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0)讲义12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常用影像技术  目录  1.X线成像技术  2.计算机体层摄影  3.磁共振成像  4.核医学基础  5.超声成像技术  6.心电学诊断基础  知识点一:X线成像技术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一)X线的产生 在真空状态下,高速电子流撞击障碍物产生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31~0.008nm。  (二)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性质备注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学的基础(X线检查时需防护的原因)    二、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优点简单易行,可观察器官的形态变化和动态活动,费用低廉透视缺点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X线剂量也相对较大,无记录优点最常用的X线技术,分辨率高,可保存普通X线缺点不能观察器官动态变化  (二)特殊检查检查特点应用软X线摄影40kV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低,通常由钼靶产生,故称钼靶摄影乳腺的检查高电压摄影120kV以上的电压进行摄片,穿透强胸部体层摄影摄影通过动态平面聚焦,可获得某一层面上的组织结构的影像少用  (三)造影检查  普通X线检查依靠人体自身组织的天然对比形成影像,而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人工将对比剂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达到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方法,此即造影检查。2  常用的造影检查包括:钡餐检查(包括钡灌肠)、心血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胆管造影等。  三、数字化成像技术  (一)计算机X线成像(CR)原理一种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记录在成像板→计算机计算→数字模拟→显示出灰阶图像优点图像可储存、传输及再现,节约存储,X线剂量低缺点传统X线比,空间分辨力不足,检查费用高    (二)数字化X线成像(DR)原理直接将X线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图像,省略了CR技术中激光读取的步骤优点CR优点外,还具有检查时间明显缩短、检查效率高等优点缺点设备昂贵    (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原理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的减影技术,是新一代血管造影的成像技术。优点①无骨骼与软组织重叠,使血管和病变显示清楚;②可可实时观察血流的动态图像;③所所用对比剂浓度低,剂量少;图像可数字化存储。    四、临床应用系统病变部位首选检查3脊柱病变脊柱平片头颅CT或MRI血管的检查DSA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含气空腔和骨质X线心肺胸部X线平片胸部乳腺钼靶腹部胃肠道有无穿孔或梗阻、泌尿系有无结石等腹部平片肌骨系统骨、关节结构X线  知识点二:计算机体层摄影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X线束进行层面扫描→数字转化成图像。  (二)图像特点与基本概念  骨皮质的吸收系数最高,CT值定为+1000HU,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HU。  (三)设备进展(普通/螺旋/多层CT)    二、检查方法  1.平扫是指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2.增强扫描用对比剂增强,通过有无强化定性。  3.造影扫描血管造影CT和非血管造影CT。  4.高分辨CT扫描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组织结构,如肺间质、听小骨和肾上腺等。  5.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组、表面遮蔽显示、最大(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CT仿真内镜等。  三、临床应用系统病变部位首选检查脑卒中头颅CT脑实质、脊髓、骨髓的早期病变MRI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颅底、乳突、视神经管、鼻骨HRCT肺实质及间质CT细微变化HRCT胸部心脏多层螺旋CT,CTA占位性病变增强CT腹部血管栓塞性病变腹部CT血管成像肌骨系统骨质及周围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当X线不能满足时可选择CT  知识点三:磁共振成像  一、概述  (一)基本成像原理4  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成像。  (二)成像特点  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不需要对比剂、无射线辐射的真正无创性检查。    二、检查技术  (一)检查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有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或电子镫骨植入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血夹和其他靠近生物敏感区域(如脊髓、眼球等)的铁质异物患者。  2.相对禁忌证  非心脏部位的起搏器、非铁磁性置入物、有可能造成开裂的止血夹和生理依赖监视器等。此外,失代偿性心衰、妊娠、幽闭恐惧症也列入相对禁忌证。    (二)常用检查技术  1.脂肪抑制  2.磁共振血管成像  3.MR水成像  4.磁共振功能成像  三、临床应用系统病变部位备注脑实质、脑膜、脊髓、骨髓首选MRI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MRI优于DSA肺实质因气体干扰,少用MRI胸部心脏大血管评价心脏运动功能、判断心肌灌注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太贵,难以普及前列腺癌首选MRI腹部胰胆管病变MRCP肌骨系统骨挫伤、骨髓水肿优于CT  知识点四:核医学基础  一、概述5  (一)基本原理  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方式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  (二)常用药物和检查方法结构和用途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和示踪剂放射性药物分类使用目的诊断用(也叫显像剂)和治疗用药物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阳性显像和阴性显像以及静息显像和负荷显像  二、临床应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显像已经普遍应用,为其功能判断和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二)胸部  主要用于肺栓塞的诊断与疗效判断;也能评价冠状动脉的灌注功能,诊断心梗;99mTc-MIBI肿瘤显像对于乳腺肿瘤有一定价值。    (三)腹部  肝脏动态显像的应用逐渐增多,另外肿瘤阳性显像、肝血池显像等仍有一定的价值。  (四)肌骨系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关节系统的疾病诊断中具有优势,其特点是可获得骨骼的形态、血供和代谢的信息。该方法敏感性高,广泛应用于骨的良、恶性疾病和非肿瘤性骨疾患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知识点五:超声成像基础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超声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即20000Hz的声波基本概念超声诊断利用超声波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放大成像物理特性与光相似,呈直线传播,有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性基本原理不同组织,正常、非正常组织的声阻抗的差别和衰减的差别成像原理水衰减最小6骨骼和气体衰减最大    (二)成像特点  彩色多普勒(Doppler)血流显像:反映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其功能可接近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超声图像易受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影响图像的质量。  (三)设备分类(略)    二、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检查部位准备腹部检查宜空腹(前一天晚餐后禁食)胆囊检查前一晚进清淡饮食,当天禁早餐盆腔检查充盈膀胱直肠检查清洁灌肠  (二)观察的基本内容  超声检查观察的基本内容包括:病变定位、大小测量、形状、边缘轮廓、内部回声、后壁和后方回声、毗邻关系以及活动度等。  (三)适用范围  1.检查实质或空腔脏器的大小、形态。  2.鉴定脏器内占位病变的有无与数目,并判定肿块的大小与形态,确定肿块有无包膜,边界是否光滑。  3.判定脏器或肿物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了解有无压迫、移位、浸润或粘连,提供可否手术切除的信息。  4.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  5.测定脏器功能。  6.检查胸腔、腹腔、心包腔、脑室腔和睾丸鞘膜积液的存在,判定积液量。对于结石和妊娠的检出等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7.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  (四)局限性  1.对肺、胃肠道等含气丰富的器官以及骨骼等特别致密的组织,由于受超声物理性质的限制,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7  2.超声图像容易受到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影响图像质量。  3.伪像较多,图像显示范围小,不易同时显示多个器官或结构的整体关系。  三、临床应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获得颌内动脉和颈部血管的血流信息。  (二)胸部  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效果优;  乳腺超声检查在鉴别囊性和实质性肿物方面具有优势,还可用于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三)腹部  肝、胆、胰、脾、肾和女性生殖系统的首选检查方式,对于早期妊娠的诊断和围产期的检查有重要的价值。超声检查也是男性生殖系统重要的检查方法。  (四)肌骨系统  其对于软组织病变的观察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病变的定性、定量诊断优于X线摄影。  知识点六:心电学诊断基础  一、概述  基本原理  心电图是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记录的人体心脏生物电活动的图形。心肌细胞每一瞬间电活动,最终形成整个心脏电流的向量和矢量。  二、检查技术  (一)标准十二导联检查  1.双极肢体导联  (1)Ⅰ导联:心电图机的红色电极线与右手电极板相连,黄色电极线与左手电极板相连,组成双极Ⅰ导联。  (2)Ⅱ导联:绿色(或蓝色)电极线与左脚电极板相连,红色电极线与右手电极板相连,组成双极Ⅱ导联。  (3)Ⅲ导联:绿色(或蓝色)电极线与左脚电极板相连,黄色电极线与左手电极板相连,组成双极Ⅲ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1)aVR导联:正极置于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极。8  (2)aVL导联:正极置于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极。  (3)aVF导联:正极置于左下肢,左、右上肢导线相连构成负极。  3.胸导联  (1)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2)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3)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导联之间。  (4)V4导联:电极置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  (5)V5导联:电极置于V4导联同一水平腋前线处。  (6)V6导联:电极置于V4导联同一水平腋中线处。    4.特殊导联用于怀疑有某些心脏疾患时采用。  (1)右胸导联:下壁心梗时需作为常规导联;  (2)后壁导联:V7、V8、V9导联,后壁心梗用;  (3)动态心电图导联系统(采用双极导联);导联正极负极模拟V1(CM1)右第4肋间胸骨旁2.5cm右锁骨下窝中1/3处模拟V2(CM2)左第4肋间胸骨旁2.5cm右锁骨下窝中1/3处模拟V5(CM5)左第5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1/3处模拟Va(MaVF)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1/3处  无干电极:右锁骨下窝处1/3处,或右胸第5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紊乱诊断有重要意义。  (4)运动心电图导联系统  运动心电图对筛选心肌缺血患者有意义。    意义宽度(时间)高度(振幅)P波心房肌去极的电位变化≤0.11s,即<0.12s,即宽<3小格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即肢体导联高<2.5小格,胸前导联<2小格QRS波群心室肌去极全过程<0.12s,多数在V1导:V1<1.0mV,即高<10小格90.06~0.10s,即宽<3小格V5导:V5<2.5mV,即高<25小格T波心室快速复极过程时的电位变化-振幅:最高不超过1.5mV(不会超过3大格或15小格),最低不低于1/10R波PR间期心房开始去极到心室开始去极0.12~0.20s,即3-5小格-QT间期心室肌去极和复极全过程0.32~0.44sQT间期RR间期表示一次心动周期的时间0.6~1.0s,(心率=60~100次/分)即宽15~25小格或者3-5大格RR间期ST段心室缓慢复极过程-ST段  (二)全科医生需要明确的概念  1.不用九个导联代替十二导联诊断,以避免丢失许多有用的信息,如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束支阻滞诊断等。  2.在发生心律失常时,应做长时间的心电连续记录,利于P、QRS波群关系的分析,确诊心律失常。  3.仅根据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有无ST段压低变化不能确立冠心病的诊断,需参考运动实验及心电图动态变化来判定;不能仅根据心率缓慢就诊断病窦,要分析症状与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