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央视315晚会观后个人感悟范例2021央视315晚会观后个人感悟范文看完3.15晚会,我觉得从我做起:提高我们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及素质,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让不法商家无处藏身,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健康了。下面是工作范文网小编收集推荐的央视315晚会观后个人感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央视315晚会观后个人感悟(一)转眼又到3月15日,这一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这一天,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就是守在电视前观看央视每年的315晚会,这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场盛会。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已过去数日,在这个被广大消费者视为“打假”盛宴的特别日子里,央视315晚会披露了一系列的不合格商品和一些失信企业,从家具家电、日用百货到酒店餐饮,再到医疗用品,可谓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的各行各业,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诚信建设也不能只靠“315”。与其“315”当天大肆曝光不法企业和商家,倒不如平日里让这些商家成为“过街老鼠”。如果每一天都成为了“315”,平时不法商家就无处藏匿,消费者就不用等到“315”时再狂欢,合法权益也不愁得不到保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得从制度建设入手:首先监管务必要严,把严管的口袋扎紧了,企业和商家就无漏洞可钻。其次要畅通举报渠道,当消费者的权益受了损,要让他们知道去找谁,而且找了就得有人管。再次要建立不诚信档案,商家一旦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要广而告之让其“臭名远扬”,这远比罚款更让商家“肉痛”。我认为这些制假人员之所以铤而走险,都是因为这产业下的高额利润,促使他们不顾纲纪,不顾法律的制裁。要想彻底根治,首先需要国家出台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鼓励消费者,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时,要及时举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央视315晚会观后个人感悟(二)又是一年315,又有老百姓津津乐道的315晚会。然而,业内却戏称,315晚会就是办给各个企业老总和公关部看的。进入3月份,公关总监们就开始千方百计打听今年自己的公司有没有“上榜”,315当晚,他们紧张地守在电视机前,如果被点名就立即开始危机公关,如果没被点名就庆幸又平安度过一年,洗洗睡觉。只留下第二天老百姓们照例对晚会上被曝光的企业和产品义愤填膺。但是,剩下的364天呢?这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产品和行为就不存在吗?回答是同样存在,只是不那么引人关注。因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投诉渠道不够畅通。我国的消费投诉电话是12315。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透露,调查显示只有70%的城市居民知道“12315”。有个部级领导买的商品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找到张茅,才知道是工商总局管消费投诉。而且,12315投诉电话推广了这么多年,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就是热线太热,打不进去。张茅自己也承认,工商系统内部检查12315的时候也打不通。现在统计12315投诉总量的时候,工商部门其实对数据也“发虚”,因为有些投诉相关部门并没有接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3月份,工商总局建设了12315第一期互联网平台并正式开通。只要关注微信12315公众号,就可以网络投诉。上线仅9个月,网络平台就解决了38万件投诉,效率非常高。不过,这套系统还有待改进升级。比如,同电话一样,投诉时消费者需要提供商家名称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但消费者往往很少记得商家的准确名称。而且,有的洗衣店、小饭馆根本没有证照,在工商的市场主体系统里查不到,无从投诉。这些问题,把消费者拦在了投诉的大门外。怎么解决?首先还是应该借助技术力量。据了解,工商总局即将上线二期互联网投诉平台,将增加电子地图功能,消费者点击购买地点后,工商系统将通过大数据,在线处理举报。其次,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市场监督作用,及时处理投诉信息,依法处理不法商家。第三,还要尽可能地把消费者的投诉变成强有力的威慑。比如,继续推进企业投诉公示试点,将企业被投诉的情况经由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以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选择服务时,可以提前查询。如果发现这个商家有多次被投诉的经历,或者是解决投诉特别不给力,就要多留个心眼。同时,还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及时曝光这些被投诉的企业和商家,让全社会共同监督。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该只是企业公关在315当天的一次大考,应该成为所有商家时时敬畏的一条准则。央视315晚会观后个人感悟(三)央视“3·15”晚会曝光毛巾生产线的暗黑面:旧袜子、旧内衣等加工的下角料,竟然变成了纺织毛巾的纱线。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这些毛巾无法保证检测合格。河北省高阳县是中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年产毛巾50亿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央视记者走访高阳却了解到,虽然标注着执行国家标准,但有的毛巾实际上无法保证检测合格。当地企业的生产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毛巾可以保证检查合格,而另一种毛巾则会用便宜的纱线加工,达不到国家标准。从业者曝出了其中的隐秘:“正规的棉花一吨16000多元,14支纱线的下脚料多便宜,但脱毛率没一个达标的。”这种纱线用的是什么原料、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在高阳县辛留佐村,央视记者找到了一家专门生产毛巾纱的企业,工厂生产车间的配料池里,是用来纺毛巾纱的原料,有的上面还沾染着绿色的污渍,有刺鼻的味道,里面的杂质清晰可见。负责人冯经理告诉央视记者,这些原料大部分是再生棉。业内所说的再生棉,指的是一些纺织厂的各种下脚料、碎布片、线头等经过再梳理、再开花,就成了再生棉或者叫回收棉,这种棉花比新的棉花便宜近一倍。高阳及周边多家为毛巾厂生产纱线的企业,每家产量少则一百吨,多则数百吨。在河北邯郸南井寨村,这里生产再生棉的原料让人震惊。厂子里的旧衣服堆积如山,有毛衣、外套、秋衣秋裤,甚至穿过的内衣、袜子等。在没有经过任何消毒程序后,经过机器绞碎、开花等程序,旧衣服重新变成了带着灰尘、杂质的棉花。这些下脚料、甚至旧衣服加工的再生棉,没有标注任何产品信息及警示语,就卖到纱线厂做成了纱线,纱线上同样也不标注产品信息及警示语,卖给毛巾厂,最终做成毛巾。而对于原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环节的从业者都心知肚明。“这种不合格的毛巾,贴着符合国标的标签,通过中小超市、批发市场、电商等销往全国各地。”一位纺织品公司总经理告诉央视记者,这种达不到检测标准的毛巾,他们一年的销售额大概能卖到五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