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业教育与实践-0-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创新教育平台系列教材——创业教育与实践创业教育与实践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编印2008年6月创业教育与实践-1-目录上篇创业教育1.序言2.开展创业教育,积极促进就业3.创业初期该如何组织创业团队4.成功创业者的八种思维5.你具备创业条件吗?6.创业者怎样掌握简便的创业机会7.创业前、创业时、创业后的几个重点8.创业必须做好的十一个步骤9.创业谋略:创业决策的十个提示10.经典:12个数指导你创业11.心胸有多大,事业才能有多大12.创业者心理素质13.创业失败的十六主因14.好经验:一个老IT工程师的心里话15.市场经营中的22条黄金法则16.创业金律100条17.创业伙伴的选择18.怎样躲开创业陷阱19.成功不能拷贝,创业需要创新20.创业计划书的编制下篇创业实践2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简介22.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参加“挑战杯”获得金奖作品展示23.附件一:第五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作品名单24.《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创业教育与实践-2-上篇创业教育1序言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德州奥斯汀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接着,MIT、斯坦福等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了各类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会议,会上发表了《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宣言指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许多国家在20世纪末已经对创业教育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制定。当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从1998年1月就已经开始实施了“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现在美国已经有369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有一项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美国大学中,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始了创业学课程。有23%的大学研究性教育中开始企业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美国表现最优秀的股市家和高新技术企业主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德国在1999年提出一个口号,“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同时他们提出目标,在今后不到十年中,每届有20—30%的毕业生能独立创业;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以促进经济发展;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增强创业教育;日本在1998年提出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印度在1996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是有关工作机会的创造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完成好这一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等学校须与时俱进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1.1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再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大学的使命正是生产、传承、扩散和利用知识。大学的未来以及大学在未来的创新活动中的角色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重要的知识生产机构,一些大学在未来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强,以至于成为创新系统的领先性机构,具有组织创新活动的条件和能力(周春彦等,2005)。大学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两次“学术革命”,即先后将“研究”和“创业”创业教育与实践-3-作为新的学术任务引入大学,相应地,也孕育了两种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并以其创业活动和实质性贡献引导着大学发展的新方向(王雁、孔寒冰、王沛民,2005)。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创业型大学,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建设创业型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2006年7月1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周济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要以强烈的创新精神推动大学建设的各个方面和主要环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为高水平大学的主要任务,积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第二,转变观念,建设创业型大学,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发展和创造先进的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同样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只有先进文化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繁荣(美国卡尔敦大学教授赵启光)。全球竞争时代的到来,需要整个民族有一种竞争意识,要把这种竞争意识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大学是传播文化最有效的载体,因此,转变观念,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需要。第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表征就是人人要有一个工作。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这给具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鼓励经过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去创业,不仅可以减少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巨大的就业市场,意义重大而深远。以2007年为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算了这样一笔帐:2007年力争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甚至比900万人更高一点的目标。但有一个预测,今年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将会有2400万人。通过努力,使城镇的新增就业岗位,加上城镇一部分退休人员所腾出来的就业岗位,两项加在一起,劳动就业部门争取能够实现1200万人的就业。这笔帐很清楚地表明,今年还将有1200万人无法就业。另据有关统计,目前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农村1.5亿富裕劳动力随时都可能成为城市里流浪的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除了依靠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外,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渠道。这其中鼓励青年人创业,尤其是鼓励大学生创业至关重要。第四,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一个大学,其重要的使命之一就应该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可以促进大学本身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1.2中国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核心内容在美国,朝一所创业型大学的转变倾向于采用一个线性的过程,即从教学到研究再到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现有教育系统中,大学在获得和支配它的知识产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欧洲,大学革命更可能是非线性地、有时是同时地甚至是以与美国情况相反的顺序发生的。欧洲大学创业活动的出现是起源于中世纪的通常以僵化与保守为特征的大学发展的意外结果。欧洲的创业型大学具有与美国相似的目标,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对大学研究及其它活动的经济回报。比较而言,美国的大学创业活动似乎主要是作为大学的科研使命的扩展,而欧洲的大学创业活动则有许多都是通过大学教学使命的扩展产生的(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在中国可以借鉴欧洲、美国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但不必拘泥于已有的道路,中国大学的教育转型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走自己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不盲目模仿创业教育与实践-4-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实事求是地走自己的路是最正确的选择。为此,本文认为,在中国建设创业型大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创业型大学要转变观念,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中国的大学多为教学型大学,目前尚无雄厚的研究实力,也没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甚至很多大学连满足教学的师资都严重不足,所以有人认为这种大学不能谈建设创业型大学,本文认为恰恰相反,越是这样的大学,越应坚定一个信念,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可以从企业聘请更多的兼职教授,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缺编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广泛受益。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是就业教育的一种提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反映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2006年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金奖团队他们完成的《大连民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救活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也是这几名同学,在挑战杯结束之后,他们完成的《基于现实的房地产开发全案策划》又获得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优胜奖,他们开发的《土木工程施工可视化教学系统》是对高等院校施工教学软件系统的补充,得到学校专家评审组的高度称赞。如果没有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不给他们建立这样的平台,他们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国家教育主管机构的观念,要鼓励高等学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体系,把创业人才的指数纳入评估体系中去;其次要转变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观念,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代表,他们的理念直接影响着一个大学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第三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尤其是资深教授的观念;第四就是转变学生的观念,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素质的养成是参与社会竞争的砝码。第二,建设创业型大学要注重培养创业型师资队伍。大学之本就是教师和学生,有一流的导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导师的责任就是去设法帮助学生点燃头脑中潜在的创新“火把”,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目前上千所大学中,有一半以上的大学都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培养目标。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本身都没有应用能力,何谈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果我们的教师团队中连一个都没有经过创业实践,又怎能培养出创业型人才。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有些学校更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其学校的发展战略及竞争优势。甚至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是由创业经济和创业规则带动的。美国高校在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大都配备了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以保证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例如,百森学院就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的教师,共计开设33门与创业相关课程。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创业计划书的“编撰”上,只有很少的高校在试点,还没有形成创业教育的氛围。第三,建设创业型大学要赋予先进的文化内涵。造就大批的学生直接去创业,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只是创业型大学的表象,并不是根本。创业型大学具有鲜明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