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题孙宏丽注意事项:1.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得分一二三四第一部分(1-3题16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①梳洗罢,。(温庭筠《梦江南》)②,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③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不学,。(彭端淑《为学》)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4分)①温庭筠的《梦江南》中借景抒情,表现女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诗句是:,。②《登飞来峰》中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哲理的诗句是:,。3.你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在活动中你经历了下面几件事,请写出你的解决办法。(共8分)①在活动中,甲方和乙方的同学围绕着“该读流行作品还是该读经典名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假如你是乙方同学中的一员,请根据下面甲方同学的发言陈述你的意见予以反驳。(3分)甲方:我方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乙方:②假如老师让你担任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录》的负责人,请你从集子中选择一则你最喜欢的名言推荐给大家。(2分)③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请你从课标推荐中学生阅读的名著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把它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告诉他这本书的优点以及你从中获得的益处。(3分)第二部分(4—27题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1),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4.选文出自___________一书,本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5.将文章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人不知而不愠.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你写出两个出自本选段...的成语:(2分)9.从选段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谈书①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xī()谈心。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②书籍是会提高人的素质。从到文明,从庸俗到。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ruì()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原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③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1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促xī()谈心ruì()智11.阅读第二段,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2分)从到文明,从庸俗到。12.第二段中加点词“那样”指的是什么?(2分)13.文章第一段中“书,什么不给你呢?”和“书,什么都会给你。”哪个句子表达效果好?请说出理由。(2分)14.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引用了高尔基的名言,有何作用?(2分)15.作者文章第一段提出“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例说明理由。(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读书之乐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人们所熟知的,这也是从实用主义方面来说明读书的益处。人们常说读书苦,是因为古人曾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书。因此,当人们提及读书时,往往强调了读书之苦,而忽略了读书之乐。其实,书读的越多的人,越知道读书之乐。正所谓,开卷有益,读书有乐。读书之乐,其味无穷,妙不可言。②读书之乐,乐在所得。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书籍向你描绘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奇幻异彩;书籍向你描绘了社会的纷纭繁复、变幻莫测;书籍向你勾勒出人情冷暖,众生脸谱。书是一个宿营地,能安置你的灵魂,放飞你的梦想;书是一个百草园,能医治你的精神,抚平你的创伤。书使你从无知变得聪明,从幼稚走向成熟,使你的内心从贫(jí)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宁静。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读书之乐,乐在所得,否则怎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呢?③读书之乐,乐在怡情。读书能使你的心灵得以慰藉,得以洗涤;能使你的情感得以撞击,得以渲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之情,“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之情,无不令人内心深深震动,顿生万丈豪情。“,”的亲情,“春风满面皆朋友,子期不在对谁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友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男女挚情,无不使人心灵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净化,使人在为情所感、为情所动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美。在感受美的同时,发现蕴含于读书中的乐趣。这美,缘于情;这乐,缘于美,缘于书中所展现的真情实感。此时,你方知: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能生存、维系,其精神支柱皆因情字。读书之乐,乐在怡情。④读书之乐,乐在怡性。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改变人的性格,净化人的品质。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可知读书对塑造人的品性的重要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读到上古神话、先秦散文、唐诗、宋词、灵秀的元曲以及杰出的明清小说时,你的身心不为之舒展,你的心情不为之愉悦吗?当你看到杨柳依依,遥望一川烟雨,观赏大漠孤烟,远眺黄河落日,你不为之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吗?读书可以使你放下俗务,一洗胸襟,可以怡情怡性,远离纷扰。试想当冰天雪地之时,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这是何等快事,何等(qiè)意之极!因此,当你百无聊赖或心情郁闷之时,最好的事莫过于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仔细品味读书之乐。⑤没有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鸟的树林;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没有草的山坡;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家;没有书的家,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家。⑥读书,使你的内心从无垠的荒漠走向希望的绿洲;读书,使你从寂寞和空虚走向丰富和充实;读书,使你从无聊和烦闷走向宁静和平和。⑦记住,开卷有益,读书有乐。(选自《读书广场》)16.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贫(jí)(qiè)意17.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的?(3分)18.将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诗句。(2分),。19.赏析第②段画线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0.仿照第⑤段写句子。(2分)没有书的家,是;没有书的家,是。21.关于读书你有什么感受?请简要谈谈。(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读书三境界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的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ā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íhú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2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反刍.砥砺.23.你知道“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诗的前一句吗?(2分)24.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吞”:“啃”:“品”:25.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分)26.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B.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C.作者善于比喻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27.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第三部分(28题50分)28.作文。书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领略多彩的大千世界。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书使人睿智,使人崇高……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①独倚望江楼②飞来山上千寻塔③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2.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3.①我方认为应该多读名著。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