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12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章节名称知识点名称(细目/节)X线成像基础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基础超声成像基础常用影像技术心电学诊断基础    知识点一:X线成像基础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二、检查方法  三、数字化成像技术  四、临床应用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的产生X线是在真空状态下,高速电子流撞击障碍物产生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31~0.008nm。  2.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在X线的特性中,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除此之外,X线的电离效应为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学的基础,也是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    二、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2.普通X线摄影  (二)特殊检查  1.软X线摄影  2.高电压摄影  3.体层摄影  (三)造影检查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简单易行、动态观察;清晰度不够。2  2.普通X线摄影静态、方便可保存。    (二)特殊检查  1.软X线摄影40kV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称“软X线”。通常由钼靶产生,故又称为钼靶摄影。用于软组织,特别是乳腺的检查。  2.高电压摄影是采用120kV以上的电压进行摄片。常用于胸部。  3.体层摄影体层摄影通过动态平面聚焦,可获得某一层面上的组织结构的影像,而不属于该层面的结构在投影过程中被模糊掉。由于CT的广泛应用,目前体层摄影已较少使用。  (三)造影检查  普通X线检查依靠人体自身组织的天然对比形成影像。      三、数字化成像技术  (一)计算机X线成像(CR)  (二)数字化X线成像(DR)  (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  (一)计算机X线成像(CR)  1.原理CR是一种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记录在成像板(IP)上,经读取装置读取,由计算机计算出一个数字化图像,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在荧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  2.优点为数字化成像技术,图像可储存、传输及再现。与胶片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所存储的信息调出后仍然可进行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具有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投照条件的宽容度较大,所需X线剂量低于常规X线摄影技术。  3.缺点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空间分辨力不足,检查费用较高。  (二)数字化X线成像(DR)  1.原理以探测器作为X线的接受介质,直接将X线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图像,省略了CR技术中激光读取的步骤。  2.优点DR除具有数字化成像技术所共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检查时间明显缩短、检查效率显著提3高的优点。  3.缺点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不少方面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但设备昂贵,从效益-价格比方面,在一段时间内尚难以替换传统的X线成像。  (三)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  ①无骨骼与软组织重叠,使血管和病变显示清楚;②可实时观察血流的动态图像;③所用对比剂浓度低,剂量少;④图像可数字化存储。      四、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用于骨质结构的观察。  2.胸部 胸部包括肺、纵隔、心脏、大血管以及乳腺等重要结构。  3.腹部 腹平片最常用于急腹症的检查。  4.肌骨系统透视常用于观察四肢骨骼有无骨折、脱位。    知识点二:计算机体层摄影  一、概述  1.基本原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通过该层面衰减后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经光电转换和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按矩阵排列构成的图像。    2.图像特点与基本概念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骨皮质的吸收系数最高,空4气密度最低。    3.设备进展CT设备主要有三个部分。  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  控制及数据处理部分由计算机系统负责;  图像显示和存储部分由显示器和照相机或磁带、光盘刻录仪组成。      二、检查方法  1.平扫  2.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  4.高分辨CT扫描  5.图像后处理技术  1.平扫是指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2.增强扫描即采用注射血管内对比剂后进行的CT扫描。目的是提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类型,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包括普通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对某一器官或结构利用阳性或阴性对比剂使其显影,然后再进行CT扫描的方法。它克5服了常规X线造影的重叠问题,能更好地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分为血管造影CT和非血管造影CT。    4.高分辨CT扫描高分辨CT(HRCT)是常规CT检查的补充,用于提高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组织结构,如肺间质、听小骨和肾上腺等。它对于CT检查的扫描参数有特殊的要求。  5.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组、表面遮蔽显示、最大(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CT仿真内镜等。      三、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头颅CT检查是脑卒中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对于颅内血肿的诊断优于MRI;CT血管成像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的检查和颅底动脉瘤的筛查。【出血--高密度--白色】  6  2.胸部 CT是胸部重要的检查方法。炎症、肿瘤、支扩、冠脉等。    3.腹部 腹部CT检查前需认真做好肠道清洁;腹部CT血管成像是夹层动脉瘤的重要检查手段。    4.肌骨系统 CT成像克服了结构重叠的干扰,可清晰显示骨质及周围肌肉、脂肪等软组织的影像。细小骨质结构的检查以及细微钙化、骨化结构的检出。      知识点三:磁共振成像  一、概述  1.基本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F),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RF脉冲后,氢质子在弛豫过程中发出射频信号而成像的。  2.成像特点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直接获得人体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有利于病变的定位。