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范例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会“峦、翡翠”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小组讨论,圈点勾画等,分析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桂林美景。3.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桂林美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谈话法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地,水平如镜的西湖,直插蓝天的雪峰,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真是江山如画。想必同学们也在假期的时候游览过一些胜地。那今天老师想让大家来认识一个新的地方。看,老师手里有一张二十元人民币,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这张人民币上的风景是哪里呢?(桂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板书:桂林山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明确:翡翠、峰峦)2.齐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明确:先总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又分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总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总分总。)(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讨论漓江水的特点以及这一段中用到的修辞手法。要求结合文章中具体的语句。明确:第一部分: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板书:静)第二部分: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砂石。(板书:清)第三部分: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板书:绿)作者在描写漓江的水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漓江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绿的特点。同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给我们很深的印象。2.我们感受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同学们应该怎么读呢?这样读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明确:“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这么读更能带入情感,深刻地体会漓江水的美。3.接下来同学们自学“山”这一部分,先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体会桂林山的特点。思考: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明确:特点之一“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桂林的山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形态万千,目不暇接。(板书:奇)特点之二“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这里把山比作了屏障和竹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秀”的特点。(板书:秀)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板书:险)4.默读文章,用波浪线画出来文章中能够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确: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5.播放音频,学生边听边思考:通过欣赏桂林的山和水的美,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为桂林山水所陶醉,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与赞美的思想感情。(板书:喜爱、赞美)(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相信同学们也都游览过许多美景胜地,请大家来分享一下你所游览过的旅游胜地。(学生自主回答)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是多么的壮丽。感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之美。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这篇课文。3.作业: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自己曾游览过的景点。五、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因而重心在诵读上。本堂课的教学,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明显的梯度划分,整体问题略难,这也是今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