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080.20B31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685—2017代替DB14/T685-2012无公害滑菇袋式生产技术规程2017–12–10发布2018–02–1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T685—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生产场所..........................................................................25生产原料..........................................................................26生产技术..........................................................................37病虫害防治........................................................................48生产管理档案......................................................................5DB14/T685—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4/T685-2012《无公害滑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14/T685-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完善原标准“4.2菇房”内容,将原标准“菇房可以是人工调控的气候室,也可以利用闲置的房屋建造简易菇棚”修改为“满足温度、湿度的温室或大棚作为菇房”;——将原标准“6.2生产流程”去掉,将“6.2.1”改为“6.2”,以此类推;——精简原标准“6.2.2.2装袋”中的内容,将原标准“用直径1.5cm的铁棍或木棍在料中央穿一透气孔洞,袋口用透气塑料盖封口或用一个直径3cm,高3cm~4cm的塑料颈环套上,最后塞上棉塞。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去掉;——修改原标准“6.2.2.3灭菌”中的内容,将“用铁框或耐热塑料箱装袋,然后放进灭菌锅内,进行灭菌”改为“将料袋放入锅仓内灭菌”;——修改原标准“7.3.2病害防治”中的内容,将“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修改为“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紫艳、冀航、张福元、张颖、周花、张利环、贾彬良、刘文艳、李园。本标准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4/T685—20171无公害滑菇袋式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滑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所、生产原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管理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滑菇的袋式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2798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72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滑菇又名滑子蘑、光帽鳞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3.2接种菌种移植到培养基物中的操作。3.3培养料为食用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物质。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米糠等。DB14/T685—201723.4生产季节按照气候的自然变化和食用菌生长发育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安排完成接种、菌丝培养、出菇采收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的时间。3.5袋栽将拌好的培养料及时装入(17~22)cm×(40~50)cm的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内,进行滑菇栽培的方法。3.6培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用人工培养基使微生物生长繁殖,食用菌生产中特指创造适宜条件使菌丝生长的过程。3.7搔菌搔动培养料表面的菌丝,形成机械损伤,刺激子实体形成的技术措施。3.8污染源带有孳生杂菌、病原菌、害虫及有毒物质的场所或物体。3.9养菌采菇后调控环境条件,使其利于菌丝调整生理代谢、吸收和积累养分、继续生长,以利下潮菇的发生。4生产场所4.1选址生产场地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平坦开旷、给水方便,生产场所包括原料储备库、灭菌房、接种室、发菌室、出菇房。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2798的规定。4.2菇房满足温度、湿度的温室或大棚作为菇房。培养架要求宽90㎝~100㎝,层间距45㎝,可用木板或铁板、塑料板铺平,用来放置菌袋发菌和进行出菇管理。5生产原料DB14/T685—201735.1木屑要选用阔叶树木屑,针叶树木屑不得超过15%。新鲜木屑最好先进行“堆制腐熟”,即将木屑堆起来,撒水后盖上薄膜使之自然升温腐熟后再用。木屑颗粒直径要求0.3cm~0.5cm。粗、细锯末搭配使用。培养二级菌时可粗、细比例各半,培养三级种时,粗、细比例为4:6,装袋栽培时粗细比例为3:7。5.2作物秸秆棉秸秆粉的粉碎粒度以小米粒大小的一半为宜。秸秆中以大豆秸、玉米芯的原料栽培效果好。秸秆粉与木屑、籽壳搭配使用,效果更好,但要添加一定量的米糠或麸皮。5.3麦麸与米糠必须选用新鲜的麦麸、米糠,不能有霉变。5.4原料安全要求原料要新鲜、干燥、无霉、无异味。6生产技术6.1生产季节普通菇房利用自然条件出菇。