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芬妮的旅程》精选观后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新电影《芬妮的旅程》精选观后感最新电影《芬妮的旅程》精选观后感关于犹太人题材的电影我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部了,从前几年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索尔之子》、《辛德勒的名单》,到前段时间的冷门佳片《一袋弹子》;从以长镜头闻名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到以荒诞故事震惊众人的《无耻混蛋》,相同的题材,带来的是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我要讲述的这部《芬妮的旅程》,同样也是同类题材的一份子,讲述的是一群犹太孩子逃离纳粹魔掌的逃亡故事,单单提到“逃亡”两个,就足以知晓这大概是一个灰暗地,带有反战色彩,最终一定会影射人性光辉的一部作品,这些老套路用在任何一部具有反战思想的战争电影中其实都是成立的。我想要知道的,是这部电影能否突破重围,在构建一个完美的反战思想的同时,表达出与以往的同类题材电影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事实证明,有点困难。芬妮的旅程芬妮是故事中一个女孩,一开始她并不是主角。他们因为战乱而被父母送到收养组织收养和保护,但是随着战争局势的进一步变化,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需做更进一步的打算了,当意大利的法西斯派核心人物墨索里尼被捕之后,纳粹的进一步进攻显然成了一个不言而明的事实。没有了庇护,孩子们的主要负责人福曼太太不得不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让孩子们活下去,为了能够避开纳粹的眼线,她为每一个孩子都编造了一个假的身份,以求能够骗过德军,在护送孩子们登上火车的时候,她依靠自己制作的假身份假装晕厥,为孩子们赢得了登上火车的时间。在福曼太太与孩子们离开之前,芬妮和所有孩子一样,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作为带领这群孩子逃离德军魔爪的大男孩伊田,竟然因为害怕被德军抓住,而趁乱逃走了,这使得情境再次陷入了僵局之中,问题也随即产生————伊田走了,谁将代替伊田带领这群孩子逃跑呢?福曼太太遇到这样的僵局没有犹豫,将保护孩子们的重任交给了芬妮,理由是她比较精明。战争让每一个受苦的孩子成长迅速,最终的目的只有三个字:活下去,,所以当临危受命俨然已经成为了没有退路的唯一选择的时候,芬妮选择了接受,也表示了她接受了接下来让人畏惧的种种困难。当自己的妹妹把和其他人说话的经历告诉她时,她二话不说给了她一个耳光,因为她知道,如果这个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德军的话,那么很可能大家都会死,如果不能做到处于战争中的每一步都谨慎小心的话,那么没多少人能活到最后。简单来讲,故事讲述的,也就是芬妮和孩子们靠着自己勇敢和机智突破德军的重重包围,逃到瑞士境内的故事。在讲述孩子逃离战争困境的电影中,《芬妮的旅程》其实并不占优势,除了我所提到的《一袋弹子》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之外,我们也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儿童电影,像是《围捕》、《橡树男孩》这样的作品,不仅情感关怀性强,而且立意深刻,风格独特,在这些“前辈”面前,《芬妮的旅程》实在没有什么新意。反而对于我来说,犹太题材的电影越来越有了黑人电影的明确性,为了强化这些民族或种族的悲惨境遇而刻意营造和产出一些相关题材的影片,说好点是反思战争,说坏点是借战争之实演绎正确立场,无非是想要在这种提倡平等的语境下分得一杯羹而已。这样的作品还是少点为好,毕竟反战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文化,倘若反战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那么其实正如《地雷区》中死于战后回家途中的德军士兵一样,沦为战后文明复苏途中的一种悲哀。所以,还是希望,不要再有战争,也不要再有“沙文主义”。战时的普通人“沙文主义”这个定义起初我是在《光荣与梦想》中看到的,在观看了一些相关的解释之后,我觉得拿这个词来解释纳粹对犹太人的敌对政策非常合适。“沙文主义”的典故来自于一个法国士兵沙文(Nicolaschauvin),他狂热地拥护拿破仑一世的侵略扩张政策,并主张用暴力建立法兰西帝国而得名。它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宣扬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煽动民族仇恨,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依靠着这种扩张态度,纳粹在二战中执行了惨绝人寰的“屠犹政策”,将近三分之二的犹太人死于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很了解在历史中的一些纪实性记录,但是我相信大部分都无法对这些悲惨的故事产生最真挚的同情。