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试讲课稿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试讲课稿范文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试讲稿范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概括说明的内容2、赏析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3、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难点: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嫩嫩的,绿绿的”。从“嫩嫩的,绿绿的”我们就知道是春天到了;现在的小草呢?“枯死了。”从中我们知道这是冬天。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大家解释其中的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2、扫清字词障碍。多音字连翘(qiáo)衰草连天(shuāi)观测(guān)风雪载(zài)途翘起(qià)鬓毛衰(cuī)玄观(guàn)记载(zǎi)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萌(méng)发:萌芽、发芽。农谚(Yàn)衰(shuān)草连天次第:一个接一个。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销声匿(nì)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销:消失。匿:隐藏。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绕一次。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语:鸣叫。风雪载(zài)途:风雪满路,风雪遍地。载:充满。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文言文中“是”用法:一为代词,二为判断动词。(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1、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几个意义段。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第12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2、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l-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师小结:[课文主旨]文章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四)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答案: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所以是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3、本段的结构是:答案:先分后总。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举例子。4、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其中,“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总: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二)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1、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段意。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的?答案:“草木”“候鸟”两个方面。从“植物”写到“动物”。师小结第二自然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3、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提示: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4、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说明:什么是物候?分析时抓住第3自然段第一句“这些自然现象”中的“这些”指第2自然段中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总结:第一部分总结: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提示: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避免损失。观测手段:“活的仪器”,即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举例子。作用: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例子是: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三、学习第三部分(6至10自然段)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什么?这几个因素能否对换,为什么?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不能对换。这几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2、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作用: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2)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作用: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3)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作用: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作用: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师小结: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思考: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意义?答案: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五)研读。品味语言1.找出你最喜欢的好词好句,并说说理由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2、把“各种花次第开放”改为“各种花竞相开放”行不行?为什么?答案:不行。“次第”是一个接一个之意,“竞相”是争先恐后之意,不能突出不同类的花按时令依次开放的特点。3、如果将“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中的“渐渐”去掉,语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去掉后就不能说明连续而缓慢的过程。4、“燕子翩然归来”与“燕子归来”有何不同?明确:燕子“归来”前面加上“翩然”二字,那燕子飞舞的样子就生动起来了。让人想象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如果只写“燕子归来”就显得平板了。理解文章主题。师小结:[课文主旨]文章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拓展延伸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链接一: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链接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八千多只虫。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链接三:你了解竺可桢吗?课后以“走进竺可桢”为主题开一一个故事会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