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05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811—2019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2019-09-30发布2019-10-30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1/T1811-2019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李红、李超、刘岩岩、张敏、刘国宇、薛静、叶博。本标准与DB21/T1811-201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删除、修改和增加了部分技术要求。——删除、更新和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修改了培养料配方。——修改了覆土制备方法。——增加了出菇期管理。——增加了生产记录。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1/T1811-2010。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联系电话:024-31025879DB21/T1811—20192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双孢菇栽培的术语、场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记录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区域内日光温室、菇房双孢菇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9171-2003双孢蘑菇菌种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术语GB/T12728界定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前发酵培养料在室外堆制自然发酵的过程。又称室外发酵、一次发酵。3.2后发酵经一次发酵的培养料,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进行巴氏消毒的发酵过程。又称室内发酵、二次发酵。4场地选择应符合GB3095规定。5栽培技术5.1栽培时期自然条件下春秋两个茬口,春茬2月~4月份播种,3月下旬~5月下旬出菇;秋茬8月~10月份播种,9月下旬~10月中旬出菇。DB21/T1811-201935.2栽培方式采用层架式栽培。层架一般采用钢架结构,床架搭五层,第一层离地面10㎝,每层之间距离30cm~40㎝,床面宽130cm~150㎝,床与床间距60cm~70㎝。5.3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5.3.1品种选择按照国家规定及相关要求,选用经省级以上食用菌品种审(认)定委员会登记,适于辽宁省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双孢蘑菇品种。符合GB19171-2003要求,栽培前经过出菇试验。5.3.2菌种生产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应符合NY/T528要求。5.4栽培基质5.4.1主辅原料栽培生产所用到的作物秸秆(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秆、玉米芯等)、畜禽粪便、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石灰、石膏、轻质碳酸钙等培养料添加剂应符合NY/T1935要求。5.4.2覆土材料选用质地疏松、透气保水性好、酸碱度适中的颗粒状土壤,最好选用草炭土或当地耕作层下黏壤土混合草炭土。5.4.3水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要求。5.5培养料配方每栽培100M2用量配方见下表:配方培养料组分(干料)①玉米秸秆2500kg,干鸡粪1500kg,饼(粕)肥120kg,尿素15kg,过磷酸钙35kg,轻质碳酸钙60kg,石膏35kg,石灰40kg。②玉米秸秆2200kg,干鸡粪5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铵30kg,石膏35kg,石灰45kg。③玉米秸秆1500kg,稻草500kg,干鸡粪16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35kg,轻质碳酸钙60kg,石膏35kg,石灰40kg。5.6培养料发酵5.6.1前发酵前发酵需要翻堆3次,前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应达到69%~71%,pH7.8~8.2。5.6.1.1预堆DB21/T1811—20194将无霉变的玉米秸秆和稻草切短,在1%的石灰水中浸泡6h~12h,捞起随堆随踩成长方形;干鸡粪碾碎过筛,粪水重量按1:1.0~1.2比例,加水预湿堆成长方形,含水量达到手握成团放地松散即可。过筛后的主辅料按照比例要求,计算用量,准确秤量。5.6.1.2建堆建长20m、宽1.8m的料堆,底层铺30cm厚预湿后的玉米芯和稻草,交替铺上预湿后鸡粪3cm~5cm,以后每层高度约25cm,达8层。从第三层起均匀加水和每层约1/6重量的尿素,每层依次增加,顶层应用预湿后牛粪覆盖,呈龟背形,有少量水流出为标准。5.6.1.3翻堆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匀,各种辅助材料依次均匀加入,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料堆积3d~5d,料温达65℃~7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并分层加入所需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在第一次翻堆1d~2d后,堆温达65℃~75℃,3d后再进行翻堆。并在料堆堆顶和堆侧面每隔1m用直径6cm~8cm木棒扎排气孔,翻堆时,尽量抖松粪草,加入石膏分层撒在粪草上,有利于均匀发酵。此次翻堆原则上不浇水,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第二次翻堆2d~3d后,进行第三次翻堆。