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80B22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723—2018食用菌菌渣型基质生产技术规程2018-04-09发布2018-05-09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723—2018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春荣、毕君、李联地、高红真、高运茹、牛玉柱、王志彬、孙玉军、张汉春、张海峰、刘淑斌。DB13/T2723—20181食用菌菌渣型基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范了食用菌菌渣型基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菌渣堆肥化处理、菌渣堆肥筛分、基质配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菌菌渣基质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CJJ/T86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T3059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LY/T1239-1999森林土壤pH值测定方法NY525有机肥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食用菌菌渣Ediblefungi(mushroom)residue食用菌菌渣是指栽培食用菌以后剩下的固体废物。3.2食用菌菌渣型基质Ediblefungiresiduematrix以食用菌菌渣为主要原料,添加部分自然形成或人工的,具有固定植物、保水保肥、透气良好、性质稳定、无毒性,适于植物生长的固体物质。3.3堆肥化composting堆肥化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和酶活性加速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形成性质稳定、对环境无害的类腐殖质复合物的过程。3.4腐熟度putrescibility腐熟度就是堆肥腐熟的程度,即堆肥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DB13/T2723—201823.5堆体温度thepilebodytemperature堆体温度是指在堆肥过程中,堆体内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实测温度,其直接影响着堆体内微生物的活动,进而影响堆肥发酵的方式与进程。4技术要求4.1一般要求食用菌菌渣基质一般要求经过堆制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性质稳定。4.2外观和嗅觉质地疏松、无结块、无异味、无明显可见杂物,一般为棕色或褐色。4.3技术指标用于不同用途的食用菌菌渣基质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不同用途食用菌菌渣基质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项目用途试验方法改良基质育苗基质栽培基质杂物/%≤5≤1≤1体积法(杂物体积/基质总体积×100%)有机质/%≥20-≥15按NY525中重铬酸钾容量法pH值5.0~8.05.5~7.55.5~7.5按LY/T1239-1999中pH计法容重/g.cm-3≤1.00.1~0.80.1~0.8环刀法(基质风干重/基质体积)总孔隙度/%≥3550~9550~95环刀法(见附录B)通气孔隙度/%≥1515~3015~30环刀法(见附录B)蛔虫卵死亡率/%≥95≥95≥95按GB7959中沉淀法5菌渣堆肥化处理5.1场地选择堆肥场地应选在原料集中、取运方便、交通便利、地势稍高、水电及其它资源有保障的地点,应远离居民区(与居民区直线距离不得小于500m)或与居民区隔离,并配备通风、给排水等设施。堆制场的相关运行、维护及安全生产要求应符合CJJ/T86和CJ/T3059的要求。5.2菌渣主要类型及理化性质食用菌菌渣主要类型及理化性质,参见附录A。DB13/T2723—201835.3菌渣收集将栽培过食用菌之后的菌渣收集起来,运回堆肥场地,并根据附录A菌渣种类分别堆放。收集时要注意不要混入土、石块、铁丝、塑料等杂质,如受病菌或虫卵危害的菌渣要分开收集堆放,且至少经过55℃以上的高温处理15d后才能利用。5.4预处理利用破碎机械(工具),采取冲击、剪切、挤压等方式,使菌棒破碎成小于8cm的小块或碎屑,并去除沙石、塑料等杂质。5.5调节含水量堆制前,向菌渣上洒水,边洒水边翻倒混匀,至用手握湿润但水不下滴止,菌渣堆料的含水量为40%~60%。5.6微生物接种在原料混合时可添加促进堆肥发酵的微生物菌剂,用法和用量依微生物菌剂的使用说明,通常添加比例以0.1%~0.3%为宜。5.7堆制方法堆成宽2.0m~3.0m,高1.2m~2.0m的条状堆体,条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及物料多少而定。堆好后用塑料膜覆盖。各条垛间距保持0.8m~1.0m。5.8翻堆堆制过程中监测堆体内部50cm深处的温度,根据不同堆肥阶段,堆体内部温度情况,按以下方法进行翻堆:a)堆肥升温期,堆体温度首次上升至55℃~60℃,翻堆一次;b)堆肥高温期,堆体温度保持在55℃~65℃时,每5d~7d翻堆一次,但当堆体温度超过65℃时应及时翻堆,并加水使物料的含水量达40%~60%;c)堆肥降温期,堆体温度低于55℃以后,每7d~12d翻堆一次。5.9后熟当堆体物料的温度、颜色、气味等指标达到附录C规定的指标要求时,即可认为完成堆肥发酵腐熟,可将堆体移出堆肥场地继续采取条垛式堆置,堆体宽3m~4m,高2m~3m,15d~20d翻堆1次,30d以上完成后熟。