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复医学 目录 1.基本概念 2.康复机能评定 3.康复治疗技术 4.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本章节特点: 内容多,考点少,需大范围浓缩。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一、康复的基本概念 一个促使残疾人身体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会生活的功能达到和保持在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借助于一些措施和手段,改变其生活而增强自立能力。康复可包括重建和(或)恢复功能,提供补偿功能缺失或受限的各种手段。 康复内涵的五个要素要素备注康复的对象老年病和慢性病者,以及有功能缺失和障碍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和伤病员(老弱病残)康复的领域医疗康复(身心功能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康复的措施医学技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信息学康复的目标实现全面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为康复的最高目标康复的提供康复工作者+社区+家属 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 A.残疾人 B.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的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 C.各种功能障碍者 D.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 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A.老年人 B.慢性病病人 C.孤寡老人 D.残疾者 E.急性期病人『正确答案』E 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应用医学的手段,使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或恢复的科学。 三、残疾的概念 因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异常→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2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 四、社区康复的概念社区康复的概念在残疾人自己及其家属、社区、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社区康复的性质是社区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社区康复的目标残疾人(身心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就业+成为全社会平等的一员)社会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医生康复治疗社区服务保障模式民政部门负责建立敬老院、老人托所、临终护理院等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医院为主全科医生的社区服务方式家庭病床模式医护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全科医生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任务建康复档案+残疾人普查+建立社区康复站+医疗服务(咨询+康复评定+治疗及转诊)+培训、指导康复治疗师 知识点二:康复机能评定 一、康复评定种类 1.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2.肌力测定 3.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4.步态分析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6.知觉功能评定 7.认知功能评定 8.言语功能评定 9.心理测验 10.心肺功能评定 11.职业能力评定 12.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13.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 关节活动范围(ROM)测定 定义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3主动活动范围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产生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测定内容被动活动范围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测定方法测量时以人体解剖位为各关节的起始位置(0°),移动活动臂,量角计两臂之间的夹角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徒手肌力检查肌力肌肉收缩情况对比正常肌力备注0级肌肉无收缩0%不缩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10%不动2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不抵抗重力条件下做关节全范围活动25%不重3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50%不阻4级肌肉收缩能抗重力和抗一定阻力75%不全5级肌肉收缩能抗重力和充分抗外加阻力100%正常 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肌力属于几级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正确答案』B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一)平衡功能评定分级别称特点一级平衡静态平衡无依靠下能坐稳或站稳,睁闭眼、单双脚均能站立二级平衡自动动态平衡身体能做各方向不同摆幅活动,能走、能跑三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平衡 (二)协调能力评定(共济能力) 常用检查法试验方法指鼻试验病人肩外展90°,伸肘,用示指尖触及自己的鼻尖;也可以让病人用自己的示指先触及自己的鼻尖,再去触及检查者的示指4轮替试验病人肘屈90°,两手伸开,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交替运动示指对指试验病人先双肩外展90°,伸肘,双手示指相对向中线运动拇指对指试验病人用拇指依次与其他四指相对,速度由慢到快跟膝胫试验病人仰卧,抬起一侧下肢,将足跟放在对侧下肢的髌骨(膝)上,沿胫骨前缘向下滑动 不协调?——协调性训练 训练原则: 1.从简到繁,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性。 2.强调动作的正确性(老错就习惯了)。 3.练习时切忌急于求成、过分用力,以免兴奋扩散致使不协调反而加重。 二、常见的病理步态分析★步态特点对应疾病偏瘫步态偏瘫侧臀肌无力,下肢伸肌挛缩,足内翻下垂,步行时下肢向外摆动划弧圈脑卒中共济失调步态步行时身体摇晃不稳,步态蹒跚,步幅长短不一,不能走直线,如醉酒状小脑共济失调者剪刀步态两下肢强直,髋内收,步行时呈交叉状,两膝常相碰,足尖擦地,甚至不能行走脑瘫、截瘫患者前冲步态步态小而快,走行时身体向前倾,手臂摆动小或不摆动,走路慌张状帕金森病、基底节病变者疼痛步态步行时为避免疼痛,患肢尽量缩短支撑期,重心尽快移到健侧,步幅缩小腰或下肢疼痛疾病 三、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分类分类特点功能障碍水平损伤身体结构或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功能)的丧失或异常器官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遇到困难个体参与局限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遇到困难社会5 四、我国五类残疾分类 1.视力残疾。 2.听力、言语残疾。 3.智力残疾。 4.肢体残疾。 5.精神残疾。 我国于1988年制定了中国残疾调查的残疾标准,根据我国国情尚未把内脏残疾纳入。