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影《亨利四世》观后感优选最新电影《亨利四世》观后感优选《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知名度较高的历史剧之一,这本书的译者吴兴华的翻译也是目前我看到的最让我喜欢的翻译版本之一了,以前读莎翁的四大悲剧、喜剧系列看的是朱生豪先生的翻译,有些文白夹杂的地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感就很好,不知道是否是经过方平修订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吴兴华翻译过里尔克让我爱屋及乌哈哈)。《亨利四世》这部历史剧实际讲的是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亨尔的故事,也有人将《哈姆雷特》称为是王子复仇记,将这部戏剧称为王子浪子回头记,其实这本书说的就是亨尔如何从一个纨绔太子变成一个真正君王的过程。书中还塑造出了一个典型人物————约翰.福斯塔夫,恩格斯将其称之为“福斯塔夫背景”,但凡对莎士比亚有些了解的人,你可能没读过《亨利四世》,但你一定认识福斯塔夫。福斯塔夫这个人物受欢迎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他诙谐言语中的讽刺色彩,书中比比皆是;其二是他经常滑稽的干坏事,比如他曾经和太子一起去打劫,打劫完又被太子假扮的劫匪所劫后他在酒店的那一幕诙谐场景。莎士比亚创作这部历史剧大概是在伊丽莎白执政时期,那时候也正是历史剧在英国盛行的时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一个歌功颂德的作用,某某君王的伟大、某某爵士的战绩。莎翁的这部剧也不例外,主要是为了对亨利五世的一个歌颂作用。但这只占了这本书的一小部分作用,这本书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塑造福斯塔夫这个人物形象将当时英国的上层阶级与底层群众连接了起来。福斯塔夫本来是一个处于上层阶级的骑士,却长年沦落在市井,与身边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接触,这让我们的目光从上层阶级的世界转移到一个我们熟悉的世界,看似两个平行的世界,通过福斯塔夫与太子亨尔的交往,让其有了相交的可能性。其次,莎翁还塑造出了一个成功的君王,亨利五世的形象。他不像他爸亨利四世由于篡夺了王位而整天惴惴不安,看似跟着福斯塔夫堕落于市井,其实时刻保持着清醒,在战场上打败了当时的竞争对手飞将军。看似这部剧是王子的浪子回头,实际上王子只是在藏拙,这才是莎士比亚心中的君王形象,睿智而不愚忠,行动迅猛,口齿伶俐。最新电影《亨利四世》观后感优选一个淳朴、勇敢、热爱生活的富二代。这是亨利四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提到亨利四世他的一生有太多事可说,他传奇般的人生、他的风流韵事、他军事上的冒险、他政治上的幸运、他宗教上的宽容,还有他对法国人民的发自内心的爱。“唯一深受人民爱戴的国王”这句诗原本是用来称颂路易十五的,但最后却归了亨利四世,原因在于他可能是波旁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当得起这句话的人。所有这些都值得仔细说,但也有很多人能说的比我好,比如刚刚表示他暂时没时间回答这个问题的lbq大佬。我只想在手机上说说亨利四世这个人,作为一个人我觉得他最突出也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他个人的形象没有被他作为新教徒的领袖、战场上胜利的军事统帅、一个王朝的开创者、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国王的身份所吞噬君主这个职业的缺点就是它太容易吞噬一个人。即使本人无意如此,一旦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就往往不能免俗。一个坐在宝座上的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大理石像,如果这个人在喜欢保持神秘感,那他几乎就失去了所有个性里美好的东西。反过来说历史上的迷人之处就是那些能够透过时光、即使身居高位依然能够把自我而不是某种原则某种理想展露在我们面前的人。比如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他就完全被自己的职位窒息了,他展露自我的方式是痛苦,他遭遇的种种变乱和悲剧,把他那张被权利和帝国塑造的苍老且缺乏表情的脸赋予了一种凄凉感。而威廉二世则是在自卑、焦虑、恐惧和不安中战战栗栗的展现自己,只可惜他的自我和他的身体一样是扭曲的。而亨利四世之可爱就在于,他既能够让自己的个性突破自己时代和身份的束缚,在历史里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存在。他让他的个性突破了他的身份、他的成功,而且这个破壳而出的人还是一个非常正常、淳朴、甚至有点没心没肺的,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富二代。亨利四世身上有很多始终不渝的东西,比如说他是个敢想敢干而且是敢干胜于敢想的人。一个喜欢哈哈大笑的人,一个爱听别人讲笑话,实在没人讲就自己讲的人。爱喝酒、爱吃大蒜就面包,新婚之夜据说把法兰西的马尔戈熏晕的浑身男人味儿的人。还是一个情场老手,在人形自走炮方面承上启下,上接老流氓纳瓦尔国王安托万,下接享乐机器的孙子路易十四。亨利四世一辈子追求荣耀、追求权力、追求享乐,他还能做到三手抓三只手都硬的原因就在于,他觉得权力、荣耀和爱情本质上都是一码事。这方面他是一个典型的三亨利之战时代的法国贵族。当他头戴头盔高举宝剑大声喊“你们就跟着我头盔上的羽饰前进”的时候,他是一个敢玩命的法国西部人。