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观看《国家记忆》专题片观看后感多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生个人观《国家记忆》专题片观后感多篇在此次观看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强大才会有发言权,而国家的强大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到的,而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换来的。就像我们的工作一样,不要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让公司更稳步的发展与壮大。下面是由网友整理上传的“关于学生个人观《国家记忆》专题片观后感合集”,供您参考,欢迎阅览。关于学生个人观《国家记忆》专题片观后感合集【一】在所有的影视片中,纪录片可以算是真实性、文化性最高的片种。它真实记录我国历史发展变化和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以影像记忆的方式为当今的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民族文化史书,通过媒介的传播与观众进行交流,为过去流逝的岁月储存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从而促进我国乃至人类文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有学者称,“从传播人类文明意义上来说,纪录片功莫大焉”。近几年,关于南京的纪录片层出不穷,如《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梦魇》、《南京城》等,还有很多纪实性的栏目等都讲述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南京是中国苦难最深、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城市,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如此紧密相联。《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更为精辟:“中国人的口号可能有50条。但他们实际上只需要一条就够了,那就是‘牢记南京’......”①此言不无道理,确实,南京曾经经历过华夏乃至世界最惨痛的记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旺盛的辉煌。影像记忆: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2480多年的.建城历史书写着其无数的辉煌。然而,很多人对于南京却是由一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开始的,这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忘却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侵占南京,在短短的六周之内,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杀我国30多万的平民和士兵,史称“南京大屠杀”。自20世纪80、90年代至今,全世界人民开始关注这段令人震撼、惊讶和恐怖的历史记忆,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也随之涌现。正如表格中所列的纪录片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解读也就不同。《南京暴行纪实》是迄今记录南京大屠杀最早的一部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果说日记、信件可以让那些日本右翼分子拿出来造谣生事的话,那么这一部纪录片应该让他们哑口无言。这部片子是德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一架不常见的16毫米的摄影机在南京的各个大学、医院和其他一些地方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画面,日军入城式、难民区惨景、南京街头到处都堆集着烧焦的白骨......由于当时条件和技术的限制,画面的剪辑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删减几个镜头,然后组接在一起。然而时隔多年,一些影像依然清晰,后期许多纪录片中的很多影像都来自于这部纪录片。在我国国内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真正关注“南京大屠杀”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1982年,日本通过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激起国人的愤慨,也唤起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同年,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丰富翔实的资料把1937年那个真实可怕的“南京城”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击败和极大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愚蠢的谎言。然而当时电视机仍未普及,电视观众少,所以导致这部纪录片最终的反响不是很大,很多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仍不是很清晰。真正开始有些影响的纪录片是1987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南京电视台拍摄了系列片《南京大屠杀》,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片子不仅局限于国内,而且也到了日本,有侵华第16军团曹东史郎的反省和谢罪,也有爱知大学教授江口圭一对日军暴行的揭露,更有受害人夏淑琴、李秀英等对日本军国主义展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当年守卫南京的将领孙元良和工兵(营长)纽先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桂裕等一系列的珍贵镜头。②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宏观性强,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很多细节和画面是通过人物口述或者解说来解读“南京大屠杀”的,故教化的意味比较浓。2008年,南京市委宣传部摄制的《见证南京大屠杀》则是对前两部的拓展,影响范围广,并获得业界一致好评。该片主要以纪实为原则,所有的拍摄剪辑都是从“见证”角度出发的,以当事人所见所闻为主。据悉,该片采访遍及国内16个省市,远赴美国、日本、德国、丹麦和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拍摄收集史料。创作者们为了便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当年日军大规模集体屠杀地点的选择和当年国际安全区的位置,在摄制中使用直升机对上述地点和今日南京城区、古城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摄影,以表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取得了较好的影像效果。据悉,这次航拍是国内外迄今为止第一次就“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题材所进行的航空摄影。③另外,新世纪以来,国外媒体对南京大屠杀也越来越关注,国际上也先后出现了几部影响甚广的纪录片,最有影响力的要属《南京梦魇》、《南京》、《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它们不但向西方社会揭露日本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恐怖暴行,其独特的叙事特点也给国内创作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记忆之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美国导演郎恩·;约瑟夫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就摆脱了传统的纪录片思维观念,片中没有幸存者的控诉,也没有什么专家的点评,其影像视频基本上只是一些非连贯性的文字图片:档案资料、动态影像、解说等。片子是通过描述战前战后的“南京”来解读“南京大屠杀”的,战前的“南京”正如影片所说:“南京,是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城市。”而陷落的“南京”到处是日军炸弹的攻击,无数被炸毁的房屋和炸焦的尸体,侵华日军制造出的各种不堪入目的虐杀方式......。郎恩·;约瑟夫更是运用一种客观而冷峻的视角来展开对这次屠杀的分析,其一是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的军国主义思想,其二是国内蒋介石政府军的溃退与抵抗。