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优秀试讲课稿范文《白杨》优秀试讲稿范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晰”、“伞”等6个生难字,正确读写“浑黄一体”、“高达挺秀”等词语。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白杨的奉献精神,了解掌握借物寓人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体悟边疆建设者的无私与伟大。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与边疆工作者的共通点,体味其精神的伟大,获得情感的升华。教学难点:了解掌握借物寓人的写作手法,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到日后的学习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好奇在中国的某个地方,处处是黄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与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目光所及皆是浑黄一体,在这样的地方,会生长出怎样的植物,又会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白杨》一探究竟。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1.自主学习(1)字词:学习文中生字“晰”、“伞”、“抚”、“绍”、“陷”。要求:标识生难字,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2)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求:限时(2分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2.检查反馈(1)字词:多媒体呈现生难字词读音,根据形声字造字法等方法明确字音、字义,如:“抚”即用手轻轻触摸之意,所以偏旁为“扌”。练习书空生字、生字组词。(2)内容:讲述了父亲与子女在火车上谈论白杨的故事。三、研读课文,体悟白杨1.提问:在哥哥与妹妹眼中,白杨是什么?各具什么特点?要求:全班齐声朗读全文,指名回答。明确:哥哥眼中,白杨是棵树,高且大;妹妹眼中,白杨是大伞,直。引导:如此又高又直,高大挺秀的白杨,生长在何种环境中呢?是温暖湿润、似水柔情的江南,还是土壤肥沃、一马平川的中原?明确:都不是,生长在没有山,没有谁,没有人烟的边疆。(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多媒体呈现戈壁滩实景图片,学生有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戈壁的荒凉。)2.提问:为什么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白杨还能扎根发芽,还能长得又高又直?要求: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文章第10~12自然段,学生思考,指名回答。明确:白杨从来就这么直,哪需要它,它就在哪生根发芽。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第12自然段)3.提问:从爸爸的话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爸爸对白杨的赞美体现了白杨的哪些品质?要求:学生齐声第12自然段,并指名1~2位学生有感情朗读。明确:感受到了爸爸对白杨的喜爱,体现了白杨无私、奉献、伟大的品质。4.提问:在爸爸赞颂完白杨后,作者写到“爸爸只是像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借白杨表白着怎样的心呢?要求:学生自由诵读13~15自然段,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明确:建设边疆的决心,因为“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扎根边疆的恒心,因为爸爸即使要坐几天火车几天汽车也坚持把子女接到这里。引导:爸爸伟大吗,无私吗?和白杨一样值得大家敬佩吗?要求:教师多媒体呈现边疆建设者工作实景图,指名回答感受。明确:爸爸很伟大,值得敬佩。5.提问:既然爸爸同白杨一样伟大值得敬佩,那么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作《伟大的父亲》或是《边疆建设者》而定题为《白杨》呢?明确:作者采用了借物寓人的写作手法,用白杨暗喻边疆建设者,通过白杨的具体形象进一步赞扬边疆工作者,并使边疆建设者的形象更为栩栩如生。四、品读课文,理解白杨1.提问:文中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么看到小树微笑了起来?要求:学生配乐有感情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指名回答。明确:小树象征着爸爸的一双子女,他们会留在这片土地,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爸爸预见到了未来,并为此感到欣慰。五、拓展延伸白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长,我们应该颂扬;爸爸为祖国的边疆贡献自己的一生,我们应该颂扬;在大家身边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去敬佩去赞扬的呢,请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冬天不畏严寒在马路上执勤的交警;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早起打扫城市卫生的清洁工;洪水肆虐、灾害来袭时永远冲在第一线的解放军。六、小结生活中有数不清的人值得我们称赞,数不清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不仅要赞美白杨一样无私的人,更要努力成为这种无私的人。七、作业1.摘抄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2.以“20年后哥哥妹妹在边疆”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练笔。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列提纲的方式,既可以概括课文内容,又突出了重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