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同步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yù帖静mì_____涟yī______jī_______绊蕴藉敕令篡集流水潺潺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分)魂牵梦萦暄嚣一时顾影自恋刀剑入鞘堂而皇之改弦易撤出奇制胜想入霏霏错别字改正3.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B、学院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到西部支教,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的空缺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________;让那安闲的雨丝,_______;让那多情的雨丝,________;让那无声的雨丝,________。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②诉说你心中的爱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④拨动你心底的弦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5.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2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默写:(4分)⑴何当共剪西窗烛,。⑵,白雨跳珠乱入船。⑶雁过也,正伤心,。⑷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二、阅读(40分)(一)(20分)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7.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6分),。,、。8.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分)9.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2分)10.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分)11.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分)(二)(20分)夜雨诗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庐山上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一座座坍弛的屋基,从屋基的用料看,绝不是山民的居舍,而应该是精雅别墅的所在。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他们终于没有住久,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焉与伦比的充沛。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我以前对夜雨的感悟与他领受的大为逆反。狼狈的苦旅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国外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替我驾车的女士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一时还很难从这些事端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为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规整无比的园林一般。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前不久听到有人对那些以黄土文化为背景的艺术作品提出批评,认为它们写得过土过野。这些批评家不愿意看到人类行旅上的永久性泥泞,只希望获得一点儿成果性的安慰。无论在生命意识还是在审美意识上,他们都是弱者,狄德罗所说的诗意他们无法理解。12.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3分)13.第三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语能否替换?为什么?(3分)14.第四段中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由产生的关键?(3分)15.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3分)16.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4分)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E、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态度。三、作文(40分)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叙写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答案:单元检测试题1.熨谧漪羁jièchìcuánchán2.暄——喧恋——怜撤——辙霏霏——非非3.C4.A5.略6.⑴却话巴山夜雨时⑵黑云翻墨未遮山⑶却是旧时相识⑷东临碣石有遗篇7.蒋捷《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8.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9.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10.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11.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12.“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的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13.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14.艰难。15.人在与自然的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16.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17.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