春季栽培,气温回升到0℃度时即可进行播种,加温保温发菌,3月末~4月初完成发菌和生理成熟,4月~6月出菇;秋季栽培,则应在8月~9月播种,10月以后进行出菇管理。控温菇房播种时间可随时确定。6.2培养料配方常用培养料配方含水量为60%~65%,拌料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石膏应符合NY/T496的规定。常用配方如下:a)木屑培养料配方,木屑75%,麸皮23%,蔗糖1%,石膏1%;b)棉籽壳培养料配方,棉籽壳88%,麸皮10%,蔗糖1%,石膏1%;c)玉米芯木屑培养料配方,玉米芯粉68%,木屑20%,麦麸或米糠10%,石膏1%,蔗糖1%;d)秸秆粉木屑培养料配方,大豆秸秆粉35%,木屑45%,麸皮15%,玉米面5%。6.3培养料处理6.3.1拌料将原料过筛去除杂物,如木屑过筛,去除木块、秸秆粉去除尖硬小棍。按培养料配方比例称量混合拌料,把主料、麸皮和石膏充分混和,把蔗糖溶于水中,将糖水倒入料中,边加水边搅拌,使料与水混合均匀。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pH值在6.5~7.0之间。堆放20分钟再搅拌一次备用。6.3.2装袋用装袋机或人工装料。采用高压灭菌料袋时,使用聚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料袋时,使用聚乙烯袋。将料装到所要求的高度后(能够扎口为准),稍压实。6.3.3灭菌DB14/T685—20174将料袋放入锅仓内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排净冷气后,在0.12MPa/㎝2压力下持续1.5h;常压灭菌在100℃条件下维持8h以上。6.4接种6.4.1接种室消毒采用紫外线、电子消毒器(臭氧)或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6.4.2人员消毒接种前工作人员要穿白色工作服,将双手和用具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6.4.3接种操作将菌种瓶放在接种架上,菌种瓶口正好处于酒精灯火焰的上方,揭去菌种瓶封盖物,接种操作时2人配合进行,1人手托料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的无菌区内拔掉棉塞;另1人用接种勺将表面老化菌丝去掉,瓶内菌种挖成玉米粒大小的碎块,挖一勺菌种迅速送入袋口,重新塞上棉塞。直到接种完毕,操作人员方可离开接种室,中途不得进出无菌室。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的规定。6.5发菌春季栽培,将接种后的菌袋堆叠3~5层,利用培养料自身温度和加温来提高养菌温度。秋季栽培,菌袋分散在培养架上,室温控制在20℃~25℃。室内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地面要干燥洁净,以防杂菌发生造成污染。发菌期间,定期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污染菌袋及时消除。6.6出菇管理当菌袋表面出现淡黄色蜡质层,用手拍打后有嘭嘭声时表明菌丝已经生理成熟,进入出菇管理期。将具备出菇条件的菌袋去掉棉塞,袋口向外翻,露出菌棒两端,立放或平放在出菇架上,再用塑料薄膜覆盖菌棒两端,以促进袋内菌丝转色形成蜡质层,蜡层完全形成后,要将裸露菌棒两端表面进行搔菌处理,即用刀片在菌棒两端面上划痕,划痕间隔为3㎝,深0.5㎝~2㎝。划面后,向菇房地面空间喷水,保持菇房温度在10℃~15℃,空气湿度在85%~90%;同时对菇房进行经常性的通风换气,并增加菇房散射光,保证原基尽快形成和子实体的正常分化。6.7采收6.7.1采收标准滑菇从原基形成到成形期为8~10d,一般15d可完成1个菇潮。在菌盖未开伞、菌膜未破裂前采收。6.7.2采收方法采收时要将菇体全部采下,用手按住菇根部的菌料,捏住菇柄左右旋转后向上拔出即可。6.7.3采后管理采后要及时清理培养料表面,去掉老菌膜,清除残菌柄,停止浇水,关门闭窗以稍稍提高菇房培养温度和湿度,使菌丝能积存更多养分,为下潮菇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采菇后经5~7d的菌丝自身养分积累后,按出菇管理要求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7病虫害防治DB14/T685—201757.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提倡使用生物防治。7.2预防措施选用高抗多抗、菌丝生长健壮、种性纯正的菌种;选用优质、无霉变的栽培材料,科学配料,彻底灭菌;菇房(棚)门窗安装防虫网等。种菇前,进行菇房空间和表面消毒,密闭菇房,用甲醛10mL/m3、高锰酸钾5g/m3熏蒸消毒48h;也可用硫磺10g/m3、甲醛10mL/m3和敌敌畏2mL,加入适量木屑与药剂拌和,用火点燃后人立即离开,关门密闭48h,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还可用2%的甲醛或3%克霉灵喷洒菇房内壁及床架进行消毒。栽培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发生,对菇房定期消毒杀菌;废弃料运至远离菇房的地方并销毁。7.3常见病虫害及防治7.3.1虫害防治为害滑菇的主要虫害有菇蝇类、蚊类、螨类等有害生物。若发现菇螨时,用糖、醋、敌敌畏与炒黄的麦麸(5:1:10:48)制成的毒饵撒于菇床周围进行诱杀;发现菇蚊、菇蝇时,用灯光或糖、醋和敌敌畏混合液诱杀成虫,也可挂敌敌畏棉球或用5%的蚊蝇净进行熏蒸,还可在采菇后用0.1%的鱼藤精或杀灭菊酯喷雾四壁;若发菌期发现蝇蛆,及时清除带虫培养基。7.3.2病害防治为害滑菇的主要病原物有青霉、曲霉和链孢霉等。在配置培养料时可加入0.1%~0.2%的多菌灵或百菌清和链霉素,以防病菌污染;菌袋破损时立即用透明胶带粘补;料袋内发现病原物污染,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扩散,病菌菌落较少时,可用75%的酒精或10%~15%的甲醛注入污染部位,感病较重的,将料袋或菌块带出菇房深埋或烧毁。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8生产管理档案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并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相关内容。DB14/T685—20176附录A(资料性附录)无公害滑菇袋式生产技术规程记录表表A.1生产操作记录表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