在这些纪实性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数《安妮日记》,这是一个名叫安妮的犹太小女孩死后留下的日记,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是战争的残酷让这种对于生的简单渴望变得极其醒目。虽然人们不会对大面积的死亡报以强烈的情绪,但是当某个个体的死亡展现在人们面前或被人们知晓时,带来的痛苦其实要远大于前者,这就是《安妮日记》为什么能够让这么多人产生同理心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当纳粹还在鼓吹“沙文主义”的时候,犹太民族总能在少数勇敢而睿智的人们身上吸取到力量的原因。但是,当时的犹太人并不是聚在一起的,试想,谁在在战争未开始之前预知到自己所会遇到的糟糕处境呢?况且,即使处于困境中,人们也不愿意抛弃自己过去的所有东西,倾家荡产逃亡另外一个地方。《一袋弹子》里面,一家人逃跑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先让自己的孩子先离开,自己殿后,一来是一起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二来人们总该为之后的生活做打算,无论是战争中还是战前或战后,寻找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家才是最重要的,最终,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需要有一个家的的归属,必须先满足做一个普通人的需求,才能成为一个英雄。谁都无法一开始就成为一个英雄,《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辛德勒是这样,《索尔之子》里的索尔也是如此,拯救总是在不经意间做出的决定,但是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我们很难对人们当时所做的行为给予完全的肯定或否定,做出残忍行为的人未必本身残忍,做出友善行为的人未必真正友善,我们能看到存在于战争中的一些闪光点,无论是发起战争的一方还是受害者,他们总会有一部分人在为另一部分人的生命做出无私的保障。也正因为这样,战争对于参战的双方,其实都是一种痛苦。《地雷区》是一部剑走偏锋的电影,讲述的是,战争结束后,德军俘虏在丹麦西海岸排雷的故事,德军自己埋下的地雷最终也要自己排掉,最终,当他们终于逃过了排雷的危险之后,等待他们的,仍旧是死亡。当我们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在将伤害加倍还于加害者身上的同时,其实也是对罪恶的一种变相的继承,当报复通过报复的方式来意图达到消解仇恨的目的时,这种报复将不会停止,且会一直持续下去,当人们不再为停止报复而反抗报复的时候,等待人们的将是混乱和无休止的战争。我们将何去何从最终,无论是对战争的反思,还是对“沙文主义”的进一步鼓吹等等,都在这个包含了多元文化的当今世纪一次又一次演绎,世界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容纳着我们各种的“小打小闹”,但也总会让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下去。从最初神学、哲学、伦理学三种学说互相影响,再到如今所谓的“百家争鸣”,我们看到了文化之于人类所迸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学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一样,其实人本身也是出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中的,只不过随着许多复杂而奇妙的原因,我们产生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差异,因为对与我们文化和肤色差异巨大的人产生了敌意甚至是歧视。但是熟悉社会的我们知道,无论是哪个种族的个体,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切切实实的人,有情感,有志向,懂得爱和恨,也分辨得出对与错,我们因为偏见而置他人于不利的境地,但去除这层偏见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当美国最高法院颁布了相关法律条文之后白人对黑人的认知逐渐开始从内心发生转变的原因。当我们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我们就会由内而外相信这种想法的正确性,报复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让他人真正理解了某种思想,人们才会成为思想的信徒。人们需要一种信仰,这也是为什么神学在最初的希腊文明中建立的原因所在,在神明的故事中,我们创造了完美的我们,创造了摒弃了一切罪恶的我们,在那里,我们相信有完整的存在意义。我们将带着最真诚的希冀游离于人间,在需要爱的地方撒播爱,在需求救赎的地方给予救赎,在黑暗的地方传递光,在光明的地方带领迷失的人类。我们将终身都是虔诚的信徒,在没有罪恶和战争硝烟的地方永远生活下去......直到永远。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