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7.060H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334—2020代替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Corrosionofmetalsandalloys—Testmethodsforintergranularcorrosionofausteniticandferritic-austenitic(duplex)stainlesssteels[ISO3651-1:1998,Determinationofresistancetointergranularcorrosionofstainlesssteels—Part1:Austeniticandferritic-austenitic(duplex)stainlesssteels—Corrosiontestinnitricacidmediumbymeasurementoflossinmass(Hueytest);ISO3651-2:1998,Determinationofresistancetointergranularcorrosionofstainlesssteels—Part2:Ferritic,austeniticandferritic-austenitic(duplex)stainlesssteels—Corrosiontestinmediacontainingsulfuricacid,MOD]2020-04-28发布2020-11-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4334—2020*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服务热线:400-168-00102020年4月第一版*书号:155066·1-64961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4334—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更改为“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对取样方法和尺寸进行了调整(见3.1,2008年版第3章);———对敏化处理制度进行了调整(见3.2,2008年版第3章);———对各试验方法的试验报告内容进行了调整(见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2008年版第4章、第5章、第6章、第8章);———废除了方法D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见2008年版第7章);———方法E名称变更为“铜-硫酸铜-16%硫酸腐蚀试验方法”(见第7章,2008年版第8章);———对方法E的弯曲参数进行了变更(见第7章,2008年版第8章);———增加了方法F铜-硫酸铜-3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见第8章);———增加了方法G40%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见第9章);———增加了对各种方法及其特点的说明(见附录C);———增加了方法E、方法F、方法G的适用范围(见附录D)。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3651-1:1998《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第1部分: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含硝酸介质中的腐蚀试验》和ISO3651-2:1998《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第2部分:铁素体、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含硫酸介质中的腐蚀试验》。本标准与ISO3651-1:1998和ISO3651-2:199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3651-1:1998和ISO3651-2:1998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本标准与ISO3651-1:1998和ISO3651-2:1998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识,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处差异及原因的一览表。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安工腐蚀检测实验室科技(无锡)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玉亮、丰涵、冯超、李吉东、侯捷、薛俊鹏、刘森、翟健红、李倩、武裕民、宋志刚、任永秀、路民旭、惠恺、李风、贾元伟、林春来。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4334.1~GB/T4334.5—1984,GB/T4334.1~GB/T4334.5—2000;———GB/T4334—2008。ⅠGB/T4334—202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的试样、试验溶液、试验仪器和设备、试验条件和步骤、试验结果评定及试验报告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检验奥氏体不锈钢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以下简称双相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包括以下试验方法:a)方法A: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筛选试验,试样在10%草酸溶液中电解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浸蚀表面的金相组织,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方法B、方法C、方法E等长时间热酸试验。在不允许破坏被测结构件和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晶间腐蚀检验方法。