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一、信息技术在辅助物理教学的作用物理的学科特点。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实验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1.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展示物理教学过程中,对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用语言、用文字、用板图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利用信息技术确能变静为动、变难为易。如:素材库中的“超重与失重”、“平抛运动的剖析”、“电磁感应现象”等。2.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剖析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难以理解、难以掌握,过去教学中很容易形成,只重概念背诵和规律的记忆,而忽略对概念的理解,忽略对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便于研究、便于理解。如:“比热容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电流的方向”等。3.微观世界的放大,庞然大物的缩小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宠然大物又说不清道不明,过去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图片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庞然大物加以缩小,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如:“物质的组成”、“日心说”、“地心说”、“原子的结构”等。4.能做实验的补充,难做实验的模拟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实验物理就没法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小实验”,即使如此许多实验可能看不清,可能过于复杂,可能无法长期提供器材让学生动手,可能在教室中无法实验等原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补充,进行模拟,就非常必要。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要发挥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作用,必须通过合适的途径、采取科学的方法,并且必须符合一定的使用原则,不能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要有机结合以优化教学过程。(1)巧妙创设情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交互性,二是个别性”利用信息技术,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又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来认识理解物理现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设计模拟实验。有些物理实验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控制实验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达到实验学习的目标。如在进行“声波定义”的教学时,若用信息技术演示横波、纵波的产生和传播,则物理图景清晰明了,并能由教师控制波动过程的展示节奏,有助于学生掌握其产生和传播规律。(3)整合已有知识。物理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例如,在初中、高中毕业班复习物理实验时,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做过的实验全部重做一次。此时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物理实践能力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得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仿真实验来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得感性认识并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教学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三、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一些学科中象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中学物理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如何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复习,则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多媒体创造了虚拟实验的空间,用于实验的预习和复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传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物理进程:如宇宙大爆炸、万有引力发现新天体、布朗运动等。所有这些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但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物理情景,从而将这些物理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尤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并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极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情感异常地活跃和丰富,他们可以充分地施展拳脚,敢想、敢说、敢做,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为今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例如: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木块上浮。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木块最后静止漂浮在水面上,这时的浮力和重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然后课件演示整个上浮过程和最终的漂浮状态,并引导学生分析从木块刚露出水面到最后静止的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重力和浮力是如何变化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的例子也尽可能举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另外,对每个学生均要多表扬多鼓励,哪怕是这一次的见解比上一次有了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总之,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广泛的被关注与应用。教师能在现今资源丰富的舞台上多种手段并用、因势诱导,有效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展个性,挖掘潜力,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我们教学中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跟紧时代步伐,利用好现在的信息网络技术。但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同时,决不应该丢弃传统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虚拟实验永远不可替代实物实验)。信息技术的运用,决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调控者,因此在教学中决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削弱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