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印象】“我的大学,我的家”征文【大学印象】“我的大学,我的家”征文我的大学我的家大学毕业已经十二年了,在校时不懂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毕业之后却时常想回去看看,那里有无数的回忆,甜蜜的、痛苦的……一桩桩,一件件时常浮现在眼前。清明小长假,领着两个儿子去了一趟博物馆,中午准备回母校吃饭。校园里,年轻的、朝气蓬勃的气息随处可见。孩子们不停的问:“妈妈,你以前住在哪儿?”“妈妈,你以前在哪儿吃饭?”“妈妈,你以前每天都吃什么?”……我不停的回答着。想给孩子们尝尝餐厅的美食,在餐厅看来看去,不知吃什么好,最后我决定来一份盖饭,因为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希望给他们全面的营养。卖饭大哥拿着餐盘问孩子们想吃哪个?孩子们竟一时不知要哪个好,于是两三次询问后,我决定来一份鱼香肉丝,一份西葫芦,一份西红柿炒鸡蛋,两素一荤一份米一共八元,挖好饭后,这位大哥又问我就要一份吗?我点点头,给了他十元(注:学校餐厅这几天系统升级,允许收现金。)他给我找钱后,马上说:“我再给你挖点米。”于是他大勺一挥,一勺米又加一勺西红柿炒鸡蛋。我感激的连声说谢谢。坐在餐厅的椅子上,和两个孩子吃了起来,心想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他大概看我带着两个儿子,却只舍得买一份饭,觉的我不舍得吃,才这样做的。不怕人笑话,我确实不舍得,不是不舍得吃,而是怕浪费。每次去外边吃饭,我只点两份,两个孩子一人一份,我等他们吃剩下才吃。(孩子们还小,他们也确实吃不了。)这位大哥给的饭量正好我们仨吃。坐在餐厅我想到了大同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慎思、笃行”。没想到在餐厅的后厨身上竟能体现出来。这位大哥的品行,我铭记在心。学苑餐厅14号窗口。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我领着两个儿子,谁看见了都觉得我的负担重,能像这位大哥这样做的人很少,我特别感激。不是那一粥一饭,是一种爱的传递,一种家的温暖。就像上午我领着孩子们从博物馆出来,在停车场上,一辆车正准备离去,我快步走上前,司机很惊讶。我拾起掉在车门外的小孩帽子递给车上人,那一车人马上连声向我感谢。爱是传递的,我们吃完饭看到别人都把餐具放到门口指定位置,我也让两个孩子放过去。我要把这种爱继续传递下去。我的大学我的家小时候,大学对我来说,是一座象牙塔。是一个缥缈的、神圣的梦,完全不晓得是什么样。只是偶尔看到有大学生激扬文字、高谈阔论,于是我隐约觉得:在那儿,大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很神气吧。进入大学——儿时的梦想成为现实,我却有些茫然了,对于从未在外住校求学的我来说,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从我该如何独立地去应酬、决定一切,如何去面对学习、生活、工作开始,刚开始要我做到这些的确很吃力。学习上,大学的一节课在时间上相当于高中的两节,这个尚且不说,老师们的进度更是一日千里,在课堂上,我们犹如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是知识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愈加汹涌和凶险,我听得窒息,仿佛把刚学会狗刨的我丢到海里,甭说游泳,随潮而动,就是浮着也是困难的,刚理出了头绪,老师新一轮的知识大潮又来到了,于是我又沉于无知的海洋里了,大量的知识环绕包围着我。连煎带熬的,一个学期过来了,考试都通过了,一个学期的生活好像就是被人生拉硬拽过来的,被时间这只大手推过来的,下学期的课比起上学期无不凶险,无论是课时,还是难度,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了上学期的磨练,此刻也觉得有希望。转瞬一年将逝,我想,我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吧,因为我已懂得如何料理自己的事,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学到,正等待着我去学习,去挖掘,不只是课本上的,还有课本以外的。大学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通道,是连接读书与就业的中间阶段,天上是学校,地上是社会,大学就是这中间的一段,一个重要的、必要的过渡。大学是一座知识宝库,能尽力汲取知识增长技能的人就会变得强大,就会立于人群而不败。大学是一颗深藏于石中的宝石,我现在拥有着大学生活,却不知它的宝贵,或许只有在岁月的风化中,它才会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我的大学,我的家。这里有我的伙伴,也是我的家人,我们和谐的相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这里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