b)方法B:50%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将奥氏体不锈钢置于50%硫酸-硫酸铁溶液中经煮沸试验后,以腐蚀速率评定晶间腐蚀倾向。c)方法C: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将奥氏体不锈钢置于65%硝酸溶液中经煮沸试验后,以腐蚀速率评定晶间腐蚀倾向。d)方法E:铜-硫酸铜-16%硫酸腐蚀试验方法将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置于铜-硫酸铜-16%硫酸溶液中经煮沸试验后,用弯曲法或金相法判定晶间腐蚀倾向。e)方法F:铜-硫酸铜-3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将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置于铜-硫酸铜-35%硫酸溶液中经煮沸试验后,用弯曲法或金相法判定晶间腐蚀倾向。f)方法G:40%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将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置于40%硫酸-硫酸铁溶液中经煮沸试验后,用弯曲法或金相法判定晶间腐蚀倾向。本标准的附录C以表格形式给出了各试验方法的特点,附录D给出了方法E、方法F、方法G的应用实例。本标准中各试验方法不适用于用来预测不锈钢在其他介质条件下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也不适用于预测不锈钢对其他腐蚀形式(如点蚀、均匀腐蚀、应力腐蚀等)的耐蚀性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25化学试剂硫酸(GB/T625—2007,ISO6353-2:1983,NEQ)GB/T626化学试剂硝酸(GB/T626—2006,ISO6353-2:1983,NEQ)GB/T655化学试剂过硫酸铵GB/T665化学试剂无水合硫酸铜(Ⅱ)(硫酸铜)(GB/T665—2007,ISO6353-2:1983,NEQ)GB/T2100通用耐蚀钢铸件(GB/T2100—2017,ISO11972:2015,MOD)1GB/T4334—2020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9854化学试剂二水合草酸(草酸)(GB/T9854—2008,ISO6353-2:1983,NEQ)3试样3.1取样及制备3.1.1压力加工钢材的试样从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和同一热处理批次的钢材中取样。3.1.2铸件试样按GB/T2100规定,从同一炉号钢水浇注的试块中取样。含稳定化元素钛的钢种,在该炉号最末浇注的试块中取样。3.1.3焊管试样从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和同一热处理批次的焊管中取样。3.1.4焊接试样从与产品钢材相同且焊接工艺也相同的试块上取样。3.1.5试样表面宜接近产品原始表面状态。对于有焊接接头的试样应尽可能包括母材、热影响区以及焊接金属的表面。用方法A判定凹坑组织时应检验断面。方法B、方法C试样尺寸及制备要求见表1,单个试样总表面积应不小于5cm2,方法E、方法F、方法G试样尺寸及制备要求见表2。3.1.6试样采用机加工进行切取,如用剪切或其他方法时应通过切削或研磨的方法除去剪切的影响部分。3.1.7方法A试样被检查的表面应抛光,以便进行腐蚀和显微组织检验。3.1.8方法B、方法C、方法E、方法F、方法G试样上有氧化皮时,要通过切削或研磨的方式除去。需要敏化处理的试样,应在敏化处理后进行研磨。不能进行研磨的试样,可以进行酸洗,表面不能过酸洗。不能进行研磨或酸洗处理的试样,热处理时,表面不能氧化。3.1.9方法B、方法C、方法E、方法F、方法G试样切取及表面磨制过程中应防止表面过热,加工后的试样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应不大于0.8μm。对无法精磨的试样,根据双方协议也可以采用其他表面粗糙度。表1方法B、方法C试样尺寸及制备要求类别厚度或直径amm试样尺寸mm长宽厚试样数量个说明钢板、带(扁钢)≤330±1020±10—2沿轧制方向取样330±1020±103~42沿轧制方向取样,一个试样从一面加工到试样厚度,另一个试样从另一面加工到试样厚度型钢、锻件—30±1020±103~42从截面中部沿纵向取样钢棒(钢丝)≤1030±10——2—1030±10≤20≤52从截面中部沿纵向取样无缝钢管530±10——2取整段管状试样5~1530±10——2取半管状或舟形试样1530±10≤20—壁厚4mm2—壁厚≥4mm4一组(2个试样)从外壁加工到试样厚度,另一组(2个试样)从内壁加工到试样厚度2GB/T4334—2020表1(续)类别厚度或直径amm试样尺寸mm长宽厚试样数量个说明焊管≤330±10—管壁厚2取半管状或舟形试样,焊缝沿试样长度方向,位于试样中部,见图1。对于舟形试样,试样母材边缘至熔合线距离,两面均不小于10mm,试样内外表面不进行加工,需敏化处理的试样可在敏化后进行除去氧化膜的表面处理。对大直径管亦可采用弧形试样,数量加倍,焊缝位于弧形试样中央,见图2330±10—3~44管壁厚度不小于4mm时,一组(2个试样)从外壁加工到试样厚度,另一组(2个试样)从内壁加工到试样厚度;其他要求同上铸件—30±10≤20—2—焊条—30±1010±5—2按图3取焊条试样堆焊焊条—30±10——2按图4取堆焊焊条试样焊接接头(单焊缝)—30±1020±103~42焊缝位于中部,见图5焊接接头(交叉焊缝)—30±1020±103~44焊缝交叉点位于试样中部,两个试样检验横焊缝,两个试样检验纵焊缝,见图6a对无缝钢管直径指外径。表2方法E、方法F、方法G试样尺寸及制备要求类别厚度或直径amm试样尺寸mm长宽厚试样数量个说明钢板、带(扁钢)≤3≥5020±10—2沿轧制方向取样,试验后每个试样均弯曲两个被检验面3≥5020±103~44沿轧制方向取样,两个试样从一面加工到试样厚度,另外两个试样从另一面加工到试样厚度;试验后各弯曲其相应的一个被检验面型钢、锻件—≥5020±103~42—钢棒(钢丝)≤10≥50——2—10≥50≤20≤52从截面中部沿纵向取样;试验后每个试样均弯曲两个被检验面3GB/T4334—2020表2(续)类别厚度或直径amm试样尺寸mm长宽厚试样数量个说明无缝钢管5≥50——2取整段管状试样。采用弯曲法评定时内外壁都需检验,如内壁不能弯曲评定时,则用金相法评定;也可以采用压扁法评定5~15≥50——2取半管状或舟形试样,试验后每个试样均弯曲两个被检验面,也可取整管试样用压扁法评定15≥50≤20—壁厚4mm2—壁厚≥4mm4一组(2个试样)从外壁加工到试样厚度,另一组(2个试样)从内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