.日(每天)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传一(一个)乡秀才观之D.从(跟随)先人还家3.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稍稍宾客其父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邑人奇之D、父异焉4.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B.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C.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父利其然也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D.彼其受之天也6.下列句子读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借旁近/与之。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稍稍/宾客其/父。D.不能/称/前时之/闻。7.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文: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族的人为主旨。B.父利其然也。译文:他的父亲觉得这样有利可图。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译文:立刻写出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D.邑人奇之。译文:邻居都很奇怪他。8.课文标题“伤仲永”中“伤”是的意思,“仲永”就是课文中的方仲永,作者“伤仲永”“伤”的是方仲永由一个沦为“”的经历,并由此说明的道理是()(4分)A.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是成才的关键。B.先天的察赋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C.物质利益毁灭人才。D.乡人称誉使人骄傲。9.对《伤仲永》一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为一个平庸之人的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对他不加教育和培养。B.我们从方仲永这个故事要得出这样的教勺11:一个人无论先天条件怎样好,都不能放松后天的学习。C.“玉不琢,不成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就是用一个神童的悲剧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D.《伤仲永》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作者主要议论了后天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10.《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字介甫,号,北宋时期的家、家、家。(3分)二、整体感悟(12分)1.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分)2.方仲永最终成为平庸之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谁该为此负责?(3分)3.读完此文,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3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3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借旁近与之旁近:邻居(的书具)。B.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族:团结族人。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章阐述的道理。D.泯然众人也众人:一般人,普通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未尝识书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AB乡书何处达就傅读书,过目成诵不能称前时之闻从先人还家CD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先叙仲永之奇特,后写仲永之退化,先详后略,先抑后扬,对比鲜明。B.当父亲拉着仲永去求“利”的时候,也把仲永“拉”进了“众人”的行列。C.本文以“余”所“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本文通过写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的过程,提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点的词和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四、拓展阅读题(10分)画地学书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然有声⑦。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⑧,见义勇为,虽机阱⑨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注释】①母郑:母亲郑氏。②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③诲:教导、训导。④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⑤辄:立即,就。⑥冠:指成人。⑦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⑧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⑨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嶷然有声(2)画地学书(3)及冠(4)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亲诲之学(他,指欧阳修)B.至以荻画地学书(用)C.四岁而孤(而且)D.见义勇为(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4.结合选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2分)五、中考题(8分)1.(2006,辽宁十一市课改区)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并改正其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追求成功犹()如开花结果,成功就是果实,追()求就是开花到结果前最美丽的过程。成功固然辉皇,但追求不是更美得令人淘醉吗?改为改为2.(2006,辽宁十一市课改区)下面两个句子中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2分)(1)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2)自从他上学那天起,就认真刻苦学习。3.(2006·广西玉林、防城港)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他们融人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2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燕子”形象的诗句:,。六、探究性学习(3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人们在生产中发现,种植大豆、豌豆、蚕豆等豆类植物时,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而且这些豆类植物还能使土壤中的含氮量增加。但在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非豆类植物时,却没有这种现象。经过研究后人们发现,这些豆类植物的根部都长有根瘤,而其他植物却没有。根据以上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七、综合性学习(4分)(2006,嘉兴卷,4分)阅读下面材料,参照示例,为殷顺民写一段颁奖词。(4分)殷顺民,男,60岁,浙江省荣军(荣军,荣誉军人的简称)医院休养区护理员。自1971年5月参加工作以来,他把当好一名荣军男护理员作为一辈子的理想与追求,日复一日地为瘫痪的荣军洗脸刷牙,喂饭送水,翻身擦澡,端屎倒尿,不怕脏,不怕累,一干就是35年。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位去世的荣军临终时都是由殷顺民来陪伴着走完最后人生的。2005年,殷顺民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颁奖词:示例: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2岁那年,家庭里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起,他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他谢绝一切捐助,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整整12年!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八、写作练习(25分)题目:你准备好了吗?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Ⅴ.1.(1)很,十分(2)都,一起(3)看望(4)破旧(5)入迷、专注(6)穿点拨:注意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词,如“过”今义是经过、胜过等意思。2.(1)江革年幼聪明,很早就显示出了才华,六岁便能写文章。(2)读书精力充沛从不疲倦。点拨:注意关键字词解释要准确,如“而”“聪敏”“属”“倦”等。3.(1)革幼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2)兄弟自相训助,读书精力不倦(3)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脁雅相钦重(4)时大雪,兄革弊絮单席。点拨:此题为信息搜集题,注意仔细阅读,按要求筛选。4.略点拨:此题属于开放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统一答案。Ⅵ.一、1.(1)B(2)A(3)C(4)B点拨:注意习惯性误读及通假字的读音,如“扳”应读pān。2.C点拨:“一”正确的解释是“全”。3.B点拨:其余三项均为词类活用。4.C点拨:“扳”通“攀”。5.B点拨: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他的”,本项为“这样”。6.A点拨:B项应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项应为“稍稍/宾客/其父”;D项应为“不能称/前时之闻”。7.D点拨:应译为“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8.哀伤神童众人A点拨:正确理解“伤”的含义,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文章主旨。9.C点拨:“玉不琢,不成器。”是讲经历磨练才能成才,而课文则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10.《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半山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点拨:文学常识要识记作者姓名、时代、字、号以及代表作、称号。二、1.作者是借方仲永的教训,阐述天赋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培养和学习。2.后天教育不够。示例:①仲永的父亲应负主要责任,他贪图小利,不让仲永继续学习。②仲永自己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因为如果说五岁时他还不能自主,那二十岁时就应懂事了,为什么还不学习呢?③“邑人”应负责,他们出于一种猎奇心理对待仲永,而不是真心爱护,客观上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后果。点拨:第一问从文中议论内容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3.略点拨:主要围绕努力学习去谈。三、1.C点拨:“文”指“文采”。2.D点拔:A项中“书具”指书写的工具,“乡书”中的“书”指的是“书信;B项中的第一个“就”是“完成”的意思,第二个“就傅”是“跟随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第一个“称”是“与……相当”的意嗯,第二个是“命名”的意思。3.A点拨:“先抑后扬”的说法不当。4.(1)利,认为…有利日,每天谒,拜访点拨:“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译:同县人认为他是个奇才,渐渐(纷纷)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用钱财向他索取诗文。点拨:奇,以……为奇;宾客,名词作动词,把……作为宾客。四、1.(1)声誉(2)写字(3)等到,到了(4)第二次点拨:注意一词多义,如“声”“书”。2.C点拨:应为“就”。3.(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明、悟性过人,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点拨:注意“敏”“悟”等词语的准确翻译。4.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点拨:从选文第1段可以看出。五、1.yōu,zhuī,将“皇”改为“煌”,将“淘”改为“陶”。点拨:错别字主要是同音易误。2.(1)将“和隐患都”删掉(2)两种改法:第一种改法:将“自从”与“他”交换位置;第二种改法:将“他”移到“就”之前。点拨:注意分析病因,两句都是表意有误。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小院香径独徘徊六、豆类植物的根瘤能使土壤的含氮量增加。点拨: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七、答案示例: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和事业,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祟高和伟大。不求名,不为利,荣军的需要成了他工作的理由。三十五年如一日,谱写了男护理员工作的华丽篇章。在他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点拨:扣住主要事迹去写。八、作文例文:你准备好了吗山西考生人生就如同一张空白试卷,等着你用自己的智慧去填写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