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将石灰和过硫酸钙混合均匀后分层撒在粪草上。整个堆制过程料堆水分应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的原则。5.6.1.4前发酵料标准料色为咖啡色,有韧性,料疏松,含水量65%~68%,pH值7.5~8.5。5.6.2后发酵后发酵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升温阶段、持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后发酵完成后,培养料含水量60%~65%,pH7.2~7.8。5.6.2.1升温阶段当前发酵培养料运进菇房堆集(积)后,开始通蒸汽加温,升温要逐渐均匀升到60℃~63℃,保持10h。5.6.2.2持温阶段升温阶段结束后,料温降至50℃,维持4d~5d。在持温期适度通入新鲜空气,排除废气。5.6.2.3降温阶段持温阶段结束后,当料温降至45℃时,打开门窗通风,使料温迅速降低至30℃以下,二次发酵即全部结束。5.6.2.4后发酵标准料为褐棕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草料轻轻拉即断,具有浓厚的料香味。5.7播种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各层,上下翻透抖松,整平料面,当料温稳定在28℃左右,室外温度在30℃以下时,播种方法: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使用DB21/T1811-20195750ml麦粒种1瓶散播,将菌种部分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关闭门窗,温度20℃~26℃,湿度80%,促进菌种萌发。5.8养菌管理播种后7d~10d菌丝封面,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吃料,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温度20℃~26℃,播种后持续20d~25d菌丝可长满料床。5.9覆土5.9.1覆土配制覆土材料见5.4.2,覆土前一周将土壤在阳光下打碎、曝晒、过筛,2%~3%石灰混合均匀,pH6~7,调含水量20%~30%后常压85℃灭菌24h。5.9.2覆土方法播种后15d~20d,当菌丝深入到培养料的2/3时进行覆土。覆土前,培养料表面切忌喷水,如料面过于潮湿,应进行通风,如发现病虫害应处理后再覆土。覆土时粗细土混合均匀,覆土层厚度3cm~5cm,厚薄均匀,表面平整。5.9.3覆土管理菇房内温度保持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覆土2d~3d后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足。喷水后,打开门、窗短时通风,让土层表面的积水散发掉,至表土不粘手为宜。增加散射光,刺激菌丝迅速转化。5.10出菇管理5.10.1温度应控制在13℃~18℃,温差≤10℃。5.10.2水分当覆土层内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菇蕾时,要适时喷水,总用水量约为2kg/m2,在2d内分8次~10次喷完;当子实体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应及时喷水,喷水量为1.5kg/m2左右,在2d内分6次~8次喷完。喷水后停水2d~3d,然后恢复正常喷水量,每天喷1次~2次,轻喷勤喷,少量多次,直到采菇。5.10.3湿度菇房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0%~95%。5.10.4通风通风应选择菇房内外气温相差不大时进行,在温暖的雨天或雾天可全天进行。避免在通风时,干热(冷)风直接吹到菇床上,使菇体颜色变黄、起鳞片而影响质量。5.11病虫害防治5.11.1主要虫害DB21/T1811—20196常见的有螨类、线虫、菇蝇、菇蚊、蛞蝓等。5.11.2防治方法5.11.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力强的优良菌种,制备菌丝健壮、生活力强的生产菌种,创造有利双孢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环境条件,菇棚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清洁的卫生。5.11.2.2物理防治栽培前利用日光暴晒、高温焖棚、黑光灯诱杀等措施,菇棚的门窗及通风孔安装60目的窗纱,做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区进棚。5.11.3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5.11.3.1黑腐病菇棚使用前进行消毒,加强通风降湿,空气湿度及覆土含水量要稍低,及时拔除病菇,以防传染。5.11.3.2褐色鳞片菇出菇期间应做好遮光管理,使其处在弱光下生长,避免强光照,湿度避免过大。5.11.3.3胡桃肉状菌严格挑选菌种,菇棚严格消毒,覆土必须取自于地表20cm以下的土层,并严格进行消毒,发病后用浓石灰水局部灌淋,并停止供水,待局部泥土发白后小心挖出,并将其运至较远的地方深埋。5.11.3.4白色石膏霉培养料发酵要彻底,忌腐熟度不够,水分偏大,pH值偏高,局部发病时可用石碳酸溶液喷洒,加强通风,降低畦面空气的湿度。5.12采收5.12.1采收标准子实体菌盖直径2cm~4cm,菌膜未散开时,应及时采摘,头潮菇稳采,密菇勤采,中间菇少留,尾潮菇速采。5.12.2采收方法一手按住覆土层,一手捏住子实体左右轻轻转动采下,顺手削净根部泥土和废料。6生产记录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效记录,记录保留两年。DB21/T1811-20197附录A(资料性附录)双孢菇栽培生产记录表表生产情况记录表单位名称:负责人:电话:菌种来源:种植区域地点:种植规模:栽培时间:出菇时间:采收时间:采收标准:产量(kg/m2):施肥种类:施肥用量:用药种类:用药剂量:具体农事操作记录日期生产活动内容投入品内容使用量使用设备操作人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制表人:制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