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科主治基础知识讲义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概述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这种健康观是建立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基础上的,健康的内涵已经逐步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展到社会健康的领域。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播和教育活动,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行为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从而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的特点  1.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的传播与教育活动,通过社区诊断,提出周密的计划,制定预期目标、确定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2.健康教育以行为改变为目标,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  3.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4.注重效果评价。  5.健康教育的场所遍及社区、医院、学校、工厂、公共场所等,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目标人群、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的含义  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是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和环境有益于健康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  世界卫生组织又曾在其他文件中对健康促进作如下解释: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策略  1.制定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  2.创造支持的环境  3.加强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健康促进是健康与环境的整合。  2.健康促进涉及人群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不单单是疾病问题,它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参与。  3.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4.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  5.健康促进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是社会各个领域和有关部门。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  卫生宣传是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不注重反馈和效果。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健康教育的内涵、工作模式不同于卫生宣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的推动和落实,营造健康促进的氛围,没有健康2教育,健康促进就缺乏基础。而健康教育必须有环境、政策的支持,才能逐步向健康促进发展,否则其作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客观支持与主观参与于一体。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健康教育是个人与群体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改变。  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既体现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不同的促进健康策略。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处于卫生宣传教育阶段;  80年代中期开始,由卫生宣传发展成健康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阶段。  目前,上述三个阶段的三种工作模式在我国各地一般说都处于并存状态。    传播及其相关理论  一、传播概述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传递新闻、事实、意见信息的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起传播学的概念引人健康教育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健康传播学,成为健康教育重要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指导了健康教育实践。  (一)传播的分类  1.人际传播两人或者多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  2.大众传播由职业性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社会信息传递给不特定的大众人群的过程。  3.组织传播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组织传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即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传播要素  1.传播者全科医生就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传播者。  2.信息指传播者所要传递的内容,常见的符号有语言、文字、图像、色彩、声音、表情、手势等。  3.媒介在传播活动中传播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可以分为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形象化传播、电子媒介传播、综合传播等方式,如报纸、杂志、广告牌、收音机、电视机等。  4.受传者社区群众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受传者。  5.效果受传者接受信息后产生的反应。  6.反馈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信息的反应和把这种反应回归到传播者的过程。  传播关系  1.共同经验范围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  2.契约关系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如在门诊咨询服务中,咨询医生与求询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理解的关系。  3.反馈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也称为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手势、动作、表情来进行。  1.个人与个人:咨询、劝告、交流等。  2.个人与群体:讲座、报告、演讲等。  3.群体与群体:讨论、座谈等。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简便易行。  2.反馈及时,充分交流,可以提高传播效果。3  3.提高传播的针对性。  4.与大众传播比较,人际传播速度慢、信息量小,在一定的时限内没有大众传播覆盖面广。  5.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传播的信息容易走样。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1.大众传播是间接性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  2.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利用率高。  3.大众传播媒介面向社会,负有舆论导向作用,信息正确或错误,可能使为数众多的群众受益或上当。  4.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时效性,信息要新,要快。  5.大众传播基本是单向传播,针对性差,反馈差。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1)环境因素: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社会习俗、受传者所属的社会群体、社会政治文化氛围、宗教信仰等。自然环境指天气、地理等,如雷电对无线电波的干扰等。  对策: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2)传播者因素:传播者的价值观、个人品质、知识和技能专长、传播技巧、心理素质、本人行为等;社会地位、职位、资历及仪表风度等。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共识越多所传播的内容就越容易被受传者接受。  (3)信息因素:科学性、针对性和表达形式。  (4)媒介与渠道因素:是否适当、畅通。  (5)受传者因素:接受能力、兴趣、心理状态、价值观、个性等。  行为及其相关理论  人类的行为是一系列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现象综合于人类身上的行动表现。了解和学习行为的产生、影响因素和改变规律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改变不健康行为,使行为干预实践在行为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和卓有成效地进行。  行为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主要依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来发展行为。  (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行为发展带有明显的主动性。  (3)自主发展阶段:12~13岁起延续到成年,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对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  (4)巩固发展阶段:发生在成年后,持续终生,通过对行为的不断调整实现对自己和环境的最佳适应。  影响行为的因素(了解)  1.生物因素使人类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基本行为得以继承,而基因的复杂性又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如吸吮行为、呼吸行为、摄食行为、眨眼行为、吞咽行为、睡眠行为等。而人的性别也直接与人的行为有关,年龄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影响行为,而行为又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环境既是行为的激发因素,又是其接受者。知识与态度、技术与能力、亲友的态度与个体关系密切,影响直接;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经济基础及意外事件等是人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的是间接性的,有的呈潜在性。  3.学习因素  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12岁以后到成年,行为发展进入自主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仅靠模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了,必须通过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使其认识目标行为,从理论上感受到自身对它的需要,从而学习并形成和巩固各种有益的行为。4  健康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熟悉)  1.健康行为  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健康行为是人类理想的行为,是十全十美的行为。现实生活中行为十全十美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况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新环境的影响会导致新的适应问题。  2.健康相关行为  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1)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等。  (2)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所表现出的,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1)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影响有以下特点: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差;③协同作用强;④变异性大;⑤广泛存在。  2)致病性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C型行为。  3)不良的疾病行为:如自暴自弃、瞒病行为、恐惧行为等。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知信行模式(KABP)(掌握)  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为是目标。  1.知识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知识的增长与积累,需求的愿望随之增长,并逐步渗透到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中去。但知识的增长不一定伴随有行为改变。  2.信念指对某一现象或事务的存在确信无疑,信念通常来自父母及周围受尊敬的人,如有的人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因而不吸烟。  3.态度指个人对人或事所采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倾向,态度通常以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积极或消极加以评价。  4.价值观人们认为最重要的信念和标准,如珍惜生命和健康,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准则。自相矛盾。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指在传播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和有特定行为问题的人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习惯和行为,采纳健康行为。  1.行为指导  2.行为矫正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健康心理主张运用心理学与健康促进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1.树立良好自我意识良好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知、自爱,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  2.社会适应自如适应是人与生倶来的本能,是个体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出现的自我调节作用,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驱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2)常见的人际交往的障碍  1)恐惧心理:  2)孤独心理: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3)自傲心理:过高地估计自己,盛气凌人;5  4)自以为是、嫉妒心理:  5)猜疑心理:  6)敌意心理:讨厌他人,以致仇视他人。  4.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喜、怒、哀、乐。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绪影响理智、自制力和生活方式,引起心身疾病。  5.提高心理调节和应对能力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应对压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健康心理咨询  健康心理咨询也就是心理干预,它是帮助人们正视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明确各种冲突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方式  1.门诊咨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