当他搞了别人的妻子,被王后一边骂着“老色鬼”一边追着打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怕老婆的法国西部人。亨利四世的形象背后是冉冉升起的法兰西大君主国,但亨利四世自己并不是这个君主国的人格化,他始终是他自己。亨利四世的形象里代表着漫长宗教战争导致的对和解的期待,但他自己并不是宗教和解的象征,他就是他自己。一个幸运的老流氓,就像《亨利四世颂》唱的那样他最擅长的是“喝酒、打仗、作情郎!”如果说“生活但不为生活所俘虏”是一个人的成功,那么“完成伟大的事业,但不为伟大的事业所吞噬”,就是一个英雄的成功。“虽然开创了一个王朝但我依然是我”这是亨利四世身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面。其实在亨利四世的一生里,他的心灵要破碎要扭曲其实是有无数个理由的。他父亲安托万是那种比较典型的风流老爹,虽然是娶了纳瓦尔的公主才当上纳瓦尔国王,但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吃喝玩乐情人不断,他妈妈既深爱他爹,又为他爹的风流而愤恨不已。这样的家庭的男孩的心灵是很容易扭曲的,比如长了一副居然般的外貌却内心痛苦脆弱的屠格涅夫就是典型,他爸爸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小一号的安托万。但亨利四世的人生比屠格涅夫还要波澜壮阔的多。亨利四世九岁就死了爹,虽然他爹是在反对他母亲的战争里死的,但他母亲坚持认为他爹是死在凯瑟琳王太后和吉斯家族手里。十九岁那年他母亲为他和法兰西的马尔戈的婚姻去巴黎谈判,结果又死了,这一次是他坚信他母亲死在凯瑟琳王太后手里。他自己终于娶了法兰西的马尔戈之后,婚礼期间又发生了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别说一个精神脆弱的人,就算是一个精神不那么大条的人在十九岁的年纪碰上这么多家庭变故和人间惨剧,恐怕也有充分的理由心灵扭曲了。但亨利四世没有,不但没有他还能在经历了所有这些人间惨剧之后继续他没心没肺的享乐生活,还能在战场上玩命,还能和跟他一样的人哈哈大笑吃喝玩乐。这大概跟他是从小跟山里孩子一起疯打疯闹长起来的有关。纳瓦尔虽然是个王国,但亨利四世的童年过的也不太像一个王子。这种疯打疯闹上山下河的童年还能解释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吃大蒜就面包。这种习惯其实非常法国农民,完全不像一个国王。亨利四世没心没肺的性格也可以从他的朋友身上体现出来,比如他的那位忘年交巴松比埃尔先生。这位老兄跟亨利四世一样是一个新教徒,也跟亨利四世一样是一个战场上杀人不眨眼,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的好汉,还跟亨利四世一样说皈依天主教就毫不犹豫的皈依天主教的人。他有一次跟亨利四世说“我想当寝宫侍从”。国王说“现在不如以往,我是国王了,凡是都要讲规矩,不能你一句话我就让你当寝宫侍从,你得给我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巴松比埃尔想了想说“你任命我当寝宫侍从,我就去勾引王后怎么样?”这种理由换在其他时空,巴松比埃尔先生的命可能都没了,但亨利四世不但不生气还能继续跟他当好哥们。巴松比埃尔后来跟着红衣主教黎塞留去围攻昔日的新教徒朋友们拘守的拉罗歇尔,大家一起呐喊着冲锋的时候,他前边的一个人被一颗弹起来的炮弹一下打在脑袋上,尸体直挺挺的倒下去的时候,脑袋却跟着炮弹一起打飞了。巴松比埃尔看了指着他哈哈大笑跟其他人喊“看这个傻瓜,把脑袋打飞了!”这句话其实就特别符合亨利四世的风格。亨利四世的粗线条、胆大心不细、“兹我不死你那手就不是你的!”的这种作风,是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法国西部人。这种法国西部人的作风其实很像我国的大金链子哥,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干!干赢了就是我的,死了就算了。按照很多我国历史学家的观点,所谓历史就是一部恋爱游戏,不断有人找人做选择题,只要你选择了正确的选择枝就能几何般预判未来,步步高升直到巅峰。但我觉得如果亨利四世的一生是一部游戏,那也应该是《如龙》而不是《爱相随》。亨利四世一辈子争强好胜,在风起云涌的宗教战争里,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自己最nb,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处处危机四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而拼死战斗。一路走来却发现自己站到了金字塔的头顶。一个这样的人是不会吹nb的,因为他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已经足够nb了。所以他不会在人们面前像拿破仑三世那样假装神秘,也不会像路易十四那样故作威严。他会坦然的哈哈大笑,坦然的喷着满嘴大蒜味抱姑娘。也因为他的这种真诚的态度,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度过的那些人生,让他明白宗教战争里的普通人的困苦。才会希望每个法国人的锅里都能有一只鸡。波旁王朝的历代国王里,路易十四是一个千方百计的想要成为伟大国王却没能成功人,路易十五是一个没打算成为伟大国王只打算享受自己的好运气的人。而亨利四世则是唯一一个既抓住了自己的好运气、享受了自己的人生,也成为一个伟大国王的人。即使都埋进了圣丹尼斯,亨利四世依然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法国国王,这是他最值得引以为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