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2021)-强化精讲讲义12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常见急症与急救  内容  01.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02.现场急救基本技术03.休克04.急性呼吸衰竭05.急性呼吸困难0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7.自发性气胸08.大咯血09.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0.癫痫持续状态11.昏迷12.急性中毒13.电击伤14.中暑15.淹溺16.意外伤害  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总论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4.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5.急性酒精中毒  6.细菌性食物中毒    01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  一、概述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引起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二、诊断要点  1.主要条件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仅此两条即可确诊为心脏骤停。    2.其他条件  (1)呼吸断续或停止。  (2)面色苍白或发灰或发绀。  (3)瞳孔散大。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为最常见类型。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  心电图表现为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脏骤停3~5分钟时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为心室肌缓慢断续出现的不完整收缩。2    三、处理要点  (一)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心脏骤停   意识丧失同时伴有颈动脉搏动消失者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  2.安置复苏体位   取仰卧位,背垫硬板。搬动病人应整体翻转,尤其有颈椎伤者,应防止颈部扭曲。  3.心肺复苏的CAB步骤  (1)胸外心脏按压(C):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成人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    (2)开放气道(A):擦拭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或呕吐物、取出义齿。仰头举颏法、双手托颌法。      (3)口对口人工呼吸(B):“一看二听三感觉”即看病人有无呼吸运动、听病人口鼻有无气流声、用面颊部感觉病人有无气体呼出。每次约1.5s,吹气量500~600ml。    4.心前区捶击 主要用于1分钟内目击心搏骤停或心电监测有心室颤动两种情况,此法有时可中止室颤而复律。方法是:将左手掌置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右手握“空心拳头”,在距左手背1尺左右高度,以中等力量垂直向下迅速捶击1次。  5.单人复苏操作 先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行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以后按30:2做胸部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反复进行。以按压-通气比率30:2为一个循环周期,在连续做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重3新评估病人的呼吸、循环体征。  6.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1)可触摸到颈动脉搏动。  (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3)出现自主呼吸,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7.终止抢救的标准  (1)心肺复苏成功。  (2)脑死亡:①深昏迷,对痛无反应,无自主活动;②自主呼吸停止;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反射消失;⑤脑电图平波。  (3)经充分的复苏30分钟以上,无心电活动者。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以达到救命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为目的。  1.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  2.复苏用药 首选静脉给药,也可采用气管滴入法(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心内注射给药目前不主张。  3.心脏电击除颤 是终止心室颤动的最有效方法,有条件应尽早应用。单向波除颤器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除颤器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200J,其后选用相同或更多剂量。  持续心肺复苏、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提高除颤成功率。  (三)延续生命支持及脑复苏   1.维持正常循环功能要有正常或偏高的动脉压,以保证脑灌注和脑内血流再通。  2.维持呼吸功能 主张采用机械通气、吸入较高浓度氧。  3.以头部为重点的全身低温疗法可选用冰袋或冰帽降温。  4.脱水疗法 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降低颅内压;如与速尿(20~40mg静注)联合使用,脱水降颅压效果更为明显。  5.皮质激素的应用 首选药为地塞米松。  6.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 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能量合剂”。      四、转诊事项  转诊前须与有关医院联系,并向家属交代好病情,途中在不中断抢救情况下,力求平稳、快速,病人取平卧位,头顶部的朝向应与车辆前进的方向相反,以保证脑部血供。随车备好抢救药品和必要器械,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    02 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一、概述  院外现场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其任务是对事故或发病现场的伤病员进行紧急、简要、正确、合理的处理,建立有效的呼吸与循环,维持伤病员的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有效控制死亡和残疾率,并尽快使伤病员脱离现场,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进行确定性的救治。4  院外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即为初步急救。      二、处理要点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处理原则为“先救命、后治伤”。  1.止血   (1)包扎和加压包扎止血:全身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受损的表浅伤口。  (2)指压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  (3)加垫屈肢止血:出血量较大,而无骨折的上下肢损伤者,应用时需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  (4)填塞止血:用于伤口深、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应急处理。用纱布、敷料等堵塞伤口内,外边再用加压包扎。  (5)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大血管损伤,结扎部位上肢应在上臂上1/3段,下肢应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止血带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3小时,且每隔40分钟松解一次,故应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注:止血带要选用充气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橡皮管或橡皮带。  2.包扎   最常用的是卷轴绷带包扎法。  包扎方向应自下而上,由左向右,自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回流。包扎四肢应暴露出指或趾,以便观察外周血运和感觉。  如腹部伤口有脏器脱出(如肠、网膜等),不要将脱出物送回腹腔,而用敷料盖上,扣上容器,再做腹部包扎。  3.固定   骨折固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外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上下相邻的两个关节;  ②应在骨隆起处垫好棉垫,以防擦伤、压伤皮肤;  ③固定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4.搬运  (1)脊柱伤伤员:一人牵头,保持头与躯干成直线。  (2)腹腔脏器脱出伤员:用清洁碗扣住内脏,包扎固定后保持仰卧位,屈曲下肢,做好腹部保温后转送。  (3)昏迷伤员:仰卧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  (4)骨盆伤伤员:用三角巾将骨盆作环形包扎,仰卧,双膝略弯曲,其下加垫。  5    03 休 克  一、概述  休克是指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如感染、创伤、低血容量、心源性及过敏等)引起神经-体液因子功能失调与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不良,使组织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低血容量性、分布性、心源性、外周阻塞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性休克。    二、诊断要点  临床特征  1.休克早期 血压变化不明显,常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或体征,如心率加快、呼吸增粗、焦虑或激动、头晕、恶心、呕吐等。  2.休克中期 多表现为神志淡漠、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血压明显降低,脉快而弱,浅表静脉萎陷,明显口渴,发绀,呼吸急促,尿少甚至无尿。  3.休克晚期 昏迷,血压极低或测不到,对升压药不敏感,可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呼吸、循环、肝、肾衰竭、应激性溃疡等)。  诊断指标  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2.意识障碍。  3.脉细速(>100次/分),或不能触到。  4.四肢湿冷,皮肤出现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  5.收缩压<80mmHg。  6.脉压<2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上述第1项,以及第2、3、4项中的2项和5、6、7项中的1项者即可诊断。    三、处理要点  治疗目的  主要是恢复组织灌注。  1.首先明确引起休克的原因及加重因素。  2.有条件可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尿量监测、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心电图监测、观察外周循环灌注、动脉血气分析等。  一般措施  1.体位仰卧头低位,下肢抬高15°~20°,有利于静脉回流,保证脑部供血。昏迷者头偏向一侧。  2.维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鼻导管、正压给氧或高浓度面罩给氧。  3.保持正常体温注意保温及有效的降温。  4.镇静 需要时可使用镇静剂,避免过多搬动。  积极消除病因  处理原发病是抗休克的先决条件。  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措施。如感染性休克应抗感染;需要外科手术者应果断进行手术(如控制内脏大出血、整复肠扭转、切除坏死肠管、修补消化道穿孔、引流脓液等)。6  补充血容量  各类休克均存在相对或绝对的血容量不足,故扩容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必要时建立2~3条静脉通路或行中心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  2.液体的选用   ①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②高渗盐水;③低分子右旋糖酐;④血代或血定安;⑤全血、血浆或成分输血;⑥白蛋白。  3.输液量的掌握原则    “需多少、补多少”。休克愈深、时间愈长,扩容量愈大。一般可根据监测指标来调整。  4.血容量补足的指标  (1)血压回升,脉压增大。  (2)脉搏速率逐渐下降,搏动有力。  (3)意识(反映脑组织灌流)逐渐清楚,反应良好。  (4)尿量(反映内脏灌流)稳定在30ml/h以上。  (5)肢体温度及色泽(反映体表灌流)改善,四肢变温,皮肤红润、无汗,甲床无发绀,胸骨部皮肤指压阴性。  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1.血管收缩剂   可提升血压,但组织灌流并无改善,需慎重应用。  常用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收缩剂,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排出量,并扩张肾和胃肠等内脏器官血管;大剂量时则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抗休克时主要采用其对心脏和内脏血管的作用,故宜采用小剂量。  2.血管扩张及胆碱能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①冷休克;②长时间大剂量使用血管收缩剂而血压回升不好;③伴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源性休克。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硝普钠、山莨菪碱等。  3.强心剂   用于扩容已足而动脉压低、中心静脉压高者。可用毛花苷丙静注,有禁忌时可选用多巴酚丁胺。  其他处理  1.纠正酸中毒 早期因过度换气可有呼吸性碱中毒,随着休克加深,无氧代谢加强,逐渐变成代谢性酸中毒。可选用5%碳酸氢钠。  2.激素 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考虑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一般宜选择氯化可的松,每日补充量不超过800mg,分为3~4次给予,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当患者不再需要血管升压药是建议停用。  3.预防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可静滴H2受体拮抗剂。  四、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临床上可见烦躁、弥散性荨麻疹或水肿、背痛、气阻感、咳嗽、支气管痉挛或喉水肿,严重者有低血压、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和惊厥等,可引起病人突然死亡。  紧急处理:  是立即脱离过敏原,保持气道通畅,吸氧,无呼吸者气管插管;喉头水肿者或气道梗阻无法插管者,立即行气管切开术。静脉用药首选肾上腺素。  04 急性呼吸衰竭  一、概述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而7导致全身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大类。  急性呼吸衰竭是因某些突发因素使呼吸功能急剧下降,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其特殊类型。      二、诊断要点  病因诊断  1.呼吸道疾病:感染、烧伤等致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痉挛、异物阻塞。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