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盲山》观后感精选范本电影《盲山》观后感精选范本挥刀砍向黄德贵的那个镜头,我重放了三次。我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在看电影的过程里,心里冒出最多的句子就是,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当然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基于假设做出的回答,永远都有差一厘的偏颇,而偏颇带来误导,误导可能引发偏见。所以向自己提问是好的,将问题呈现出来给他们也许也是好的,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更多是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那个村里单身汉很多。很多妇女都是被拐卖到那里。在那里,拐卖妇女天经地义;强迫妇女与自己发生性行为天经地义;妇女生的孩子是女孩,将小孩子弄死天经地义;帮同村的人抓逃跑的被拐卖妇女天经地义......我极力想让自己冷静些,可我似乎并不能成功。我的内心到背脊现在依然是透彻的寒凉与颤栗。很多话,很多角色,很多情节,很多观点并列在脑子里,形成一种喧闹的失语。失语。失语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都那么坚定,那么的不可撼动。我一度将自己带入成那个女大学生白雪梅,但是电影看完后我很认真地将自己对每个角色都代入了一遍。如果我是那个光棍黄德贵,或者我是他年迈的父亲或者母亲;如果我是那个睡了白雪梅也欺骗了她情感的黄德诚;如果我是白雪梅老迈贫穷的父亲;如果我是那个送信的邮递员;如果是是村主任或者来村子里执行公务的警察;如果我是村子里任意一个村民......如果,如果洗去我的记忆、年龄、经验,将“我”还原成一个胚胎,从最源头进入他们的生命,我会不会做出跟他们一样的行为?我会。我真的会。我没有任何底气说自己不会。白雪梅刚被拐卖过去的时候,拒绝与黄德贵发生性行为,黄德贵的母亲对她说:“女子啊,你听我说,咱们做女子的都要过这一。你嫁谁不是嫁,嫁给我儿,我们一家都不会亏待你的。”这个老妇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她太“合情合理”了。她在必要的时候会哭,会给白雪梅下跪,会一再哀求她好好给自己做儿媳妇。她说,我们一家都不会亏待你的;她说,我全家这辈子都记你的恩啊。刽子手有时做出“承诺”,有时表示“感恩”,为的是合理化TA的罪恶,为了在双手沾满无辜者的鲜血的同时,内心坦然自若地觉得是个道德上的君子,情感上的伟人。说完这些话,她照样协助自己儿子强奸她的“恩人”,当着邻里的面谈论起恩人时发自内心地觉得不擅长干农活的“恩人”是个赔钱货。一面软弱又可怜,一面可笑又可憎。有一场戏是女主因为捍卫自己的人生自由而推开试图禁锢自己自由的老妇,老妇跌倒在地,儿子黄德贵的男子气概和孝心一下子全上来了,对女主一顿暴打。也是凭借着汹涌而来的“孝心”和“男子气概”,加之在老爹老娘的帮助下,黄德贵成功地强奸了白雪梅。是的。强奸。没有什么好回避的。违背对方意愿,强行发生的性行为,就是强奸。不管被强迫的那一方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婚前的恋人,还是婚后的伴侣。整部电影下来,除了女主自己,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斗争是黄德贵的“家务事”。一个“媳妇”的头衔,合理化了好几项罪恶————诈骗、强奸、施暴、非法拘禁。黄德贵说,老子还对付不了你个女子?黄德贵说,不要把猪烫着了,出了问题老子打死你个婆娘!好威猛啊。他这样说着的时候,想必也在瞬间找回了对自己可怜人生的掌控感吧。如果形势判定我们是弱者,我们会不会借对更弱小者的欺凌,以求满足自己可怜的“自尊”之感呢?依旧只有提问,没有回答。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差序格局,他说,“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我们,传统的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书中还说,“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帝王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克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借助村里小孩青山的帮助,白雪梅的信从镇上的邮局寄回了家中。两名警察带着公安局的车带着白雪梅的老父亲来到村子,试图带白雪梅离开。村子里的人凭借人力将行驶中的车辆拦下,黄德贵的老母亲哭着躺在车辆前,说他们如果走,就从她身上轧过去。警察为了维持秩序,拿出枪来,黄德贵冲上去说,想要带走我媳妇,你们先打死我。我当时想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这时候警察真的开枪,那算不算违法,转念一想,警察没有动机和诉求去做出这个过激的行为,而且按当时的情况,如果真的开枪,失去理智的民众并不是没有可能凭着人多将两名警察打倒,甚至打死。警察带着白雪梅和她的老妇进到村委会商量对策,一名警察对另一名警察说,要不联系上兄弟单位,一口气将这里的被拐卖妇女全救出去。另一民警察说,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被拐卖来的吗,而且你说带她们走,就能带她们走吗?影片中部,一村民对黄德贵的老母亲说,等她(白雪梅)生了娃,就老实啦。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成为实施与稳固罪恶的工具。回到村委会那一幕,警察问白雪梅,是不是铁了心想走,白雪梅说死都不要呆在这里。老父亲跪地求警察,他是凑了七千块钱来找女儿的,这次要是救不出去,他是再也凑不出七千块来找女儿了。但是门外堵着为数众多的村民,两名警察想出的权宜之计是,先将白雪梅和老父留在这里,三天后带着支援警力来救人。出村委会的时候,警察还对黄德贵一家说:你们两家先好好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商量。然后开着警车走了。白雪梅和老父亲被村民带回,黄德贵要带走白雪梅,以避开警察的势力,老父拼命阻拦,黄骑到老父身上毒打。白雪梅拼命劝阻,无济于事,操起近处剁菜用的刀,尖叫着挥向黄德贵的脖子......人,不仅要生存,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会竭尽全力地争取身份的认同。黄德贵一开始需要“有老婆”的认同,有了老婆之后需要“能镇得住老婆”的认同;黄的父母需要“黄家有后”的认同;村民需要群体身份的认同。整部电影我看到一个大到无边无际的“我”字。因为“我”要娶媳妇,因为“我”要有后,因为“我”们村都这样,所以可以无底线地侵占他者的身体、自由、乃至生命。当“我”为了满足自身而不给他者活路时,他者的那个“我”势必也会以自大的代价进行还击————以“我”敌“我”。整部电影看下来,有一个片段,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点什么的————白雪梅逃跑到镇上,被黄德贵等人在一辆客车上抓住的时候,她大喊救命。抓他的人说,这是她媳妇儿。车里一个声音明朗的男人,操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你们自己的家务事儿,不要耽误我们的时间。白雪梅被抓下车,依旧挣扎,执勤的警察过来盘问。那群人说,她有精神病,别理她。警察说,有病就去医院,别在大街上闹事儿。我们,有没有可能,是白雪梅们生命里的乘客、警察?我们,有没有可能,在万一遇到危险的时候,遇到有希望救助我们的“乘客”、“警察”?哪怕人家真的是家务事,哪怕她真的是精神病,我们停下来,拉上身边的人一起多问几个问题(在保护自己人生安全的情况下),或者偷偷打一个报警电话,也许,也许我们真的就多管闲事了,真的就浪费时间了,但是,万一她是受害者呢?万一,她是受害者呢?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不管是平时,还是在帮助他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