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调查报告八篇政府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在区委的重视下,在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全区的老龄工作取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老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目前来看,我区的老龄工作与新时期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全社会为老服务的意识仍需强化。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对老龄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得还不够深入,为老服务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夯实。二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三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待加强。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调查报告篇2(一)打造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组织网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委,统一协调部署全区老龄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区老龄委下设办公室,各街道参照设立了街道老龄委,各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三是配备工作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老龄工作机构均配备了工作人员,部分街道还组建了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四是规范工作制度,一方面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江宁区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研究出台各个年度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统一规范与自主管理结合起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街道和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二)形成了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保障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低保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区慈善总会还为部分高龄困难独居老人购买了意外住院和意外伤害保险。(三)构建了一种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有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全区21所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快速起步。目前已发展的13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既有桃园老年公寓那样的“平民化”养老机构,也有荣平老年康乐中心那样的国家一级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四)营造了一方和谐老龄的社会氛围一是围绕尊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营造,利用重阳节等节日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二是围绕老年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成立了10所老年大学和134所老年学校,建设了一批健身活动场所,购置了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器材,此外还积极支持离退休教师协会等社团的发展,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依托区法院等司法部门,成立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合议庭等工作机构,为老年人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便利。政府调查报告篇3“我们的调查显示,部门利益将成为本轮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特别是在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方面,尤其如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25日在北京表示。部门利益正成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25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行政体制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XX—XX)》,报告的主编为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自XX年以来,中国新一届政府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再度引来国内外舆论关注。在国务院大刀阔斧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改革如何落地收效,地方政府的改革和政府治理创新,事实上已经成为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了解基层对于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看法,上述报告的课题组在全国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课题组共发放了500多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5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群体中,有局级干部31人、处级干部251人,两者相加占比达到6成。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认同此观点的有271人,占比近6成。此外,在回答地方政府承接中央下放的职能,且向下放权,会不会出现“梗塞”时,超过4成被调查者认为:“会,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决定了会把一些有油水的职能留下,没油水的职能转移出去。”“这样的调查结果发人深省。”作为这份报告的副主编,汪玉凯说,超过4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在承接中央下放下来的权力时,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本位思维进行筛选,有选择地往下放权,使中央的政令在实施中大打折扣。“这个调查佐证了多数人对本轮简政放权,可能出现‘中梗阻’的担忧。”汪玉凯说,因为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党政机关干部,这样的调查结果值得高度关注。权力清单,权力能否被关进制度的笼子?提高政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在本轮简政放权中,各级政府构建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就是提高政府管理公开性的重要举措。对于权力清单,社会的认知度如何?这份报告的课题组对此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现在各部门、各地方都在按照中央要求晒权力清单、亮权力家底。如此下去,权力能否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可以”和“值得期待”的人数达31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基本持否定态度,其中有10.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看好,小鬼难缠,不属于权力清单上的其他小动作最可怕”。“这个结果说明,尽管政府在简政放权后晒权力清单,是一个重要创新,也得到了一些认可,但是,对于这样的改革,包括公务人员在内,不是看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做出了什么承诺,而是实际上落实到了什么程度。”汪玉凯表示。与这一话题相关,调查问卷中,还提出“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而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还存在很多不守法的行政行为。你认为这种状况如何改进”。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4成被调查者强调要“制定严格的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违反者就要受到相应处罚”。同样有接近4成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不介入微观经济,不插手行政职能之外的事情,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非法行政行为”。排在第三的回答是“不守法的行政行为往往事出有因,不完全是基层政府和公务人员的责任”,而也有超过16%的人认为,“有时候基层政府绝对依法行政,会让很多行政行为无法落实。”汪玉凯表示,这组调查很让人深思,一方面,对于不守法的行政行为,既强调要严厉惩治,也强调严格限定权力边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公务人员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都是公务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而与复杂的执法环境等因素直接相关。“在目前中国政府行政运作中,还存在很多脱离实际、用人不正之风等的环境下,对于基层公务员的苦衷也许局外人很难真正理解。这说明,从整体上改善从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汪玉凯称。政府调查报告篇4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公务员在线提供.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