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第十七届古诗文大赛文学常识班级姓名1、《诗经》。我国第一部,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篇,又称,先秦称为《诗》。被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战争与徭役、压追与反抗、、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2、乐府和汉乐府。乐府是自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民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魏晋时始称“”或“”。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是继《》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开创了的新风。3、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狭义上指。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和美丽富庶的南方水乡,如《江南春》所描绘的“,”。江南也代表了中国人,南京有“,”的美誉,而和作为江南的代表,“,下有苏杭”的美称也世代流传。4、古体诗。指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又称“”或“”,包括、、、等。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格律诗兴起之后,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如陈子昂的《》、白居易的《》、李白的《》、李贺的(李凭空篌引)等。5、近体诗。指形成的格律诗体,对诗歌的、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包括、、排律等三种,以为基准。6、古代亲属的称谓。古代将的同姓本族和都称作亲属,通常指12的任何血亲成烟亲。称呼自家的亲属时,常用“、、、、、”这几个字,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家”用来称的亲人,如称己父为“”“",称母为“”“”,称丈人为“”等。“含(She)”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先”是对的尊称,如、、、先母、先她、先等。“亡”用于对的称呼,如亡妹、亡夫、亡妻、亡友。“犬”用于谦称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小”常用来称,如小儿、小女等。7、更。从黄昏至破晓为一夜,古人将之分为,(19-21点)为一更,(21-23点)为二更,(23~1点)为三更(因此有“”之说),(1~3点)为四更,(3-5点)为五更。每更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每更又分为五点。巡夜人巡行时以锣声报更,以报点,如:,就代表“二更二点。8、怀古诗。怀古诗是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这类诗都是,“”,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鸡,不禁发出对古人或抒发对、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代表作品有陈子昂的《》、王维的《》(夷门歌)、杜的《》《》等边塞诗以和为题材的诗。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或抒发的豪情壮志,或状写和的离别之情,或表现和的残酷,或的不满,或的民风民俗。代表作品有高适的《》、岑参的《》、李白的《》《塞下曲》、王昌龄的《》9、西楼。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因为在西边的方位,可以很方便看到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因此,古诗词写或都用“西楼”,后逐渐演变成了与的代名词。如李煜《相见欢》“,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韦应物(寄23李傍元锡》“闻道欲来相问讯,”辛弃疾《满江红》“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9、梅花意象。梅花历来被中国文人赞颂,不仅因为其清雅使的风度,更因为共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品格。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是的古样象征,也有的顽强精神内涵。无数文人以梅入诗,既是赞梅,也是咏志。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颂梅花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咏梅》“,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都是借梅花来表明自已、的高尚情操。11、送别诗。发离别之情的诗歌。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便,因此离别常常是经年数载才能得见,诗人们也特别看重高别,多设酒钱别、,还要吟诗话别。诗歌的题目常用“赠”“别”“送”等字。诗人在歌咏离别的感伤之外,住往还有其他的寄寓:或用以,或用以,或用以。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都是送别诗的名篇。12、李贺(约i91ー约817):字长古。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唐代著名诗人,有“”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凌烟阁: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入的像。13、吴钩。吴钩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的精神符号。例如:“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栏杆拍追,,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吴钩悲衅子,埋首葬松涛。"(万宽《咏史(其一))14、少年行:古代歌曲名。“行”是的一种体裁,统称“”。它的特点是“”,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的歌行一般用体裁。15、皇帝的特定称谓。“皇帝”称谓几千年相沿不变,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皇帝”还有特定的称谓。34君天下者以天子自居,故称“”;人臣对皇帝或临朝皇太后称“”史家记载历史,或臣下相互对话时多称皇帝为“”或“今上”“”“”“明上”“主上”等,凡皇帝所作诏书或指示,也叫“”,“”的本意是指皇常所乘之车或皇帝的衣冠器物,也可代称皇帝:古代文献典籍中,有时也用“”来代表皇帝;自东汉始,常用“”代表皇帝。16、孟浩然(689-740):诗人。字浩然。襄阳(今湖北寝樊)人,世称“”。诗与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和等内容,在艺木上有独特的造诣。17、杜牧,唐代诗人,字,号,其诗以著称,内容以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以别于杜甫;与并称“小李杜”。18、古人交友的习惯用语。古人云:“,。”