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最新电影观后感《雁南飞》最新电影观后感“大雁排成人字形,飞向云层,有灰的、有白的,鼻子长长的。”薇罗尼卡(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饰)对身旁的鲍里斯(阿勒克塞·;巴塔洛夫饰)说道。大雁向南飞去,他们自由地翱翔在天幕中。你踏上通往前线硝烟四起的列车,却永远留在那片土地上说到《雁南飞》这部电影,也许有人会想起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作为前苏联唯一一部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它的故事蓝本却不吸引人。热恋中的一对情侣因战争分开,男主人公鲍里斯自愿参军,不幸战死沙场。女主人公薇罗尼卡在鲍里斯参军后没有抵挡住他弟弟的诱惑,失身于他,由此被世人指责。开朗的薇罗尼卡因此郁郁寡欢,最终选择离婚继续等待心爱之人。事与愿违,等来的是鲍里斯死亡的讯息。故事题材并不吸引眼球,也没有惊艳之处。但是光线使用与镜头调度却是影片成功的众多因素之一。光线是电影的灵魂,它可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影片的视觉风格,也可以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突出环境背景。《雁南飞》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20世纪50年代的黑白电影。在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电影中,光线减轻了战争的残酷与压抑的画面感,达到一种即使身处战乱、但生活仍有一丝温暖的视觉效果。除了能够揭示大环境的作用,还起到了暗示效果。让我记忆犹新的光影艺术拍摄画面为鲍里斯和薇罗尼卡两人站在一起。鲍里斯的面部呈暗色调,基本无光,而薇罗尼卡的面容些许明亮。两人面部光线的对比,暗示着鲍里斯参军后死亡的命运。战争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如今是很常见的题材。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运用大雁飞翔为影片开场,它们成群结队飞过天空,空旷的广场只有薇罗尼卡和鲍里斯,俯拍镜头将两人追逐打闹的场景尽收眼底。光影效果更加突出,两人的影子越来越长,最终交汇于一起。天空的大雁和广场里幸福的两人,营造出温暖的氛围,这里也充分体现战争时期人民普遍的愿望————生活平静、快乐美好。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是前苏联第一代著名电影艺术家,也是五十年代诗电影的倡导者。在影片风格中,他一直追求诗电影,利用光影艺术突出视觉效果,并以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结构拍摄影片。《雁南飞》是典型的形散神不散影片,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神”是战争的残酷,而“形”是鲍里斯和薇罗尼卡的爱情故事、鲍里斯参军阵亡的悲惨命运。所谓诗意电影,是人对自由的渴望,在生活低谷寻找光明。诗意电影影射着社会人群的生活状态,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影片在28分40秒至29分38秒使用的长镜头,把即将参军的军人与家人离别的场景完整的表现出来。令我记忆最深的镜头是鲍里斯爬下围栏寻找薇罗尼卡,镜头慢慢将拍摄主题转移为依偎在一起的情侣、老夫妻的隔栏相拥、儿童趴在祖父肩头相互吻别、妇女对参军的丈夫说要每天寄信回家、新婚不久的夫妻相互告别、参军的送货员被未参军的同事接手工作。这里利用移镜头和客观视角拍摄,形象的展现战争时期各阶层、各职业人群的离别场景。画面将只有鲍里斯和薇罗尼卡的单一镜头放大到整个社会,以人为本,将情感表现的细腻丰富起来,进一步加强战争的残酷性,将影片升华。电影结尾,薇罗尼卡手拿小雏菊狂奔到火车站,从战胜回归的人群中寻找鲍里斯的身影。当听到鲍里斯为国捐躯,嚎啕大哭。“花要给谁,就去给吧!”旁边的军官对她说完这句话,影片出现了轻快的音乐。薇罗尼卡擦干眼泪,此时她重新燃起活着的希望和勇气,将一束束小雏菊分发给胜利而归的军人。花是富有诗意的,小雏菊在这里代表了生的希望。它拥有幸福、希望、和平的寓意,与表达的珍惜和平思想相符;它还有“深藏在心底的爱”的含义,体现薇罗尼卡对鲍里斯的爱将永远藏在心中;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过多修饰,它看似在讲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实际是以爱情故事为核心,表现战争的残忍。作为诗电影流派的代表作之一,米哈依尔曾说“真正的电影必须是诗意电影,无论在剧作还是形象处理都应如此。”对我而言,战争题材的影片多为杀戮、血腥的视觉效果,是能够有视觉盛宴的刺激。但《雁南飞》摒弃以往战争片的拍摄方式,运用人物命运悲剧、带有希望美意的鲜花和轻快的曲调,将战争的残暴无声的体现出来。它是苏联电影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里程碑式影片。雁南飞,带走了硝烟,带走了那段阴阳两隔的凄美爱情和深深相爱着的灵魂。珍惜和平,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