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党课讲课稿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入学习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党课讲课稿范例关于深入学习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党课讲稿范文同志们:为进一步提升全县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业务素养,按照全省相关工作要求和县委统一安排,今天我就“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家一块交流。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历史背景3方面;第二部分是深入剖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宏观形势、现实状况和历史机遇3方面;第三部分是精准明确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举措,包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2方面。第一部分: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XX年5月18日至19日,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路径,吹响了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指引美丽中国建设的前进号角。一、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看,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留下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中更加突出位置,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绿色发展最接地气的诠释和表达,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也说明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我们必须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享有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五)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我们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六)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我们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制的引导、规制功能,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法治保障。(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作践行者、推动者。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建共享的伟大事业,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使人们从意识向意愿转变,从抱怨向行动转变,以行动促进认识提升,知行合一,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八)共谋生态文明的共赢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二、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对建设美丽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创新的理论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世界意义。(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新境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一次极大跃升,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做出了决定性的历史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路径,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逻辑内涵和基本方略,与习近平经济思想有机统一、相互支撑,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是引领我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美丽中国梦目标的光辉旗帜和思想灵魂。(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清醒把握和全面统筹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领域全方位着眼着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而且也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贡献。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三、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背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习近平同志深入思考、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发展现实,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深刻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一)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的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伴随着40多年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特点,旧瘴未除,新疾又生。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仍密切相关,污染物新增量处于高位,城镇化发展过程也将持续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因安全生产、化学品运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生态恶化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同时,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公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高涨,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呈现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互叠加态势,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三)树立有担当的大国形象的现实需要。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国际社会给予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民心所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承担着更多的义务。为自觉担负起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我国积极顺应历史潮流,做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有利于构建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四)长期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客观总结和理论创新。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思考和实践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强调,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治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福建工作期间,五下福建长汀,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创建生态省目标,并在《XX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x篇短论,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就有x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第二部分:深入剖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一论断客观地评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一、从宏观大局看因生态环境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中央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一)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