朗恩·;约瑟夫以全球化视角来展开对“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记忆,通过其影像的真实纪录来冷峻地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和谐的破坏和屠掠。片中解说员吴海燕的语气平淡而又冷静,整体上显得很客观。吴海燕说:“约瑟夫不只一次地和她说,别让观众听出你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导演约瑟夫还专门为影片开设了网站,借助于网络传播,《南京梦魔》在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关于学生个人观《国家记忆》专题片观后感合集【二】在所有的影视片中,纪录片可以算是真实性、文化性最高的片种。它真实记录我国历史发展变化和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以影像记忆的方式为当今的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民族文化史书,通过媒介的传播与观众进行交流,为过去流逝的岁月储存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从而促进我国乃至人类文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有学者称,“从传播人类文明意义上来说,纪录片功莫大焉”。近几年,关于南京的纪录片层出不穷,如《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梦魇》、《南京城》等,还有很多纪实性的栏目等都讲述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南京是中国苦难最深、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城市,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如此紧密相联。《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更为精辟:“中国人的口号可能有50条。但他们实际上只需要一条就够了,那就是‘牢记南京’......”①此言不无道理,确实,南京曾经经历过华夏乃至世界最惨痛的记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旺盛的辉煌。一、影像记忆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2480多年的建城历史书写着其无数的辉煌。然而,很多人对于南京却是由一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开始的,这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忘却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侵占南京,在短短的六周之内,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杀我国30多万的平民和士兵,史称“南京大屠杀”。自20世纪80、90年代至今,全世界人民开始关注这段令人震撼、惊讶和恐怖的历史记忆,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也随之涌现。正如表格中所列的纪录片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解读也就不同。《南京暴行纪实》是迄今记录南京大屠杀最早的一部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果说日记、信件可以让那些日本右翼分子拿出来造谣生事的话,那么这一部纪录片应该让他们哑口无言。这部片子是德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一架不常见的16毫米的摄影机在南京的各个大学、医院和其他一些地方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画面,日军入城式、难民区惨景、南京街头到处都堆集着烧焦的白骨......由于当时条件和技术的限制,画面的剪辑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删减几个镜头,然后组接在一起。然而时隔多年,一些影像依然清晰,后期许多纪录片中的很多影像都来自于这部纪录片。在我国国内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真正关注“南京大屠杀”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1982年,日本通过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激起国人的愤慨,也唤起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同年,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丰富翔实的资料把1937年那个真实可怕的“南京城”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击败和极大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愚蠢的谎言。然而当时电视机仍未普及,电视观众少,所以导致这部纪录片最终的反响不是很大,很多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仍不是很清晰。真正开始有些影响的纪录片是1987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南京电视台拍摄了系列片《南京大屠杀》,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片子不仅局限于国内,而且也到了日本,有侵华第16军团曹东史郎的反省和谢罪,也有爱知大学教授江口圭一对日军暴行的揭露,更有受害人夏淑琴、李秀英等对日本军国主义展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当年守卫南京的将领孙元良和工兵(营长)纽先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桂裕等一系列的珍贵镜头。②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宏观性强,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很多细节和画面是通过人物口述或者解说来解读“南京大屠杀”的,故教化的意味比较浓。2008年,南京市委宣传部摄制的《见证南京大屠杀》则是对前两部的拓展,影响范围广,并获得业界一致好评。该片主要以纪实为原则,所有的拍摄剪辑都是从“见证”角度出发的,以当事人所见所闻为主。据悉,该片采访遍及国内16个省市,远赴美国、日本、德国、丹麦和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拍摄收集史料。创作者们为了便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当年日军大规模集体屠杀地点的选择和当年国际安全区的位置,在摄制中使用直升机对上述地点和今日南京城区、古城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摄影,以表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取得了较好的影像效果。据悉,这次航拍是国内外迄今为止第一次就“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题材所进行的航空摄影。③另外,新世纪以来,国外媒体对南京大屠杀也越来越关注,国际上也先后出现了几部影响甚广的纪录片,最有影响力的要属《南京梦魇》、《南京》、《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它们不但向西方社会揭露日本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恐怖暴行,其独特的叙事特点也给国内创作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记忆之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美国导演郎恩·;约瑟夫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就摆脱了传统的纪录片思维观念,片中没有幸存者的控诉,也没有什么专家的点评,其影像视频基本上只是一些非连贯性的文字图片:档案资料、动态影像、解说等。片子是通过描述战前战后的“南京”来解读“南京大屠杀”的,战前的“南京”正如影片所说:“南京,是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城市。”而陷落的“南京”到处是日军炸弹的攻击,无数被炸毁的房屋和炸焦的尸体,侵华日军制造出的各种不堪入目的虐杀方式......。郎恩·;约瑟夫更是运用一种客观而冷峻的视角来展开对这次屠杀的分析,其一是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的军国主义思想,其二是国内蒋介石政府军的溃退与抵抗。朗恩·;约瑟夫以全球化视角来展开对“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记忆,通过其影像的真实纪录来冷峻地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和谐的破坏和屠掠。片中解说员吴海燕的语气平淡而又冷静,整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