MRI还具有流空效应,可利用液体的流动成像。血液的流空现象可使血管腔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显影,使MRI血管成像成为不需要对比剂、无射线辐射的真正无创性检查。    二、检查技术  (一)检查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7  2.相对禁忌证  (二)常用检查技术  1.脂肪抑制  2.磁共振血管成像  3.MR水成像  4.磁共振功能成像  (一)检查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有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或电子镫骨植入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血夹和其他靠近生物敏感区域(如脊髓、眼球等)的铁质异物患者。  2.相对禁忌证 非心脏部位的起搏器、非铁磁性置入物、有可能造成开裂的止血夹和生理依赖监视器等。此外,失代偿性心衰、妊娠、幽闭恐惧症也列入相对禁忌证。  (二)常用检查技术  1.脂肪抑制 脂肪抑制是将图像上由脂肪成分形成的高信号抑制下去,使其信号强度减低,而非脂肪成分的高信号不被抑制。因此,脂肪抑制序列的作用包括验证高信号区是否为脂肪组织;降低脂肪信号,显示被脂肪高信号所掩盖的病灶。  2.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应用特殊的扫描序列,使血流在图像中成为高信号,再通过最大强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使血管成像的MRI技术。一般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使血管显影。优点是安全无创,可多角度观察;缺点是对小血管和小病变的显示仍不够满意,还不能完全代替DSA。  3.MR水成像 采用长回波时间技术获取重T2WI,联合应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器官显示清晰。主要包括MR胆胰管成像(MRCP)、MR尿路成像(MRU)、MR脊髓成像(MRM)、MR内耳成像等。MR水成像具有安全无创、无需对比剂,可任意方向成像,多角度观察等优点。  4.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局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主要包括磁共振扩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皮质激发功能定位成像等。    三、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MRI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显示出其优越性。由于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力,MRI在脑实质、脑膜、脊髓、骨髓等部位病变的检出能力优于CT,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优势大。  2.胸部 由于肺含有大量的气体,MRI信号极低,同时由于呼吸运动伪影的干扰,MRI较少应用于肺实质的检查。  3.腹部 MRI对于肝、肾、膀胱、子宫和前列腺等结构的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对于病变的早期显示、小病灶的检出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方面。现多选择MRI为前列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MRCP已逐渐成为胰胆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4.肌骨系统 MRI在骨髓病变的显示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常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白血病的早期诊断。    知识点四:核医学基础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二)成像特点与设备简介  1.基本特点  2.设备简介  (1)闪烁扫描机  (2)γ照相机  (3)发射体层成像(ECT)  (一)基本原理8  1.基本概念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核医学影像是显示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代谢、功能相结合的显像。  2.基本显像原理核医学显像属于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范畴,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方式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  (二)成像特点与设备简介  1.基本特点在目前的影像医学中,X线诊断学、磁共振影像诊断学和超声影像诊断学的显像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器官的组织密度或其他物理特性的差异成像,反映人体器官组织的解剖结构。  2.设备简介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发展从闪烁扫描机、γ照相机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闪烁扫描机:静态图像。  (2)γ照相机:用于全身骨显像,还可进行快速和慢速的动态显像。  (3)发射体层成像(ECT):ECT是计算机与核影像技术相结合后发展的大型精密核影像仪器。ECT显像是反映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图,既反映解剖结构又反映器官的生理和功能。分为PET、SPECT。    二、放射性药物和检查方法  1.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性原子而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药物。从分子结构和用途的角度又可称为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和示踪剂。  2.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放射性核素显像分为: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等。    三、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显像已经普遍应用,为其功能判断和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2.胸部诊断心肌疾病,了解心肌血供情况;还可评价心室的泵功能,诊断心肌梗死。  3.腹部肝脏动态显像的应用逐渐增多,另外肿瘤阳性显像、肝血池显像等仍有一定的价值。  4.肌骨系统恶性肿瘤骨转移。    知识点五:超声成像基础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二)成像特点  (三)设备分类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以此进行诊断的方法称为超声诊断或超声成像。  2.物理特性超声波与光相似,呈直线传播,有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性。超声检查就是利用这些特性,根据声像图特征对疾病做出诊断的。  3.成像原理不同正常组织间、正常与病理组织间、不同病理组织间存在声阻抗的差别和衰减的差别,超声波入射后会产生反射和衰减的差别,这是超声成像的基础。  (二)成像特点  分辨解剖结构的层次,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轮廓和大小以及某些结构的物理特性。  可形象直观地显示血流。  但是超声图像易受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  【结石显像好,空气干扰大】  (三)设备分类  最常用的有脉冲回声式和频移回声式两类,前者包括A型、B型和M型超声仪。D型超声仪是利用9多普勒原理的多普勒频移进行诊断,临床常用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以不同色彩及辉度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