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篇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下面是网友整理上传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篇,欢迎订阅。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篇一范例一、班级分析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二、教材分析1.生活性。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3.活动性。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2、乐于帮助他人。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2、自信、诚实、求上进。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转变教师角色。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六、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篇二范例一、学情分析: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一部分同学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追求新鲜,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大体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13——16课)我长大了.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5、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爱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6、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己,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思想感情。7、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8、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行为与习惯: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2、敬佩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6、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7、在集体生活中能心想集体,心想大家,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8、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同学有困难能关心、帮助。知识与技能:1、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2、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在叫门、问候、用餐、谈话和道别时,做到有礼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3、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规则,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能自觉劝阻不文明行为。4、了解打电话的一般常识,初步知道看电视的利与弊,掌握看电视的常识,不做“小电视迷”。5、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学要学的认认真真。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7、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的长处。8、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习惯。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五、教学措施:1、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处。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4、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5、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6、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习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7、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成长比赛。认识周围的人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8、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习,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篇三范例教材简析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教学策略: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课前初探2.课中深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3.课后实践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