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反应人们在家庭(或医疗机构)内和在社区中的基本能力,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对判定患者能否独立生活及独立的程度、判断预后、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都是否有效。常用评定法包括Barthel指数和功能活动问卷等。 知识点三:康复治疗技术 一、康复治疗的目的与人员组成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康复护士、文体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等。 二、康复治疗的内容及适应证 治疗内容包括,物理治疗(含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治疗、针灸、按摩治疗、职业咨询、社会服务、药物疗法等,其中前五项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本章节内容冗杂,但考点不多,需大胆舍弃。 三、物理治疗 1.肌力训练增强肌肉收缩力的锻炼方法。 附:不同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肌力治疗方法备注0级肌力电刺激——延缓肌萎缩的发生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可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1~2级肌力肌肉电刺激疗法因肌肉已有随意的肌电活动,肌电反馈训练和肌肉电刺激相结合,有可能取得较好疗效2级肌力免负荷运动——减除重力负荷的主动训练可用悬挂肢体,或把肢体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平板上进行水平运动3~4级肌力主动训练进展到抗阻训练对抗较大阻力进行收缩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指通过反复进行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锻炼,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基本原则反复多次,循序渐进;放松无痛;综合治疗(可配合药物和理疗等镇痛或热疗措施)被动训练通过外力进行患者关节活动训练,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主动-辅助训练患者主动肌肉收缩以及外力辅助完成的关节活动,通常是由被动运动6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主动训练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训练,不仅可改善关节功能,还可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3.牵引技术——作用(A1型) ①增大关节间隙,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②解除肌肉痉挛:牵引降低肌肉紧张度,松解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 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水肿吸收和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 ④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⑤矫治脊柱和关节畸形。 4.牵张训练:拉长痉挛或短缩软组织的方法 ①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和防治肌力失衡。 ②牵拉肌梭,激活γ纤维,调整肌张力,缓解痉挛。 ③适当延长肌肉,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原则: ①牵张训练前进行功能评定,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 ②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必要时在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身训练。 ③牵张力应轻柔、缓慢、持续,反复进行。 ④牵张后可应用冷疗,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 ⑤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同时加强肌肉之间的平衡能力训练。 5.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是指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的锻炼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各种功能障碍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全身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老年人的7健身锻炼。 6.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7.步行训练患者独立或者借助矫形器和助行器行走能力的锻炼。 8.平衡训练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 平衡障碍的关键环节包括: ①本体感受器。 ②前庭系统。 ③视觉系统。 ④高级中枢对平衡信息的整合能力。 (本)来就应(整合)资源向(前)(看) 9.转移训练 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能力训练,包括卧位与坐位、坐位与站立位、站立位与行走之间的相互转移。 10.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能力的训练方法。 附表:各项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方法特点备注Bobath技术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控制关键点,利用生理或病理反射调节肌肉收缩反应脑瘫和偏瘫患者应用较普遍Rood技术核心是对运动终板较丰富(一般为肌腹)用于瘫痪患者8的皮肤区域施加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诱发或抑制骨骼肌运动Brunnstrom技术中枢神经兴奋扩散治疗成年偏瘫患者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核心是通过刺激本体感觉,促进或抑制肌肉运动-运动再学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治疗方法- 11.电疗法——使用不同频率电刺激所进行的治疗方法。 分类临床适用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肌痉挛经皮电神经刺激缓解各种急慢性疼痛低频电【频率0~1000Hz】直流、感应、电兴、间动电疗,经皮、功能性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神经-肌肉功能等幅中频电疗法镇痛、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1000~20000Hz】调制中频电疗法镇痛、促进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张力、消炎、神经调节中频电干扰电疗法作用范围较大4000与4000±100Hz温热效应与白炽灯、红外线等辐射热疗法相比,高频电疗法的作用较深非热效应小剂量或脉冲式高频电作用不引起温度升高,但仍有诸多组织变化,并产生治疗作用高频电【3100kHz以上】神经系统作用小剂量短波、超短波可使感觉神经兴奋性下降,痛阈升高;作用于受损的周围神经,可以加速其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 电疗分类正确的 A.直流电、低频、中频、高频、静电疗法 B.直流电、低频、中频、脉冲、静电疗法 C.交流电、低频,中频、高频、静电疗法 D.交流电、低频、中频、脉冲、静电疗法 E.直流电、低频、中频、交流电、静电疗法『正确答案』A 12.光疗法 (1)红外线疗法:红外线波长为760nm至15μm。 目的:改善循环(皮下组织吸收)+消肿镇痛+保证干燥。 (2)紫外线疗法:紫外线波长为400~180nm,透入相当于表皮深层,部分达到真皮层、毛细血管和末9梢神。杀菌、促进伤口愈合、清创、脱敏、修复等 (3)激光:康复医疗使用的激光多属于低能量激光。热作用、压强作用、光化学作用、电磁作用、生物刺激作用等 13.超声疗法 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治疗疾病。 14.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