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的叫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如“”“”指幼年时的朋友;”"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指结拜的兄弟、姐妹;“”指普通百姓相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谈,而重在道义的朋友;“”指交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19、校(j0o)节:官名,即,掌管。20、建安骨:即。汉末建安(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后人称之为“”。21、小谢:指,字玄军,诗人。后人将他和并举,称为。22、王维(约701-761):著名诗人、文学家,号。精通诗、书、画、音乐等;长五言,多水山田园,与合称“王孟”,有“”之称。4523、用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現手法,典,即,指。具体地说,典故包括历史记载的、民俗掌故、寓言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一般来说,典故都有确定的出处。用典的目的是或,或。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官筒意丰、时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4、鸿雁意象。鸿雁作为一种意象,常被诗人用来之情、之感,这与鸿雁这种候鸟春北飞、秋南飞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鸿互的南北迁使,更易勾起近客人的羁旅飘零之伤感。李白在《(临江王节士歌》中道:“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诗人以洞庭叶落、北雁南飞起兴,感叹。杜前更是写了一首《归雁):“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洲影,高起洞庭群。塞北春阴基,江南日色。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间。”也借归雁“伤号沈落羽”的形象诉尽自身在“”中的漂泊之苦。25、韦应物(737ー792):代诗人,因出任过刺史,世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和描写著称。26、赠诗。古代文人用来的或者的诗歌作品。,酬谢之意,为表达而赠予对方的诗就是酬赠诗。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以诗歌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此谓“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代表作品有刘禹锡《》等。27、王安石(1021-1086):字,号,封荆国公。世人又称。北宋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传世文集有()28、咏物诗。咏水物诗是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与诗人的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基事物中或流露出,或寄寓,或包含,或表现。著名的咏物诗有虞世南的《》、的《在狱咏蝉)、于谦的《》等。29、苏轼(1037~1101):文学家。字,号。四州層山(今四川眉山)人。诗、56词、文、书、舀皆エ,是继之后北宋文坛的领人物。开创了与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0、东风,本义指。在古诗词中多用于代指,如“东风扇波气,水木荣春晖”(李白《春日独酌):也用于代指,如“一年两度锦城游,”(罗隐《》)。西风,与“东风”相对,古诗词中多用以代指,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1、文学家的并称,按时代并称,如“七子"“四杰”“十オ子”“四大家”。成按相近的作品倾向或观点并称,如山水田诗人王维和孟洁然并称“”;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并称”“”: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并称“”;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同在苏轼门下学习,并称“”;宋代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并称“”,或按地点、籍贯并称,如“”“吴中四杰”“江左三大家”。或按亲成关系并,如“三曹“三苏”。或按姓氏并称,如李白、李贺和李商隐并称“”32、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精书法、工绘酒、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请,尤以词的成就最高。33、词。渊源于,始于、盛于的一种诗体。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或。有的词只有一段,称为;有的分两段,作;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或。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因此又称“”。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34、豪放词派和蜿约词派。形成于宋代的两种词学流派。豪放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苏轼、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婉约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35、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山东历城域(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与苏轼合称“”,与李清照并称”。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和战67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36、题壁诗。古代文人士子于远游近访中,常常会即兴或应邀将诗词书写于公共场所,以便其扩散流传,这就是题壁诗。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书法文化現象。题壁诗之“”,可细分为屋壁、厅壁、亭壁、楼壁、段壁、培壁、寺观壁、驿传壁、山石壁等。题壁诗始于,盛于。著名的题壁诗有崔颗《》、杜甫《题县郭三十ニ明府茅屋壁)、钱起《》、白居易《》、温庭筠《》等。37、张可久(约1270-?):散曲家。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鄧县)人。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38、燕子楼在。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张建封)有爱效日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没,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呀念旧爱不嫁,居是楼十余年。39、曲。盛行于的戏曲艺术,为或的通称。元曲来自所谓的“曲”“胡乐”,首先在民问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天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今北京)和(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虽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却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