5.10菌渣堆肥筛分菌渣堆肥完成后,用8mm的筛子筛分,去除大粒径的原料及杂质,检测有机质含量、pH值、孔隙度及容重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类存放、备用。分类与检测方法见表1。6基质配制6.1选择菌渣DB13/T2723—20184选择菌渣依据拟栽培植物对基质的要求、栽培时间长短和菌渣堆肥的理化性状等,可按以下方法选择菌渣:a)土壤改良:用牛粪、稻草为主料的双孢菇、草菇等的菌渣;b)育苗基质:选择以木屑为主的香菇、金针菇等耐降解原料的菌渣;c)栽培基质: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秸秆等为主料的香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菌渣。6.2菌渣的用法与用量a)土壤改良:每亩施30m3~70m3菌渣,在整地时作为有机肥施入,并深翻混匀;b)育苗基质:用量为基质总体积的25%~50%,与土壤等成分混匀;c)栽培基质:基质复配时作为原料加入,并与其他成分混匀,用量掌握在配制基质总体积的1/3左右为宜。DB13/T2723—20185附录A(资料性附录)食用菌菌渣主要类型及理化性质表A.1给出了几种主要食用菌菌渣及理化性质。表A.1食用菌菌渣主要类型及理化性质菌渣种类主要配料成分容重/g.cm-3总孔隙度/%pH用途香菇渣阔叶木屑和棉籽壳、玉米芯等0.18~0.4949.9~86.76.2~7.2育苗基质、栽培基质平菇渣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0.19~0.3568.9~82.86.4~7.3栽培基质双孢菇渣牛粪和稻草、麦秸、玉米秸等0.30~0.5337.6~71.95.5~7.9改良基质杏鲍菇渣棉籽壳和玉米芯等0.18~0.3952.1~72.86.5~7.5栽培基质金针菇渣木屑、棉籽壳等0.20~0.3756.4~72.56.2~7.0育苗基质、栽培基质草菇渣稻草、棉籽壳、牛粪等0.28~0.5540.2~72.96.5~8.0改良基质DB13/T2723—20186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质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的测定环刀法B.1仪器、设备B.1.1环刀:容积(Vs)100cm3。B.1.2电热鼓风干燥箱:控制温度50℃~110℃。B.1.3天平:感量0.01g。B.1.4铝盒:编有号码的有盖称量器皿。B.1.5干燥器:内有变色硅胶干燥剂。B.2测定方法B.2.1用天平称空环刀质量(包括垫有滤纸的带孔盖)(m1)。B.2.2将样品沿45°角自由落入环刀中,并轻轻平敲或水平摇动环刀,使基质在环刀内能自然沉降并充满环刀,用刀削平。B.2.3将垫有滤纸带网眼底盖并充满样品的环刀放入平底盆(或盘)中,注入并保持盆中水层的高度高于环刀上沿1cm左右,使其吸水达12h~14h。如果发现在吸水过程中基质超过环刀上沿,应用刀削平。盖上、下底盖,水平取出后立即称重(m2)。B.2.4然后将上述称重后环刀去掉底盖,再放在铺有干砂的平底盘中2h,盖上底盖后立即称重(m3)。B.2.5将环刀内基质全部倒入铝盒中,放入105~110烘箱内,烘至恒重(m4)(直至前后两次相对误差不大于5%)。B.2.6以上实验应至少做3次重复。B.3计算方法B.3.1总孔隙度总孔隙度以单位体积内孔隙的百分率(%)表示,按式(B.1)计算:P总=(m2-m1-m4)/(Vs×ρ水)×100%………………………………………………(B.1)式中:P总——总孔隙度;m1——空环刀质量,单位为g;m2——吸水后环刀和基质的总质量单位为g;m4——烘干后基质的质量,单位为g;Vs——环刀容积,单位为cm3;DB13/T2723—20187ρ水——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单位为g/cm3。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两位小数。B.3.2通气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以单位体积内非毛管孔隙的百分率(%)表示,按式(B.2)计算:P气=(m2-m3)/(Vs×ρ水)×100%………………………………………………(B.2)式中:P气——通气孔隙度;m2——吸水后环刀和基质的总质量,单位为g;m3——滤水后环刀和基质的总质量,单位为g;Vs——环刀容积,单位为cm3;ρ水——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单位为g/cm3。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两位小数。B.4允许差B.4.1取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B.4.2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不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DB13/T2723—20188附录C(规范性附录)食用菌菌渣堆肥腐熟度评价方法表C.1给出了评价食用菌菌渣堆肥腐熟度的方法。表C.1食用菌菌渣堆肥腐熟度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腐熟堆肥特征值质地质地疏松、无结块,呈松散的团粒结构或粉粒状。颜色颜色由浅变深,由棕黄色或黄褐色转变为棕色或深褐色。气味没有酸臭味,有淡淡的泥土味。堆体温度经历高温期后,堆体温度稳定在35℃以下,且连续两天的温度差不超过±2℃。固相碳氮比T=(终点C/N)/(初始C/N),当T=0.5~0.7时,堆肥达到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