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党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中共云南地方党史20件大事1926年11月7日,李鑫、吴澄、周霄、杨静珊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24号(今55号)召开了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会议。会议由李鑫主持,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陈延年的指示,决定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书记,杨静珊为秘书,周霄、黄丽生专任云南农民运动特派员。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地方组织,它的建立,是云南历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标志着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的云南,开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为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处境,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始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2、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及发展1931年11月,广西百色起义后留在右江地区的红七军二十一师数十名指战员转移到云南文山富宁“七村九弄”地区,开展创建红色政权的工作。1934年11月20日,在富宁谷留召开劳农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梯队。逐步形成了以富宁为中心,包括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的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从1935年至1936年,国民党先后调集近7万兵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与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歼敌3000多人。边区军民的英勇斗争,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长征。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根据地的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5月1日富宁解放。3、扎西会议1935年2月5日至9日,中央红军在云南威信集结休整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了3次会议,史称扎西会议。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水田寨花房子举行会议,根据遵义会议关于常委再进行分工的决定,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解决了遵义会议悬而未决的党内最高领导权的交接问题。8日,中央政治局在大河滩庄子上开会,讨论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决定了红军的战略行动和战略战术原则。9日,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对红军进行整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等。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是红军长征以来党中央首次研究部署全国革命斗争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实现党和红军的战略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4、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恢复重建1935年9月,原中共特科在上海的党组织派李浩然到云南,与云南地下党员费炳一起发展党员。11月,中共云南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1930年底被破坏后的恢复重建。云南临工委成立后,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积极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5月,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指派云南籍共产党员李群杰回昆明,于7月成立了中共昆明支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指示,做了许多工作。为统一领导云南党组织的建设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6月,中央长江局派马子卿为巡视员到云南,8月,将两个党组织合并为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党组织的恢复重建,继往开来,为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5、贯彻“荫蔽精干”方针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中共中央南方局根据党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提出了“三勤”(勤业、勤学、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群众化)政策。中共云南地方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出色地完成了这一特殊时期党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勤业、勤学、勤交友工作,广大党员做到了职业化、开展工作和斗争做到了社会化和合法化。更重要的是,党组织通过党员和革命分子团结了广大群众,积蓄了革命力量,在斗争中把云南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并在革命高潮到来时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的称赞。6、一二·一运动;..1945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共云南省工委为响应中共中央“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的号召,于云南昆明发动了一二·一运动,运动中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4人英勇牺牲,史称一二·一4烈士。一二·一运动坚持斗争113天,最后取得了重大胜利。运动得到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及国际舆论的普遍同情和广泛支持,一场以学生运动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浪潮席卷全国。一二·一运动揭开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配合解放区自卫爱国战争,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战线的序幕,是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的又一个里程碑,不仅在中国学生运动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七·一五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7月15日,为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昆明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反对美国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七·一五爱国民主运动。这一天,2000多名国民党武装分子进攻云南大学、南菁中学,逮捕上千师生。后经过狱中临时党支部和“夏令营”、“特刑监”师生的英勇斗争、党组织发动的广泛社会声援,被捕师生到1949年4月先后全部出狱。许多参加七·一五爱国民主运动的青年学生和教师在斗争中经受住严峻考验、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在以后云南农村武装斗争、解放云南的战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七·一五运动中广大爱国师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争取自由和民主所表现出来的不惜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8、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建立1949年7月,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统一领导、统一行动,更好地配合野战军向华南进军,根据中央指示,经酝酿准备,先后在滇东南丘北县弥勒弯和砚山县阿猛等地召开了中共云南省工委和桂滇边工委合并扩大会议,正式宣布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成立,林李明为书记,郑伯克为副书记。会议推举了11名区党委执行委员和10名候补执行委员。会议决定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搞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将滇桂黔边区的人民武装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下辖12个支队和2个独立团。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南分局的指示精神,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研究和部署了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滇桂黔的各项工作。9、滇南战役1949年12月27日至1950年2月19日,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进行了对国民党军第8兵团的追歼战役滇南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和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的统一指挥下,二野十三军、四野三十八军从广西千里跃进,直插云南,与边纵、起义部队一部组成三路大军,展开滇南战役。滇南战役历时55天,行程3700余里,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歼敌3.2万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第8兵团逃往境外、撤退台湾的企图,完成了在祖国西南边疆的追歼作战任务,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为云南全境解放、部队迅速推进至边防前哨、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奠定了基础,使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和云南各族人民为争取解放而奋斗了24年的目标最终得到了实现。10、云南全境解放1950年2月24日,云南省地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在昆明市庾园召开。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二书记陈赓庄严地宣布:“解放军和云南人民、云南的党会师了,云南从今天起已完全获得解放了。”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的庾园会议,是云南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标志着在党中央“团结第一,工作第二”的方针指导下,进军云南的野战军与云南地方党组织、云南人民武装顺利地实现了团结会师,从此为了云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继续争取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自1926年在云南建立第一个地方组织开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经过2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迎来了云南各族人民彻底解放的伟大胜利。11、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云南解放后,在慎重稳进的方针指引下,省委认真做好民族工作,积极实施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1951年5月12日,全省第一个自治地方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开始在全省有序地开展起来。目前,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共有37个自治地方,为全国之最。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涉及78个县(市、区),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5%;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达27.6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22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0%;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这一边疆民族地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2、社会主义制度在云南的确立1951年起,省委从云南边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采取了内地坝区土改、内地山区土改、缓冲区土改、和平协商土改和直接过渡等多种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方式。土改历时7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生产资料,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各项建设的初步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到1958年),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全省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云南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步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新时期。13、发展睦邻友好边境关系1956年12月,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在德宏州首府芒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贺龙和缅甸总理吴巴瑞等参加。中缅两国总理先后在联欢会上发表了讲话,两国来宾和15000多各族边民观看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两国总理还在芒市宾馆种下两棵缅桂花树。亲切友好的交流活动增进了中缅边民的睦邻友好关系。60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国家睦邻友好方针政策,多次承担中国和南亚、东南亚邻国互访途经云南的接待任务,加深了周边各国人民对云南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增进了中国人民、云南省各族人民与周边各国人民的友谊。14、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8年12月26日至28日,省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9年1月,省委召开全省县委书记会议,贯彻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部署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并处理了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8月,召开了省第三次党代会,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后,全省进行了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并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开始了工作重点的转移,进行了国民经济调整和初步改革。云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特征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79年至1983年,省委、省政府用了4年时间在全省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废除了农村“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1984年,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都获得了较大增产,粮食总产量从1979年的160亿斤增加到201亿斤,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解决了大多数农民吃饭问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在城镇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云南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06年至2009年,省委、省政府又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完善。16、开展扶贫攻坚战1986年3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工作,尽快解决温饱问题的决定》,一场艰苦而长期的扶贫攻坚战从此在全省展开。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